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114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9月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4 年年 9 9 月份考试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月份考试火灾防治技术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0100 分,共分,共 404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52.5 分)分) 1. 钢材温度至( )时,强度降低 1/61/7。 A. 500 B. 600 C. 700 D. 800 2. 小巷钻孔灌浆是为了减少钻孔深度,沿灌浆巷道每隔( )开一小巷道,在 此小巷道内向采空区打钻孔灌浆。 A. 2530m B. 2035m C. 2040m D. 2030m 3. 采用留煤柱护巷时,不但浪费煤炭资源,而且遗留在采空区中的煤柱也给( )创造了

2、条件。 A. 自燃 B. 瓦斯爆炸 C. 煤与瓦斯突出 D. 煤层爆炸 4. 对于非阻燃橡胶带,一维燃烧蔓延速率在( )之间。 A. 1.02.6m/h B. 2.03.8m/h C. 0.723.6m/h D. 0.533.6m/h 5. 目前,( )是我国煤矿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项技术。 A. 阻化剂灭火 B. 灌浆防灭火 C. 均压灭火 D. 泡沫灭火 6. 综采工作面插管灌浆是将插管插入支架掩护梁后面的垮落岩石内灌浆,插入 深度应不小于( )。 A. 1m B. 0.3m C. 0.5m D. 0.8m 7. 国内外有记载的重大恶性火灾事故()以上属外因火灾引起。 A. 80% B.

3、90% C. 95% D. 85% 8. 救灾过程中,除了进行现场的采样分析外,还要采取气样送化验室进行( )的分析。 A. 粗略 B. 准确 C. 精确 D. 精细 9. 煤炭自燃或自热、可燃物燃烧会使环境( )升高,井可能使附近空气中的 ( )降低。 A. 温度、氧浓度 B. 粉尘、氧浓度 C. 瓦斯、氧浓度 D. 温度、 风速 10. 根据氧耗量计算燃料消耗速率时在未达到燃烧动态平衡时,即火源下风侧 氧浓度在( )(富燃料燃烧)或( )(富氧燃烧)之间的数据时,误差较大。A. 2%、15% B. 5%、15% C. 2%、20% D. 5%、20% 11. 火灾系数都是随火势发展而上升,

4、如果系数 R2 值超过超过( )则说明火 灾已经发生。 A. 0. 05 B. 0.02 C. 0.01 D. 0.03 12. 发生火灾时不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当中断送向仍然有人的被火烟弥 漫了的区域的( )。 A. 供风 B. 压风 C. 供水 D. 供电 13. 规程第 124 条规定,“主要扇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 ) 应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A. 每年 B. 每月 C. 每 2 年 D. 每 5 年 14. 橡胶、塑料制品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产生( )。 A. 煤油味 B. 烧焦 味 C. 汽油味 D. 芳香味 15. 2000 年 11 月 2 日凌晨,江西省丰城矿务局最大

5、的煤矿坪湖煤矿因 主皮带暗斜井皮带着火发生重大井下火灾事故,造成( )余人遇难。 A. 20 B. 15 C. 12 D. 10 16. 基团作用理论,该理论利用孔模型模拟了煤中孔隙的( ),提出所有有效 孔所构成的树状能够到达煤粒表面,使煤中各基团能与氧气充分作用而升温氧 化自燃。 A. 树状结构 B. 拓扑结构 C. 环状结构 D. 枝状结构 17. 必须在下行风流的条件下进行灭火时,( )里的密闭墙应在强风流之中构 筑,也就是要在密闭了某些旁侧风流之后再设立它。 A. 旁侧风流 B. 回风流 C. 进风流 D. 主干风流 18. 通常矿井外因火灾所占比重一般都比较小,据统计我国煤矿中的外

6、因火灾 仅占矿井火灾总数的( )。 A. 4%10% B. 5%10% C. 6%10% D. 7%10%19. 规程第 124 条规定“当风流反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爱不应小 于正常风( )。 A. 40% B. 50% C. 60% D. 70% 20. 胶带输送机火灾的防治在火灾初期实施灭火或进行控制最为有效,为此有 些矿在胶带输送机( )处安置了自动喷淋防火系统,以便于火灾初期直接灭火 或进行火灾抑制。 A. 机头 B. 机头和机尾 C. 机尾 D. 机身 21. 调压气室在实际应用中,其长度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超过( ),一般为 56m。 A. 15m B. 5m C. 10m D.

7、 8m 22. 波兰、俄罗斯曾应用地面温度测定法探测煤层露头的自燃火区范围,探测 深度在( )。 A. 3060 B. 3050 C. 4050 D. 2050 23. 苏联发生胶带摩擦火灾事故约占胶带火灾总数的( )。 A. 70% B. 80% C. 60% D. 50% 24. 矿井发生火灾时,( )上升,说明火势在发展。 A. 风量 B. 烟温 C. 压 力 D. 浓度 25. 发火期愈短的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愈( )。 A. 大 B. 小 C. 多 D. 不 确定 26. 氢原子作用学说,认为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由于煤中氢原子在煤中各大 分子基团间运动,增加了煤中各基团( ),从而促

8、进煤自燃。 A. 氧化活性 B. 还原性 C. 物理性 D. 化学性 27. 风流中的 CO 量取决于安放检测仪巷道内的( )。 A. 氧浓度 B. 氮气浓 度 C. 风量 D. 风速 28. 紫外线火焰探测器用于探测明火,在其监测范围内出现明火( )后,即发 出火灾报警,切断输送机电源并启动蛋白泡沫发射系统,喷射泡沫灭火。 A. 3S B. 5S C. 10S D. 15S 29. 有潜在高温热源的前后( )范围内应使用不燃支架。 A. 8m B. 5m C. 10m D. 20m 30. 钢材温度至 500时,强度降低( )。 A. 1/2 B. 1/3 C. 2/3 D. 1/4 31.

9、 电压在( )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构架,安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必须有保护接地。 A. 220V B. 380V C. 36V D. 12V 32. 安装可靠的保护设施,防止潜在热源转化为显热源产生机电火灾。例如, 变电所安装( )保护装置,防止电缆短路。 A. 过电压 B. 过负荷 C. 过电流 D. 漏电 33. 一般来讲,泥浆的输送倍线最好控制在( )范围内。 A. 45mm B. 56mm C. 46mm D. 47mm 34. 有的学者通过井下实测,指出明火出现后,产生的 CO 量在以上( ),而 自燃火灾初期产生的 CO 量不

10、超过 1020l/min。 A. 200l/min B. 100l/min C. 150l/min D. 80l/min 35. 当火源点煤温低于( ),R1值很小,当超过( )时,易自燃煤的 R2值要 大于不易自燃煤炭的 R1值,当超过( )以上时,二者之差更为显著。 A. 60、70、80 B. 60、60、80 C. 60、80、80 D. 60、 80、100 36. 在发火危险区内设( ),让没来得及撤离的工作人员在其等待救援。 A. 密闭墙 B. 避难硐室 C. 风门 D. 风窗 37. 停风或反风期间要劫断对井下的( ),并撤出可能受到烟侵地区的人员。 A. 供水 B. 供气 C

11、. 供风 D. 供电 38. 火源生成 CO 量为 80l/min,而通过巷道的风量为 2000m3/min,则风流中的 CO 浓度为( )。 A. 400ppm B. 4ppm C. 160ppm D. 40ppm 39. 用来预测煤氧化发展阶段的气体( ),但用于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 的效果要优于焦煤、瘦煤、贫煤和无烟煤。 A. C2H4 B. C2H6 C. C2H4/C2H6 D. CO 40. 烟流( )变化最真实地反映了火灾发展情况,在主要通风机风峒内以及所 有排烟路线上,凡有风流交汇的地方都应安上遥测的温度计。 A. 风量 B. 温度 C. 压力 D. 浓度答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00100 分,共分,共 404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52.5 分)分) 1. B 2. D 3. A 4. C 5. B 6. C 7. B 8. C 9. A 10. A 11. C 12. B 13. A 14. B 15. D 16. A 17. D 18. A 19. C 20. B 21. C 22. B 23. B 24. B 25. A 26. A 27. C 28. A 29. C 30. A 31. C 32. C 33. B 34. B 35. B 36. B 37. D 38. D 39. C 40.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