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复习学案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96377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复习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复习学案复习学案【复习目标复习目标】知识: 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重点掌握实词“故、属、即、引” ,虚词“且” 。 能力: 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情感:领悟作者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 学习重点难点 :默写全文 复习巩固文言知识点 学法指导:诵读 合作讨论 重点讲解【高考链接】一、2011 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二、 滕王阁序高考名句集锦1、2004 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天津卷) (2)云销雨霁,_。

2、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广西卷)落霞与孤鹜齐飞,_。 (王勃滕王阁序 )2、2005 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1) 、_,_,雁阵凉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 (王勃滕王阁序 )(3) 、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2006 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文学常识)题(辽宁卷)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潦水尽而寒潭清,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4、2007 年高考名句总汇(湖南) ,上出重霄,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 桂殿兰宫, 。 (王勃滕王阁序 )(四川 )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着力表现水光

3、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山东)渔舟唱晚,_ _ _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安徽)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5、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名句默写题汇编【福建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腾王阁序 )【辽宁卷】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6、2011 年高考名句总汇(天津卷、湖北卷)潦水尽而寒潭清, 。(福建卷)云销雨霁,_。(安徽卷)渔舟唱晚,_ _ _ 雁阵惊寒,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文言文知识积累

4、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重点字词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 2、维:时维九月 3、序:序属三秋 4、上:俨骖騑于上路 5、披、闼:披绣闼 6、旷:山原旷其盈视7、浦:声断衡阳之浦 8、甫:遥襟甫畅 9、遄:逸兴遄飞 10、凌:气凌彭泽之樽 11、迥:天高地迥 12、数:识盈虚之有数 13、舛:命途多舛 14、疏、引:恭疏短引 (二)、一词多义1、故:豫章故郡,洪者新府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桓侯故使人问之既克,公问其故2、尽:宾主尽东南之美潦水尽而寒潭清则智者尽其谋聊乘化以归尽3、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4、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胡天八月即飞雪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

5、举大名耳5、引:控蛮荆而引瓯越恭疏短引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6、穷: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日暮途穷不忍穷竟其事7、数:A、sh 识盈虚之有数一曲红绡不知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B、sh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C、shu 而公子亲数存之8、趋:他日趋庭入而徐趋今背本而趋末使者驰传督趋趋令销印(三)重点虚词1、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矣: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前人之述备矣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 (四)、词类活用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3、腾、起:腾蛟起凤4、屈:屈贾谊于长

6、沙5、窜:窜梁鸿于海曲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五)、成语(释义)1、渔舟唱晚 2、 萍水相逢 3、命运多舛 4、 达人知命 5、天高地迥 6、 老当益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一、2011 年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三)语言文字运用(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二、真题引路 (2011 年安徽卷)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 分)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7、 桃李满目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三 、知识点拨.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表达相关、相反的内容。正对:上下两联互相对称。脚踢天下好汉,拳打五路英雄。 反对:上下两联意思互相对立。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流水对(串对):上下两联有因果、连贯等关系。除夕刚饮祝捷酒,新年又看报春花。对偶在对仗方面要求很严格。杜甫的试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得很工整,结构完全对仗。从语音上说,很讲究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对联的下联,末字应是平声。大宅门一开始说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副对联排反了。河南嵩山有

8、个嵩阳书院,有一副对联:“一片丹心育新人,满园春色催桃李“。这是中央电视台报道时展示在屏幕上的,一看便知,摆反了)。中国古代的骈体文、律诗应用对偶最多,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上口悦耳。这种对仗规定很严,不仅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实虚各自相对,而且平仄也要协调,这是严格的对偶。而现代诗文使用对偶,为了适应内容的需要,冲破了上面的一些限制,只要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声韵基本协调就可以了。四、牛刀小试 .对偶句仿写练习 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见秋水之浩淼; C.文不加点,谁

9、人腾蛟起凤; (参考对句:都督宴上,盛友如云;望长天之明彻;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习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 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方面要求学生:句式、 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课文用了大量的典故,这些典故是如何运用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2、你如何理解滕王阁序的主题及其独特写法?3、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滕王阁序素材和话题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提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适用于人在困境中,要奋发有为2.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提示:珍惜将来的岁月,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这个旅途中,难免有得有失,不要斤斤计较,懂得放弃。无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只要奋勇向前,一定会有希望的。3.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提示: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是指引人生奋斗的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精神的境界。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是无穷无尽、坚不可摧的,它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因此青年学生应当“少年心事当拿云”,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这是利用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求知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不竭动

11、力和精神力量。【反馈练习反馈练习】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棨(q)戟 襜帷(wi) 星分翼轸(zhn) B.萦(yng)回 胜饯(jin) 涸(h)辙 钟鸣鼎(dng)食 C.东隅(y) 请缨(yng) 猖(chng)狂 衡阳之浦(f) D.暇(xi)日 雨霁(j) 邺(y)水 遥襟甫(f)畅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青云之志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穷(且)益坚 若属皆(且)为所虏 宾主尽东

12、南(之)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 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 C.句与句不同,句与句也不同。 D.句与句不同,句与句相同。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分野B.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刚、顿时;迅速D.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宰相 . 5.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奉宣室以何年 老当益壮 处涸辙以犹欢 穷且益坚 A.和相同,和相同B.和不同,和不同 C.和不同 ,和相同D.和相同,和不同.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日光 7、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 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 非谢家之宝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