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64343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问题的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有关 问题的思考摘 要: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办法的一种。本文对该评标办法维护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给予了一定得肯定。同时,着重分析了存在没有体现竞争、容易产生围标现象、中标人诚信度不高、“合理价”难“合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合理定价; 评审; 抽取; 问题; 思考 1 前言 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主要适用于单项工程合同估算价在21500 万元以下且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一般的建设工程(含房屋建筑维修改造工程)。湖南省建设厅于 2007 年 6 月 1 日颁发的湖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施工招标投标人

2、资格审查和评标活动管理规定(即湘建建2007102 号文)对该评标办法做了具体规定。2004 年以来,笔者接触的多个项目采用了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目前优点和缺点并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下面是采用此评标办法的某项目主要情况: 报名的单位有许多壹级、特级 企业 。采用“双抽”的办法,确定了一家叁级企业中标。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一是中标的项目经理经常不在施工现场,存在挂靠嫌疑;二是施工单位资金实力不雄厚,业主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情况下经常拖欠民工工资,造成停工、窝工现象,严重影响使用要求;三是由于中标价由业主确定,施工单位没有承担应该承担的报价风险。施工单位以此为由多次提出工程量以及报价等因素造成的费

3、用索赔。 2“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的主要优点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可否认,该评标办法对维护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原则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公开”原则。在指定的媒介公布招标公告,体现了招标活动的信息公开;招标文件中载明开标过程,体现了开标程序公开;招标文件中载明评标标准和程序,体现了评标标准公开;中标结果采用公示制度,体现了中标结果公开。 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所有合格投标人均等的机会,体现了“公平”原则。招标人公布合理价,统一了投标报价,淡化了“标底”;技术标采用明标,只作合格性评审,杜绝了“明招暗定”,淡化了业

4、主作用;在合格的投标人中,采用公开抽签或摇号的方式确定中标人,排除了招标投标过程相关参与主体的“暗箱操作” 。 有效地体现了“公正”原则。招标人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预算,确定合理价;合理价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公布;接受合理价的投标申请人为投标人。这样,减少了投标人编制预算的4过程,节约了投标成本;减少了投标人之间的恶意竞争或欺诈竞争;防止了投标人之间“哄抬标底”现象的发生。 3“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存在的主要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许多欠合理的地方,需要尽快地改进和完善。 3.1 难以符合市场 经济 “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管企业的实力强弱

5、、技术力量的高低,一“抽”定“终身”,缺乏竞争性。对于实力强、信誉好、技术水平高的投标人不公平,使得投标人在市场运行过程不重视自己的行为,不加大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力。不利于投标人自身的 发展 ,更不利于建设项目的管理。 3.2 为围标等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由于投标人的投标成本低,投标人不需要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报名参加投标的单位很多。投标单位有可能采用围标、买卖投标人资格、故意放5弃投标等违法违规的方式,达到中标的目的。 3.3 难以体现“诚实信用”的原则。投标人往往抱有投机的心态,常常选不出责任心强的项目经理,对项目管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上述案例,建设资金难以得到保障,工期难以达到合

6、同要求,质量方面存在隐患等。 3.4 给有效控制造价带来很大的困难。招标人确定合理价,量与价的风险都由招标人承担,没有体现“量价分离、风险共担”的清单计价原则。中标后,常常以由招标人编制的“合理价”不合理为由,中标人提出清单漏项、材料价格及综合单价偏低等问题。更有甚者,以不解决此类问题就停工相威胁。采用 法律 手段解决纠纷需要很长的时间,为了尽快将项目投入使用,招标人往往不得不作出某些让步,最终增加了造价。形成了“合理价”对双方都不合理的不良局面。 4 解决不足的建议 鉴于存在上述几种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4.1 招标公告中,要明确“法人委托人” 、 “联系人”必须6是

7、同一项目经理。同时,项目经理必须持有效相关证件参加资格预审会。这样做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 法律 法规的规定,又可以减少“挂靠” 、 “围标”等现象。项目经理自始至终参加招投标活动的全过程,也有利于项目经理对施工阶段的管理。 4.2 资格预审应当采用打分与抽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入围单位。在资格预审阶段要体现 企业 的竞争能力。分值及其权重的设置要考虑企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三方面因素。企业方面要综合资质等级、财务状况、拟投入的资金、市场行为、认证情况、信用及拟成立的班子等要素。项目经理要综合资质等级、安全生产、市场行为、类似工程、获奖情况、信用等要素。技术负

8、责人要综合学历、职称、专业水平、类似工程等要素。取总分前十名参加抽签确定五家入围单位(不足五家的五家全部直接入围,但必须超过 3 家)。这样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兼顾了企业的实力,体现了竞争原则。 4.3 招标人确定“合理价”的同时,投标人必须同时要编制清单预算。这一个环节很重要,不能省略。在实际工作中,投标人往往以招标人定价为由,想方设法钻空子,要求招标人增加费用。一是给项目施工管理带来难度,二是不利于控制造价。特别是造成“低中高结”现象,对于潜在的投标人来说不公平。7招标答疑会后,招标人和投标人共同进行清单审核,并约定相关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单价,确定合理价。这样合理定价就不仅仅是招标人的事,投标人也要承担计量和报价的风险。 参考 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