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056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质量管理(第二次)作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2 次作业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60 分,共分,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应当建立( )的观点,并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 和方法。 A. 系统 B. 统一 C. 独立 D. 联系 2. 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可以用来( )。 A. 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B. 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C. 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D. 判断过程中心与技术中心是否发生偏移 3. 使用休哈特控制图的目的是区分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 )。 A. 认为因素与设备因素 B. 管理因素与环境因素 C. 工艺因素与原材料因素 D

2、. 偶然因素与异常因素 4. 标杆瞄准最早由美国 Xerox(施乐)公司于( )年提出。 A. 1979 B. 1980 C. 1978 D. 1892 5. 水平对比法的用途是( )。 A. 有助于认清目标和确定计划编制的优先顺序,以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 利地位 B. 用来设计一个新的过程,或用于删除一个旧的过程 C. 确定新的方法,创造新的思想 D. 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整理出事物的相互关系和脉络,就某件事情达成一致 6. ( )是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 2000 版 ISO9000 族标准版中提出的 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之一。 A. 严格的质量管理监督 B. 质量控制 C. 持续的质

3、量改进 D. 质量验证 7. ISO9000 族标准中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并定义了质量管理体系的 术语的是( )。 A. ISO9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B. ISO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C. ISO9004 :2009 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 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D. ISO19011:201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8. 对某通道宽度的测量要求准确到 cm(取整),测量结果为 110,112,110,109,请问这属于( )数据。 A. 计量值B. 计数值 9. 下列关于过程能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 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 B. 是衡量过程

4、加工内在一致性的 C. 指加工数量方面的能力 D. 过程能力决定于质量因素而与公差无关 10. 树图可用于( )。 A. 提出详细的质量改进计划 B. 明确管理职能 C. 在质量改进活动实施过程中,随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D. 认识新事物 11. 若对检验费用高的产品进行控制,最宜选取的控制图为( )。 A.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B.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C.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D. 缺陷数控制图 12. u 图的统计基础是(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以上都不 13. ( )是 QC 小组活动的最基层的推进者,是 QC 小组的核心人物。 A. QC 小组全体

5、成员 B. 上级主管部门 C. QC 小组组长 D. 企业领导者 14. 把市场需求转化为在规定等级内的产品设计特性的质量是( )。 A. 市场调研质量 B. 设计质量 C. 制造质量 D. 售后服务质量 15. 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一定时,工序能力 B 与工序能力指数 CP的关系是( )。A. 工序能力越强,CP越大 B. 工序能力越强,CP越小 C. 工序能力的大小总是大于 CP D. 没有直接关系 16. 质量改进的步骤,其正确顺序为( )。 选择课题;拟定对策并实施;分析问题原因;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总 结;掌握现状;确认效果 A. B. C. D. 17. ISO9000:2005质量管

6、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中给出了( )个有关质量的 术语。 A. 86 B. 85 C. 84 D. 83 18. 图的样本数据为 154、174、164、166、162,则此组样本的极差为( )B。A. 10 B. 20C. 164 D. 8 19.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第一步是( )。 A. 分析和评价现状,明确改进区域 B. 确定相应的改进目标 C. 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 D. 评价可能的解决方法 20. 下列特性中属于汽车产品固有特性的是( )。 A. 汽车的价格 B. 汽车交付的及时性 C. 汽车百公里耗油量 D. 汽车交付的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7、 分,共分,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提高质量意识可以通过( )。A. 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B. 教育培训和考核 C. 相关质量立法 D. 行政手段 2. PDCA 的特点有( )。 A. 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 B. 大环套小环,在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制定实施计划、落实计划、检查计划的实 施进度和处理的小 PDCA 循环 C. 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 是不断上 升的循环 D. 四个阶段中至少应存在三个阶段 3. 影响工序能力高低的变量有( )。 A. 公差范围(T) B. 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P_D3333902D07FF0

8、B9A99321DC8E5954E1) C. 公差中心(M) D. 标准偏差(S) E. 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P_7A550F10260034F5C4826A638B8624C6)与公差中心 (M)的偏移量 4. 做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准备工作包括( )。 A. 通过调查了解其他企业推行 TQM 获得成功的典型经验,充分认识推行 TQM 对 企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B. 企业领导向全体员工表明推行 TQM 的决心和信心 C. 通过质量管理诊断,清楚地了解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 D. 明确推行 TQM 的目的,以及通过推行 TQM 要解决的问题 5. 实施“过程方法”的原则,组织应实施下列主要活动(

9、)。 A. 使用已建立的方法并确定关键的活动 B. 制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对关键活动实施重点管理 C. 识别每个过程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将每个过程分配到相关的部门和 岗位,规定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并对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 D. 重点管理能改进组织关键活动的各种因素,如资源、方法和材料等 E. 评估风险以及对顾客、供方和其他相关方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6.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新情况有哪些( )。 A. 人们对成品质量要求更高 B. 质量管理被看成是处于较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C. 越来越重视人的因素 D. 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 7. 质量改进中要了解把握当前问题的现状,其活

10、动内容有( )。 A. 抓住问题的内部因素 B. 抓住问题的特征 C. 如要解决质量问题,就要从人、机、料、法、环等各种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D. 去现场收集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8. 辅助过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 )。 A. 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 B. 工具供应的质量管理 C. 设备的质量管理 D. 动力供应的质量管理 9. 分层可以按( )进行分析。 A. 按操作者分层 B. 按现象分层 C. 按原料分层 D. 按原因分层 E. 按机器设备分层 10. 作直方图时,当 N=50100 时,分成( )组为宜。 A. 5B. 6C. 7D. 10三、判断题(本大题共三、判断题(本大题共 1010 分,共

11、分,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 1 分)分) 1. 历史上第一次把质量检验职能从直接操作中分离出来,把担任专职的检验人 员从工人中分离出来的是质量检验阶段。 2. ISO9000:2005 由引言、范围、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定义四个主要部 分组成。 3. 环境对质量改进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负面的影响。 4.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意味着全面质量管理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5. 全面质量管理的强调质量管理工作应预防为主。 6. 统计质量控制形成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50 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贝 尔研究所的工程师休哈特、道奇和罗米格。 7. 质量管理活动中应充分发

12、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书和认证机构的标志都可以在产品的包装和表面上使 用也可以在宣传材料中使用。9. “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是荷兰著名的管理学家朱兰博士为比喻提高产 品质量的意义而提出来的。 10. 对于危及社会环境、影响人类安全的产品,报废后必须妥善处理。答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6060 分,共分,共 202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A 2. B 3. D 4. A 5. A 6. C 7. A 8. A 9. C 10. B 11. B 12. C 13. C 14. B 15. A 16. C 17. C 18. B 19. A 20. C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3030 分,共分,共 101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ABCD 2. ABC 3. ADE 4. ABCD 5. ABCDE 6. ABCD 7. BCD 8. ABC 9. ACE 10. ABCD 三、判断题(三、判断题(1010 分,共分,共 101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1 1 分)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