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4671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案2(1)教科版(三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放得更大怎样放得更大教案教案教材简析:教材简析: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学生都希望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更多倍数,以便把物体看得更清楚。这也是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的想法和一直努力追求的日标。但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直到 17 世纪,人们发现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提高放大倍数,从而发明了显微镜,人们的这个目标才得以实现。本课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用两个放大镜自制一个显微镜,并尝试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学背景:教学背景: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

2、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本课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科学词汇:凸透镜 显微镜(二)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科学方法:实验探究

3、(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核心价值观:激发兴趣和探索精神。重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难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焦距。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导入1师:前几课在放大镜下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观察了美丽的晶体,欣赏了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细微之处,想不想把物体看得更精细?(课件激趣)2那么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3学生大胆设想,提出自己的想法。4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

4、望)二、指导自制显微镜1探究怎样放得更大。(1)(小组合作)请同学用两只手一前一后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透镜,反复调整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多次看看有什么发现。(2)交流汇报。(3)教师小结: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展了许多,人们观察的范围也大大地扩大了。2制作显微镜(1)小组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2)师生合作总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

5、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卡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增加亮度。(3)学生独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4)展示自制显微镜,进行尝试、评价、探讨。三、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事物1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棉布,青苔、花粉、纤维等,(1)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2)用一个放大镜时有什么不同?2对比讨论3小结:在显微镜下微小世界真奇妙,四、了解显微镜的发展1阅读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书 P11。2讨论: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在显微镜下微生物是什么样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3介绍各种显微镜(1)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

6、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 1500 倍左右。(2)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一万倍。20世纪 90 年代放大率提高到 200 万倍。(3)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倍数可达 3 亿倍。小结:小结:学习科学家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的精神课外延伸:课外延伸: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常用的物体。生成预见:生成预见:学生用两个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会很麻烦,要让学生耐心地尝试。确定两个放大镜的焦距后,再提供卡纸等材料,让学生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使学生感觉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会很有成就感。课堂评估:课堂评估:1能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通过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和各种显微镜的介绍,了解显微镜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