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45950472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矿山压力及控制(第一次)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次作业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40 分,共分,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巷道的围岩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巷道的埋藏深度和()。 A. 围岩大小 B. 围 岩重量 C. 围岩性质 D. 围岩颜色 2. ()是原岩应力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A. 自重应力场 B. 构造应力场 C. A 和 B D. 以上都不是 3. 对液压支架设计使用其决定作用的力学参数是初撑力和()。 A. 重力阻力 B. 前支撑力 C. 后支撑力 D. 工作阻力 4.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 A. 原岩应力场 B. 自重应 力

2、场 C. 构造应力场 D. 矿山应力场 5. ()是影响巷道顶板冒落、底板鼓起、两帮内挤的主要原因。 A. 水平应力 B. 自重应力 C. 地应力 D. 构造应力 6. 根据支柱和顶梁的配合关系,可将回采工作面支架分为()。 A. 液压支架 B. 单体支架 C. A 和 B D. 以上都不是 7. 按锚杆的锚固方式将锚杆划分为()。 A. 机械式锚杆 B. 粘结式锚杆 C. 摩擦式锚杆 D. 以上都是 8. 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有()。 A. 基本支护 B. 加强支护 C. 巷旁支护 D. 以上都是 9. 对于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特点,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A. 支架受力的大 小与支架性能无

3、关 B. 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的分布规律与支架性 能相关 C. 支架与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D. 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 影响 10. 采空区处理方法有()。 A. 煤柱支撑法 B. 缓慢下沉法 C. 采空区充填法 D. 以上都是 11. 压力拱假说的优点有()。 A. 能全面地解释矿山压力的各种现象 B. 对 岩层移动的力学特性作出了解释 C. 明确地解释了围岩的卸载原因和减压区的 存在,给出了围岩的最终平衡状态 D. 较好的诠释了岩层移动的物理化学特性 12. 下面不属于对开采后上覆岩层形成结构有哪几种主要假说的是()。A. 压力拱假说 B. 悬臂梁假说 C. 铰接梁假说

4、D. 静水应力状态(海姆)假说 13. 格里菲斯强度准则认为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受力状态,本质上都是由于() 引起的破坏。 A. 拉应力 B. 自重应力 C. 地应力 D. 构造应力 14. 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 A. 减压区 B. 增压区 C. 稳压区 D. 以上都是 15. 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 采高与控顶距 B. 工作面推进速度 C. 开采深度 D. 以上都是 16. 支护设计中支柱初撑力不应低于其额定值的( )。 A. 6575 B. 7080 C. 7585 D. 6070 17. 下面对于支撑式支架基本特点的描述

5、,错误的是()。 A. 顶梁较长,一 般都在 3.5-4 米左右,顶板从煤壁暴露出来以后需要 6-7 次移架才允许冒落 B. 支架的支撑力远离采空区一侧,对机道上方的支撑力较小,对破碎顶板不利 C. 多为框式结构,不能承受水平力 D. 架间无侧护板,当顶板较破碎时,易漏矸 或造成局部冒顶 18. 下列论述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正确的是()。 A. 实测铅直应力基本 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B.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变大 C. 水平应力普遍小于铅直应力 D. 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 小 19. 对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木抬棚、单体液压支柱配以铰接顶梁组成抬棚 加

6、强支护,其超前支护长度一般为( )m。 A. 515 B. 1015 C. 1020 D. 1525 20. 岩层移动引起的采动损害有()。 A. 形成矿山压力显现,引起采场和巷 道顶板的下沉、垮落和来压,甚至引起冲击地压等强烈矿压显现,危及井下人 员和设备的安全 B. 形成采动裂隙,引起周围煤体中的水与瓦斯的流动,导致 井下瓦斯事故与突水事故 C. 岩层移动发展到地面引起地表沉陷,从而导致一 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 D. 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60 分,共分,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适合于岩石的两种强度理论

7、是()。 A. 莫尔理论 B. 格里菲斯理论 C. 以 上都不适合 2. 煤层倾角变化对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有()。 A. 随着煤层倾角增加,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变小 B. 由于煤层倾角增加,采空区顶板冒落矸石不 能在原地停留,垮落不均或沿底板滑移,上部冒落,下部充填较满,支架受力 不均 C. 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俯斜开采时,上覆岩层顶板更容易形成结构 D. 以上都不是 3. 采区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有()。 A. 巷旁支护 B. 基本支护 C. 巷边支护 D. 加强支护 4. 工作面支架必须具备的特性是()。 A. 具备较好的可压性 B. 具有良好的 耐热性 C. 具有良好的支护性能 D.

8、 具备一定的可缩性 5. 对原岩应力状态有几种假说?() A. 弹性假说 B. 地质应力假说 C. 重力应力假说 D. 静水应力状态假说 6. 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 充填法 B. 刀柱法 C. 顶板缓慢弯曲下 沉法 D. 全部垮落法 7. 岩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A. 岩柱强度 B. 岩柱的载荷 C. 以上都不 是 8. 根据煤矿动压现象的成因和机理,可将它归纳为()。 A. 冲击地压 B. 顶 板大面积来压 C. 煤与瓦斯突出 D. 以上都不是 9. 大面积来压防治措施有()。 A. 顶板高压注水 B. 强制放顶 C. 预防暴风 措施 D. 以上都不是 10. 常见的巷内

9、加强支护分为()。 A. 巷内永久性加强支护 B. 巷内临时性 加强支护 C. 以上都不是 11. 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有()。 A. 支架与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 应相互适应,大小相等,且尽可能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B. 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 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大小有关 C. 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的影 响 D. 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 12. 巷道卸压方法有()。 A. 在巷道周围形成槽孔 B. 在巷旁形成卸压空间 C. 小面积区域性卸载 D. 大面积区域性卸载 13. 有关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的假说包括()。 A. 压力拱假说 B. 铰接 岩

10、块假说 C. 悬梁假说 D. 预成裂隙假说 14. 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条件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同,沿空掘巷可分为 以下方式()。 A. 完全沿空掘巷 B. 留小煤墙掘巷 C. 保留部分老巷断面掘 巷 D. 以上都不是 15. 冲击危险的解危措施主要有()。 A. 卸压爆破 B. 煤层注水 C. 钻孔卸 压 D. 定向裂缝法 16. 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特点有()。 A. 地应力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 稳定应力场,它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B. 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随深度线性 增长 C. 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D. 最大水平主应 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 17.

11、煤柱下方底板岩层中应力分布特点有()。 A. 在煤住和煤体下方的一侧 为增压区 B. 在采空区下方的一侧为减压区 C. 在煤住或煤体下方的一侧离煤 层越远应力越小最后趋向于原岩应力 D. 在采空区下方的一侧离采空区越近应 力越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小于原岩应力18. 岩石结构可分为三种,即砾状结构指由粒径( )mm 的岩石碎屑胶结 而成的碎屑结构类型,如砾岩;砂质结构指粒径变化在 ( )mm 之间的碎 屑结构类型,如砂岩;粉砂质结构指粒径变化在( )mm 之间的碎屑结构 类型,如粉砂岩、页岩等 A. 2O05 B. 2 C. O050005 D. 2 19. 根据力学计算,岩体结构的平衡条件为(

12、)。 A. 岩块间应有足够的水平 推力且不可过大 B. 岩块的下沉量 S1 要小,厚度 h 较大,且 S1 要远小于 h C. 岩块的断裂角 要小于岩块间的摩擦角 D. 岩块间的剪切力 Q 要小于岩块 间的摩擦力,即岩体结构上作用的载荷不宜过大 20. 对于重力型冲击矿压来说,其临界深度一般不超过( )m,而对于构造型 冲击矿压来说,其临界深度可能不超过( )m。 A. 300 B. 350 C. 400 D. 450答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4040 分,共分,共 202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2 2 分)分) 1. C 2. C 3. D 4. C 5. A 6. C 7. D 8. D 9. A 10. D 11. C 12. D 13. A 14. D 15. D 16. B 17. B 18. A 19. C 20. D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6060 分,共分,共 2020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 ABC 2. ABC 3. ACD 4. CD 5. AD 6. ABCD 7. AB 8. ABC 9. ABC 10. AB 11. ACD 12. ABD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CD 19. ABCD 20. 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