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5824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5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13.09科学与科学方法p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或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 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p科学方法是一种求知方式,它是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 而得到系统知识的求知方式。p科学方法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解析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 象。p从科学方法得到的真理,既包含逻辑、也包含证据,逻 辑和证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方法的程序p因为好奇或疑问产生研究问题p通过对理论的逻辑演绎等建立研究假设p通过观察或实验p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一、提出研究问题p到处都能发现会引起我们好奇、思索、疑问的事物。n是什么?为什么?何种条件?将来会怎样?n提高工资就能提高

2、工作效率吗?n环保法规对企业生产有什么影响?n李宁公司为什么会陷入困境?p提出问题,就如点燃引发研究过程一连串反映中的第一 个火花。p尽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尚未解决的一般问题,但 是,要从中选择一个有着明显研究需要和较大研究价值 的特定问题,也不是一将容易的事情。n依靠丰富的想象创立并发展一个可行的研究问题是 研究工作最为困难的一部分。-美国学者 贝蒂.H.齐斯克p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似乎比实际去研究这个问题 还要难。因为要找到一个有价值、有新意的、可行的并 且适合个人情况的研究问题,并没有普遍适用的方法。p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所具有的观察、分

3、析能力,以及对在选 择研究问题过程中的某些带规律性的方法和常见的选题 途径的熟悉和了解,来发现合适的研究问题。二、寻求理论解释并建立研究假说p在着手研究问题及其伴随的附属问题后,研究人员往往会对其研究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一种或多种假说。p假说是有逻辑的推测、有理由的猜想、有根据的推理。 它提供给正在调查的现象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将影响你 思考哪些信息来源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p一旦某种假说被越来越多的资料所证实,这些假说就会 演变成理论。p问题引起我们的思索、探究,促使我们提出各种假设性 回答,然后通过事实“证伪”而形成知识。一个例子p天黑后你回到家,打开门,走进屋子,摸到台灯电源开关,打开开关发现

4、灯不亮。面对这一问题,你通常会进 行一系列合乎情理的猜测假说,来解释灯为何不亮。n假说一:连续的雷雨天气导致这一地区停电了。n假说二:忘记交电费,你家停电了。n假说三:台灯插头脱落。n假说四:灯泡坏了。 、 n假说五:连接台灯的电线老化,断路了p每个假说都可以提供一种有助于解释台灯不亮的信息及解决办法。p于是,你可能通过调查、查找信息来决定哪种假说是正 确的,即通过寻找一些信息去支持某种假说而排除其他 假说。n回来的路上看见邻居家有电。(假说一被“证伪”)n电视机等其他电器都在正常运转。(假说二被“证伪)n检查了一下插座,插头是插好的。(假说三被“证伪”)n换了一只新灯泡,台灯亮了。(实验结果

5、支持第四种假说)假说树p研究假说即是对具体研究问题的预测。p要验证假说的真伪我们往往需要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去研 究,因此形成“假说树”:p假说树的最顶层是主题(核心假说),下一层次假说支持和细化上一层次的假说。p核心假说反映研究的价值,而多层次的假说形成该研究 的实体框架。p层次越低的假说并非越不重要,它意味着探索t渌入,能成为直接通过观测验证的假说,越有可能取得新的发 现。文献回顾p在科学研究中,建立假说之前还需要进行文献回顾。综合的文献回顾可以帮助你评价自己的研究问题是否已经 得到回答,它也可以帮助你找到相关的理论来解决你的 困惑。p文献回顾还可以帮助你改正研究的问题,甚至通过发现文献的不足

6、或审查未经检验的命题,使你彻底改变自己 的研究问题。三、经验观察或实验p科学的基本程序是通过经验证据来检验假说和回答问题。p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调查来记录已经发事情,然后对这 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和阐释,从而检验假说。p该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p我们需要对搜集到的资科p资料、事实和观察结果的重要性只有在研究者对其加以提炼并得出含义时才会得以突显。p对资料的分析理解是主观的,它完全基于研究者的假说 、推测及逻辑推理过程。p搜集资料不是机械式地记录资料,必须同时分析和解释 资料,并且必须立即判断这些资料是否互相矛盾,是否 需要进一步搜集更多的资料。p当资料中的主题已显然可见,研究者才能

7、结束资料的搜 集工作,专注于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四、得出研究结论p结论可能是对假说的支持,也可能是对假说的反对(否定)。p研究结论虽然是通过对一些具体现象的观察得到的,但 它可p研究发现:如果母亲有工作,则孩子有较高的取得成就 的动机。p这个结论可以导致这样的理论命题:朝着取得成就的确 定方向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其他重要方面成功的程度。p这个命题可以演绎如下的结果:n父母具有较高收人,则孩子渴望他们自己也得到较 高的收人n朋友有较好的工作则自己的目标就是获得较好的工 作n父亲从事有声望的职业则其女儿亦渴望她们的丈夫 做有声望的工作。p这种通过归纳而发展的理论解释,又通过演绎得到可观 察的关系,

8、或者两者并举的所构想的可能的研究结论, 可以极大地增进知识,推动某一领域研究的发展。科学研究的类型p根据研究目的可将科学研究分为三种类型:p探索性研究p描述性研究p解释性研究一、探索性研究p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 更深人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p例如,对我国社会中的吸毒问题、艾滋病问题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n因为这些问题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大部分人群中 并不普遍,所以人们对它们的了解很少,进而对它 们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更少。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 往往需要采用探索性研究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初步 的了解。二、描述性研究p描

9、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p它可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能对现象的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p【例】在市场营销学中对“消费者市场细分”进行描述性研究。n牛奶供应商想知道当前主要是哪类消费者在购买并消费牛奶,进而根据这类消费者的喜好设计产品和 包装、制定价格、确定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三、解释性研究p解释性研究试图解析原因、说明关系,是一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 种“为什么”的研究类型。p【例4】在对某市市民液态奶消费的描述中发现,老年人很少食用液态奶。这时我们想知道年龄(或年龄代表 的

10、生理特征)变化是否是液态奶消费变化的原因。n我们猜测液态奶消费和幼时的饮食习惯有关,幼时经常喝液态奶的人长大后可能也会保持这一习惯。n我们还知道现在的老年人在他们年幼的时候是很难 获得并食用液态奶的(那个年代缺少液态奶销售点, 牛奶的价格也很高昂),这可能是现在的老年人很少 食用液态奶的一个原因。n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液态奶消费年龄本身还是与 年龄相伴的饮食习惯?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会说虽然 在这个地区消费者年龄和液态奶消费存在相关关系 ,但并不是因果关系;饮食习惯才是液态奶消费差 异的原因,而消费者的年龄碰巧和饮食习惯相关而 已。p解释性研究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进行多变量分析

11、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考察某一变量独自变动的影响。p年龄与液体奶消费的例子:n为了分析年龄本身是否是液体奶消费的原因,我们 需要控制幼时消费经历。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多变 量分析:把所有人按某个变量分成两组,一组幼时 经常喝液态牛奶的人,另外一组幼时很少或没喝过 液态牛奶的人,分别观察这两组中不同年龄的人液 态奶消费量是否不同。p解释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因果关系,其分析成果可以用来预测和控制。p以液态奶消费为例n如果发现年龄变化是消费变化的原因,我们就可以 预测:随着时间推移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 液态奶的需求将会降低。如果我们发现年龄不是液态奶消费变化的原因,幼时习

12、惯才是主要原因,我 们将提供完全不同的预测:晚出生人口获得液态奶 的可能性一直在增加,随着时间推移,晚出生人口 替代早出生人口,人们对液态奶的需求将会增加。p由于知道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就可以控制或改变影响因素从而达到改变被影响因素的目的。n例如,政府打算通过增加消费需求来刺激牛奶行业 发展和提高牧民收人,那么政府就可以为幼儿和小 学生消费液态奶提供补贴,培养他们的饮食习惯, 从而持久地增加消费需求。三类研究的比较p在调查研究中,这三类研究的比较见下表:理论p现代汉语词典中“理论”一词的定义:理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 结论。p判断理论优劣的三个标准: 解泽

13、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结杓趑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与变量p如果把作为研究成果的理论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概念就好比零件,把若干个概念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就成为 命题,而理论乃是若干命题按一定关系组成的体系。p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外延则是念 对事物涵盖范围的反映。n“市场”这个概念是的内涵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空 间条件下商品的交换”;它的外延则包括以交换商品 类别划分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外 汇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以交割方式划分的现货市场 和期货市场等。p变量就是

14、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n“性别”就是一个包括“男性”和“女性”两个取值的“ 变量”n“职业”是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干部、教师、医生 等多个取值的变量。n“收人”则是一个包括从零到几千元或者上万元不断变化的各种取值的变量。命题、陈述与假说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p在研究时,人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就是判断。p判断乃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功能是肯定或否定某 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 程。p在形式逻辑中,判断的结果体现为一个命题。p例如:研究者对“四天工作周”和“单位工时生产率”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进

15、行思考,认为在工作日制度中如果把 现行的五天工作周改为四天,就能提高每一天中每小时 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判断。p研究者可以使用“引入四天工作周将导致办公工作单位 工时生产率的提高”这个陈述句来准确表达其判断。p但这个判断尚未经过经验数据的检验,只能作为一条假 说提出。于是围绕这一假说的证实或证伪,就成为一项 研究主题。p假说是有待验证的命题,而命题是人们对观察资料经过思考作出判断的结果。p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它表达 了人们对事物特征或性质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假说的类型:归纳假说p归纳假说是在对事物特征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从而作出的尝试性解释。p以“四天

16、工作周”为例:n研究者关注到有若干个机构和企业实行四天工作周 制度,每周总的工作时数虽然砍掉了1/5,但是仍 然能够完成工作任务。这意味着员工按单位时间衡量的完成工作量明显增加;由若干个案例推及一般 ,于是提出“引人四天工作周将导致办公工作单位工 时生产率的提高”这一假说。n用这个表述正确解释现有事实不成问题,但能否适 用于类似机构和企业,乃至更大的范围,就有待于检 验了。假说的类型:演绎假说p演绎假说是从公理、原理或学说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提出的假说。n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迁移研究中,托达 罗模型告诉我们预期的城乡收人差距是决定因素, 教育程度可以提高劳动力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概率 和工资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假说:教 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劳动力,其前往城市就业的可能 性越大。假说的类型:陈述假说和统计假说p无论是归纳假说还是演绎假说,它们在萌生时都是对概念间的联系的文字表述,所用概念还有待于可操作化, 这时的假说就是陈述假说。陈述假说又称定性假说。而 一旦实现了假说中概念的可操作化,即有了可直接测度 的变量,那么就可以用数理逻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