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5584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伦敦经济月刊(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年 1 月)月) 2013 年年 1 月月 18 日日 中银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展望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周景彤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电 话:010 - 6659 2779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宗 良 周景彤 联系人:梁 婧 李 艳 电 话:010 - 6659 4097 对外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材料 2016 年 7 月 13 日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 自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关供给侧改革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热

2、议的焦点。这些讨论不乏真知灼见,加深了我们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人将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相提并论。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内涵和着力点,提高各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自觉性。尽管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 Reaganomics ) 、 供 给 学 派 ( Supply-side Economics)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两者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政策手段和预期目标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国际金融研究所 宏观观察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1 供给侧改革不是“里根经济学” 自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

3、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关供给侧改革的话题一直是国内外热议的焦点。这些讨论不乏真知灼见,加深了我们对供给侧改革的认识,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人将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相提并论。厘清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内涵和着力点,提高各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自觉性。尽管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供给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两者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政策手段和预期目标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一、时代背景不同 “里根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滞胀”(Stagnation),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

4、胀同时出现。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石油危机、油价暴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和经济衰退,美联储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对抗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危机,经济增速不断走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例如 1974 年,美国GDP 增速为-0.5%,远低于前 5 年年均 3.5%的增长水平,当年 CPI 涨幅高达 11%,远高于前 5 年年均上涨 5%的水平。同时,政府规模不断膨胀、效率低下,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在此背景下,里根政府推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大幅度减轻税收负担,削减政府支出,放松经济管制,创造就业,强调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可见,“里根经济学”是

5、供给学派在解决美国“滞胀”问题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则完全不同,因为我国并未出现“滞胀”。从经济增速看,2015年我国 GDP 增长 6.9%,预计今年上半年在 6.7%左右,与过去相比增速确实在回落,但从世界范围看,仍居于较高水平,属于中高速增长。从通胀率看,2015 年 CPI 上涨1.4%,今年上半年预计上涨 2%,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人均 GDP 超过 8000 美元)或进入新常态(New Normal),即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中低端供给满足不了国内外中高端的新需求,出现2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供

6、求结构性错位。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4 万亿”为代表的一系列刺激政策带来了经济的短暂回升,但近年来,由于结构性和周期性、国内和国外多种因素叠加,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降。表面上看,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是由需求严重不足、产能过剩所引起的,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原有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中低端供给不能适应新需求,以钢铁、水泥、电解铝、煤化工等重化工业,以及纺织、玩具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供给,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国产商品的新需要。 表 1:“里根经济学”实施前后美国经济主要指标对比 年份 GDP(%) CPI(%) M2(%) 联邦财政收入占

7、 GDP 的比重(%) 联邦财政支出占 GDP 的比重 (%) 1970 0.2 5.7 6.4 18.4 18.7 1971 3.3 4.4 13.3 16.7 18.8 1972 5.2 3.2 12.9 17.0 18.9 1973 5.6 6.2 6.5 17.0 18.1 1974 -0.5 11.0 5.5 17.7 18.1 1975 -0.2 9.1 12.7 17.3 20.6 1976 5.4 5.8 13.3 16.7 20.8 1977 4.6 6.5 10.4 17.5 20.2 1978 5.6 7.6 7.7 17.5 20.1 1979 3.2 11.3 7.9

8、 18.0 19.6 1980 -0.2 13.5 8.5 18.5 21.1 1981 2.6 10.3 9.7 19.1 21.6 1982 -1.9 6.2 8.8 18.6 22.5 1983 4.6 3.2 11.5 17.0 22.8 1984 7.3 4.3 8.7 16.9 21.6 1985 4.2 3.6 8.0 17.2 22.2 1986 3.5 1.9 9.5 17.0 21.8 1987 3.5 3.6 3.6 17.9 21.0 1988 4.2 4.1 5.7 17.6 20.7 1989 3.7 4.8 5.5 17.8 20.5 1990 1.9 5.4 3

9、.7 17.5 21.2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M2 增速为作者测算。 宏观观察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3 从国际市场看,由于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要素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衰减,过去“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减弱,我国比较优势的来源正在从充裕劳动力转变为资本积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的中高端产品如电子、机械、塑料、化工、金属冶炼等,在全球的竞争力依然有待进一步提升,与美、德、日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实际上,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目前正处在“两头夹击”的困境之中,中低端供给有低收入国家如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的追赶,高端供给有美

10、、德、日等发达国家占领着阵地,具有先占优势(Dominant Position)。中国要想突围,一方面,需保卫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延缓比较优势过快衰减,另一方面,攻占新的阵地,培育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如果说中高端供给是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那么,传统优势领域是保持外贸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支撑着中国经济的现实。新的柱子没立起来前,过早地抽掉老柱子,大厦必将倾覆,不得不警惕。 从国内市场看,一方面,传统的中低端供给,质量差次不齐,款式陈旧,价格虚高,消费环境欠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需求放缓,企业经营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崛

11、起,消费者对品质、款式、个性化等日益关注,对旅游、文化、健身、医疗等领域的消费日益增加。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新需求尚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过“重”、过“旧”,供给结构太低且升级步伐迟缓,与不断升级换代的需求结构之间不匹配,供求错位问题日益凸显。比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电线电缆行业快速发展,年产值位居世界前列,但中压电力电缆、布线电缆等中低端产品仍处于过剩状态,2015 年价格下降了 20%左右,而高压电缆和特种电缆等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 正是由于国内外宏观环境的这种大的变化,仅靠过去惯用的需求侧管理来调控经济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近几年,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即是明证

12、。所以,不论从改革角度,还是政策角度,均需要在扩大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和改革,通过加快改革步伐、释放制度红利、推进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等,使新供给更好地满足新需求。 4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二、理论基础不同 “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供给学派,其归因于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和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回归。上世纪 70 年代,由于发生在美国的“滞胀”使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变化,即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变得更加陡峭,甚至成为一条竖线。这意味着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政策药方基本失效。如果扩大政策来刺激经济,可能会引起恶性的通货膨胀,如果用收

13、紧政策控制通胀,可能会引起经济衰退。面对如此困境,“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后风行了 40 年多年的凯恩斯主义显得束手无策,开不出任何解决问题的有效药方,这时本来已经小有气候的新自由主义及其供给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供给学派信奉新自由主义,否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认为政府本身也有内在的局限性,政府也会失灵,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够解决好。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供给会创造他自身的需要,主张推行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修复“看不见的手”,重新回归市场,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强调要从供给端着手,实施减轻税负、缩减开支、减少政府干预、稳定货币供应量等政策。主要

14、目的:一是刺激企业投资和生产,扩大居民消费,以稳定经济增长;二是稳定货币供应以平抑物价。从理论渊源上看,“里根经济学”是哈耶克的保守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以及拉弗的供给主义的混合体,其在所有制上强调完全私有化,在经济运行上完全强调市场化和自由化。因此,政策选择方面,里根经济学基本上是放弃需求管理的,将政策主要着力点放在供给上。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2016)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供给侧改革

15、不仅仅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与供给学派不同,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供给侧改革宏观观察 2016 年第 14 期(总第 154 期) 5 强调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在政策的选择上,供给侧改革不仅不排除需求管理政策,而且还要将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结合起来。 表 2:“里根经济学”与供给侧改革之比较 国家 发展阶段(人均 GDP,美元) 首倡者 开启 年份 预期目标 理论基础 “里根 经济 学” 美国 13520 发达国家 里根 1981 刺激经济,治理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