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96303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元明清文学期末复习一、明解一、明解元代文学元代文学 元杂剧:元杂剧: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 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 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人。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永嘉杂剧, 或温州杂剧。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 中不限一个宫调和一韵,不必一人独唱到底。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 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四声猿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

2、作品。 四声猿 ,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 、 玉禅师翠乡一梦 、 雌木兰替父从军 、 女状元辞凰得凤 ,被誉为“明曲第 一” 。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 散曲:散曲: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 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 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元诗四大家:元诗四大家:是指元代中期活跃于诗坛的四位诗人,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梈、虞集、杨载、范梈、 揭傒斯揭傒斯。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皆雄 浑流丽,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

3、各人也还 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其中最优秀的诗人是虞集。擅长律诗,意境浑融,风格深 沉。 铁崖体:铁崖体: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 极为流行,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 特征有三:一是,意境雄奇飞动。二是,抒情富有力度。三是,个性鲜明突出。 最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乐府诗。 明代文学明代文学 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钩连、首尾相接,将全书 构成统一整体。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 趋成熟。以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金

4、瓶梅 “四大奇书”为主要标 志。 历史演义:历史演义:“演义” ,即据“史实敷衍成义”之义。历史演义由宋代的讲史话本 发展而来,元末明初出现这个名称。 “讲史”原是宋代说话四家之一,以说讲历 史故事为其特点。其篇幅较长,或取材正史而作不同程度的虚构,或取材野史 传说。故事内容侧重於朝代兴亡和政治军事斗争。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 。 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源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提法,又称神怪小说。神魔小说多言 “怪力乱神” ,而其本意未必再此,多有影射世情之意。代表作有西游记 、 封神演义等优秀作品。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 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

5、此至今广为传 颂。世情小说:世情小说:世情是世态人情的简称,而世情小说则是指那些主要以普通男女的 生活琐事、饮食大欲、恋爱婚姻、家庭人伦关系、家庭或家族兴衰以及社会各 阶层众生相等为题材,来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起, 学术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说(或人情小说)专指描写世俗人情的长篇。于是,鲁 迅称之为“最有名”的金瓶梅常被看作是世情小说的开山制作。 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台阁体:台阁体: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体则指以当时“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

6、文内容贫乏,多为应制之作,题材常是“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茶陵派: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梦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陆釴、张泰、邵宝等人。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 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前七子前七子:出现于明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 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这是一个以钱梦龙为核心的文学群体,题材重时 政,民间庶民生活。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 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 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 后七

7、子:后七子:也叫嘉靖七子。明中期出现的一个文学群体。嘉靖、隆庆年间,以李 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人,被称为 “后七子”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 在复古的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但后七子之间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 大差异,所以实际上并非一个主张和创作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唐宋派: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中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该学派别将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沈汤之

8、争:沈汤之争:是沈璟和汤显祖对戏曲创作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其焦点在于如何 处理曲“律”与曲“意”的关系 (1)情理对峙,汤显祖主情,沈主理。 (2)表现手法不同,汤显祖多以浪漫主义手法,随情况而风飞河奔;沈多以写 实主义,守理而计较格律声调。语言风格不同,汤显祖重文采,沈璟重本色。 审美效果不同。汤显祖重剧本,为案头之曲;沈璟重舞台,为场上之曲。 吴:吴:因核心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而得名。属于这派的成员有吕天成、叶 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昆曲作家。这些人大都是 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作品多宣扬传统的伦理道德,讲究格律严整,语言 本色。他们的许多剧目常被后世搬演。 临川

9、四梦(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 、 牡丹亭 、 南 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 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 “玉茗堂四梦” 。 在这 “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正是凭借这“四梦” , 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临川派:临川派:是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代表的一个戏曲流派,因汤显祖居住玉茗堂, 所以又叫“玉茗堂派” 。临川派戏剧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 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优美文采,属于这派的 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拟话本

10、拟话本:由于宋元话本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因而也引起文人们的浓厚兴趣, 他们开始搜集和创作,明代变出现了许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不为说话 所用,而专供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 “拟话本” 。在内容上,保留着宋元话本表现市民生活与情趣的特点,但由于文 人的介入,在品味和境界上又有所提高。 “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 “三言” 即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冯梦龙。 “二拍”则是 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凌蒙初。童心说:童心说:晚明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篇提出的文学观念。 “童心”

11、就是真心, “一念之本心” ,实际上是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 。李贽认为文 学必须真实坦率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童心说”具有以下内涵:一、反对 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二、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的理论;三、改变了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 公安派:公安派: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 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他们提出“性灵说” ,要求作品“独 抒性灵,不拘格套” ,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能直抒胸臆, 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

12、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人,故名。 在文学观念上受到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 ,重“性灵” 。重视作家个人 情性流露,看重向古人学习。竟陵派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 情趣。,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 涩隐晦的风格。 小品文:小品文:散文品种之一。 “小品”一词在中国始於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 “小品” ,详本为“大品” 。後遂以“小品”统称那些抒写自由篇幅简短的杂 记随笔文字,在中国盛行于明清。晚明小品文一个显著特点是趋于生活化、个 人化,其中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另一个特点是率真直露,注重真 情实感。清代文学清

13、代文学遗民诗人遗民诗人: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受传统的民族思想,爱国主义的熏陶, 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与歧视,怀抱救国拯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 命运,奔走呼号,含有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以气节高尚而被 后世敬仰的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虞山诗派虞山诗派:受钱谦钱谦益影响,其家乡常熟产生的虞山诗派,主要成员,冯舒、冯 班、钱曾、钱陆灿等。其代表人物是冯班冯班曾师从钱谦益,反对七子、竟陵和严羽,著钝吟杂录专摘严羽以禅喻诗之谬。其诗沉丽细密,抒亡国悲痛,出 入温、李,婉而多讽。后来的吴乔、赵执信,或继承或私淑冯班诗论,批评王 士禛之神韵说。 梅村体梅村

14、体:诗歌体裁,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吴伟业(号梅村) ,主要指的是他的七 言歌行体诗歌。吴梅村吸取白居易、元稹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 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 性,代表作圆圆曲圆圆曲 永和宫词等。成为古代叙事诗新的高峰。后人取吴伟 业之号,称之为“梅村体” 。 阳羡词派:阳羡词派:是以陈维崧陈维崧为领袖,在词坛占有主导地位。它形成于顺治中期,极 盛于康熙二十年,余波及于康熙后期。政治上的非主流地位及深蕴的郁勃心理 使他们的词风总体上以悲抑奇崛、凄清疏放悲抑奇崛、凄清疏放为基调。阳羡词派主要倾向在学习 辛弃疾、蒋捷,并能融会南北宋词家的长处

15、,兼“跋扈” 、 “清扬”两种特色, 而以前者为主。浙西词派:浙西词派:是以浙西六子浙西六子为核心的一词派。浙西六子指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朱彝尊、李良年、李符、 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沈皞日、沈岸登、龚翔麟。以朱彝尊为领袖,浙派宗法南宋,主张用姜夔、张 炎一派之清空醇雅矫正苏轼、辛弃疾一派之雄豪发露。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 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 神韵说:神韵说:“神韵”说是王士禛王士禛诗歌理论的核心。 “神韵”就是意境,一种以意象 传情的超逻辑、超语言的纯审美境界,是诗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内在审美特 质。 “神韵”说主张诗歌主题朦胧,语言明隽,风格清远。这在很大程度上是 针对当时诗坛上的“

16、唐宋之争”而发的。在创作上,他的诗是“神韵说”的具 体体现,空灵婉转,不滞不粘,富有才情。 苏州派苏州派 1、明解明解:明末清初的一个现实主义戏剧流派,以李玉李玉为首,成员有朱素臣,朱 佐朝、张大复、叶时章、毕魏、丘园等。因都是苏州人,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 都有共同特点,故称苏州派。 2、戏曲创作特点:(1)多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题材上多描写重大政治斗 争; (3)讲求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4)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5) 封建道德观念较为浓厚。 3、代表作家:除李玉外,主要还有朱素臣、朱佐朝、毕万后、叶雉斐、丘园、 张大复等。其中,朱素臣成就较高,著有传奇十九种,以十五贯影响最大。格调说:格调说:以清中叶沈德潜沈德潜为代表的一种诗歌理论,强调学诗必学古,尤重唐音。 偏重模拟古人声调、音律和体式,推崇“格高”、“调响”。所谓“格调说” 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