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6472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草药抗病毒的机理及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草药抗病毒的机理及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摘要:本文从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抗病毒机理、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中草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中药 研究的思路与出发点。为进一步发掘祖国的医药资源和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病毒中草药指出 了方向。关键词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目前,我国因病毒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的比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感染的 死亡率,占368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很多病毒结构简单,仅由一种核酸RNA或 DNA和蛋白质组成,缺乏完整的酶系统,有严格的寄生性,需借助宿主细

2、胞的功能繁殖。病 毒只能在敏感的细胞内培养或感染易感机体,抗病毒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可作用 于病毒。不少抗病毒药物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 展。因此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必须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地抑制 病毒复制中的某些关键步骤,而且应当不影响机体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 病毒和细胞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然而,祖国医学运用中医中 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中成药、单味草药与复方制剂都有。在 祖国医学中,虽无“病毒”之名称,但有关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早有记载1,并在数 千年的临床应用中积累了

3、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 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现就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 抗病毒机理、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研究进展 做一综述。1 1 抗病毒中药研究近况抗病毒中药研究近况 1.1 单味抗病毒中药现在研究已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 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兰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的麻 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 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常用的有醋、

4、黄芪、板兰根、 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篙、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 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 翘、吴茱萸、辛黄、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 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 免疫功能而间接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 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1.2 复方抗病毒中药利用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相配伍,研究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协同作用,最终以取得具 有较

5、好临床疗效的新中成药为目的的研究,是目前中草药抗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双黄连粉针剂 本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研究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 抗A3V、RSV、ADV-3、HSV-1、HSV-2、CBV-3、CBV-4、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作用; 对Polio V-3、ECHO6V、麻疹病毒(MV)、VSV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荆防口服液 此口服液由辽宁省兴海制药厂生产。经鸡胚法和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对 AV(FM1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研究表明,10g/kg剂量的荆防口服液能有效抑 制FM1株引起的小鼠肺炎病变的产生3。抗病毒胶囊 本方由板蓝根、虎杖、红条紫草、菌陈

6、、苍术组成,方2由黄柏、西洋参、 虎杖、黄芪、知母组成。经透射电镜负染法观察发现,两方药物与HSV-2相互作用后,病毒 颗粒形状明显改变,出现病毒颗粒变形、大小不均、包膜裸露或破损以及病毒颗粒凝集融 合成块或结构模糊不清等。说明此胶囊在体外对HSV-2颗料的形状结构、表面成分和分散度 均有显著的破坏作用4。热毒清 本方由金银花、鱼腥草、大青叶、蒲公英等药味组成。经体外实验研究、用 RT-PCR检测感染细胞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HCMV感染孕妇的治疗试验研究发现,“热 毒清”对HC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CM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孕妇血清中肿瘤 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

7、2(IL-2)迅速恢复正常水平5。 病毒清口服液 本方由板蓝根、连翘、贯众、大青叶、金银花、藿香、生地、甘草等 10味药组成,体外实验表明,对HSV-1和ADV-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 病毒清颗粒剂 本方由板蓝根、连翘、大青叶、甘草等10余味药组成。经体外法和鸡 胚法实验证实,对ADV-7、RSV、HSV-1、A3V均具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对呼吸道感染伴 有咽痛、头痛、发热病证者疗效亦十分显著7。 菊蓝感冒冲剂 本方由解放军309医院研制。经鸡胚法实验研究表明,其提取液对甲、 乙型AV和ADV-3有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对ADV亦有抑制作用8。 熊胆粉牛黄丸 本方主要由熊胆粉、人

8、工牛黄、青黛等药味组成。体外实验研究表明, 其水提液对AD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RSV(南京株)无效9。 复方冬夏丸 本方由冬夏草、山豆根、板蓝根、黄芪等10多种中药和海洋生物组成。 用酒精和水提法得水溶性有效成分,经体外法和间接免疫酶标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对 Epstein-Barr病毒(EBV)抗原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 清温败毒饮 本方由生石膏、生地、玄参、黄芩、牡丹皮、知母、黄连、栀子、淡竹 叶、桔梗、甘草组成。郝氏等用清温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结果:治疗组平均发 热天数、尿蛋白转阴天数钧明显短于病毒唑对照组,说明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 热疗效显著11。抗传染性

9、法氏囊病毒配方 应如海、蒋作功精选具有较强抗病毒作用和促进机体体液 和细胞免疫、诱导干扰素产生、抗菌消炎作用的10余种中草药, 经水提制成复方中药抗病 毒合剂,并首先试验用于抗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结果表明,抗病毒合剂对传染性法氏 囊病毒( IBDV) 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免疫系统和重要实质器官有明显保护作用。防治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中药复方制剂 2003年SARS流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推 荐6个预防性中药处方,在治疗方面,分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推荐4个方案。付琦 等报道,中西药联合治疗SARS,进展期用国药2号,极重期用国药3号,恢复期用国药4号。 临床实践证明,中西药联合

10、治疗组治愈率高达95.56%12。2 2. .中草药及方剂抗病毒作用的机理中草药及方剂抗病毒作用的机理2.1直接抗病毒作用主要是指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以及阻断病毒对正常细胞的的吸附、穿入、复制等环节 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2.1.1直接杀灭是指药物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的杀灭作用。如王志玉(1996)报道大黄醇提液中的蒽醌 类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13,李铁民等人(1994)报道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14,张其威等人(2005)报道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而非抑制作用15。2.1.2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张为民等人(2001)报道,黄芪中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

11、的 吸附和穿入有较明显作用16。许小琴等人(2004)报道,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 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都是阻 止病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17。2.1.3抑制病毒的复制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 病毒的细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剂量静脉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 全部死亡,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杨海燕等人(2004)报道,中草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 感病毒蛋白质和RNA 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2.1.4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

12、向未感染细胞侵染李铁民等人(1994)报道带状疱疹病毒体外感染细胞16h后加入甘草甜素,可抑制病毒从 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扩散。许小琴等人报道硫酸葡聚糖和硫酸戊聚糖能够抑制合胞体的 形成和抑制HIV-1P24原向培养液的释放,从而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2.2间接抗病毒作用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必定寄生在机体的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而通过增强机体的 免疫力,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来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一途径尤为重要,更符合 中兽医的“扶正驱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思想。2.2.1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

13、官, 它们的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童鲲等人(1995)报道,玉屏风散加味能增加小鼠脾脏 和胸腺的重量,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形成、空斑形成、细 胞的溶血能力以及增强脾细胞诱发的足跖迟发型超敏反应18。2.2.2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他们具有强大的吞 噬病原体作用,是机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草药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正常或免疫抑制机体的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 数量和和吞噬能力。贺玉琢等人(2004)报道,经口给犬服用固体饲料葛根汤后,在体温升 高的同时,机体

14、防御因子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免疫功能,故可抑制感冒病 毒与流感病毒等增殖,有效改善感冒症状19。周然等人报道玉屏风散不仅可显著性地增强 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对环磷酰胺所造成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也 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吴贺算等人(1984)报道,白虎汤中的Ca2+可以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 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成熟,白虎汤对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 作用。2.2.3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体是抗病毒体液免疫的的主要因素,分泌型IgA可防止病毒的局部入侵,IgG、IgM可 中断已入侵的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机体的一种重

15、要的免疫反 应,因为抗体不能进入受感染的细胞,细胞内病毒的消灭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孙炜等人 (2002)报道,小柴胡汤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2.2.4诱生干扰素(IFN)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入侵部位的细胞 产生的干扰素可渗透到临近细胞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扩散,干扰素本身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 病毒能力。现代研究证实,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的药物, 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在小鼠中能诱导血清IFN,日本学者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

16、素及甘 草次酸制剂能诱生型IFN,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2.2.5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C)的活性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一种,能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 感染的细胞,起到免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李剑勇等报道,中药方剂小柴胡汤和人参汤对受 抑制的NKC活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2.2.6改善病毒感染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英国学者KuroKawaMM给小鼠经鼻腔内接种流感病毒,葛根汤口服给药,结果发现,葛 根汤可推迟小鼠体重下降,促进下降的体重提前恢复,拮抗肺的变性并具解热作用。 柴胡 中的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所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 过敏反应,从而降低炎症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素,其中的有 效成分苦参碱可减轻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 明显的保肝作用。3 3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近年来,由于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给我国的家禽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