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594333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1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艺研究 2011 年第 4 期周志强本文通过分析影像中的都市形象, 探讨都市想象所激活的景观政治文化的内涵。都市总是依赖视觉美学而完成自身叙述; 想象与建筑奇异地结合在一起, 共同打造一个景观化的中国; 与之相应, 景观化的中国消除了本地体验, 将人们变成 “都市异居者” , 并使之日益融入消除了身份差异和生命经验的想象性图景中。景观化中国的背后是当前社会分离条件下的双重叙事危机。景观化的中国都市想象与都市异居者都市的出现, 相应地构造了对于都市的体验和想象。反过来, 都市本身又是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的产物。 在这种复杂纠葛的关系中,“都市景观” 的文化意义变得丰富多样。 在都市化进程中, 人

2、们居住的环境日益呈现出 “奇观”(spectacle ) 意味。越来越多的街区和建筑物开始吸引人们用好奇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这就有了都市的景观化问题。英文里的 “spectacle” 一词, 中文翻译为 “景观” 、“奇观” , 出自拉丁文 “spectae” 和 “specere” ,意思是 “观看” 、“被看” 。译为 “景观” , 可以体现出 “spectacle” 这个概念所指称的事物不为主体所动的那种静观性质; 译为 “奇观” , 则可以体现出 “spectacle” 这个概念具有的引发关注、 引人迷恋的特性。二者意义相结合, 意在说明现代都市的奇异景象: 都市既是被展示的视觉对象

3、,又是客观的、 物化的现实。想象与建筑奇异地结合在一起, 共同打造了一个景观化的现实; 与之相应, 本地人和移民者共同聚集在大众媒介生产的想象性世界图景中, 消除了身份差异和生命经验, 变成了 “都市异居者” 。在这里,“都市” 成为一种落实到视觉行为中的乌托邦叙事。一方面是现实可见的 “真实” ,另一方面则是这种 “真实” 的高度仿真和迷幻色彩。于是,“景观化” 构成了当前中国都市文化政治美学的特殊形式。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 (批准号: 07&ZD038 ) 阶段性成果88一、城市旅游与都市景观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

4、 无数的人们去城市中的新建筑物游览, 把城市的场馆楼台当作旅游的风景名胜。 据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 鸟巢新闻发言人相军介绍, 2010年度,“鸟巢” 共接待参观游客约352万人次, 举办各类活动23项。与之相应, 世界博览会在上海的举办, 更是把 “城市旅游” 推向了新的高潮。据媒体报道,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上海世博会, 共有246个国家、 国际组织参展, 参观人数达7308.44万人次, 举行了2万多场文艺演出, 18.6万多人次中外新闻记者入园采访报道, 创造了世博会历史新纪录。李政亮认为, 世博会是以搜集与分类的西方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延伸出的展示环节。 “展示

5、的环节是世界博览会最富魅力之处。为了彰显工业革命之后的国家力量, 西方各国纷纷投入资源举办世界博览会, 除了英国的水晶宫, 巴黎更是19世纪举办世界博览会次数最多的国家,透过博览会的举行, 巴黎从一个污秽脏乱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亮丽的吸引大量观光客的璀璨城市。世界博览会所改变的不仅是城市, 更包括会场内的展示品。世界博览会被称为科技界的奥林匹克 ,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发明家们期待自己的发明不仅能受到重视, 更希望能进入大量生产的阶段, 世界博览会便是技术发明与资本结合的最重要场合, 今天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缝纫机、 自行车乃至唱机都曾是世界博览会的展示品。 此外, 世界博览会既是彰显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力

6、量的仪式, 这个仪式也必须有大量的观光客前来才能达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李政亮提出,“热闹的世博会仪式像是一个精心的编码, 她的历史是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消费文化三者的穿插”。但是, 世博会在一个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特殊含义, 则被包括李政亮在内的诸多学者忽略了。在我看来, 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政治编码中, 还植入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含义: 中国向一个想象中的西方国家宣告自身的 “成熟” ; 同时, 又在吊诡地宣告这种 “成熟” 是在融入想象中的西方世界文明之后的产物。也许可以说,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乃是西方单一现代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一个证明, 同时, 又是中国力求在全球化话语笼罩下谋

7、求自身国家政治合法化叙事的有效努力。奥运会和世博会在中国的举办, 一旦与百年来的强国之梦相关联, 就立刻激发起人们别有意味的旅游心态。 有媒体极其热情地回忆起百年以前梁启超在 新中国未来记 (1902 ) 中所预言的上海博览会盛况。在此我们不难体会到, 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这种都市奇观, 还没有在现实的地面上发生的时候, 就已经作为一种想象性解决现实窘境的方案, 在我们的想象中发生着了。简单地说,“都市的想象” , 仿佛宿命一样和 “未来” 纠缠在一起, 从而在今天, 必然成为一种 “怀旧的未来” “对于某个不再存在或者从来就没有存过的家园的向往”。人们在打量当下中国的时候, 必须要通过激活百年

8、以来中国形象的想象性记忆, 才能生成对都市奇观的文化理解, 也正是通过对百年中国历史的一种集体记忆的建构, 才充分显示出当下中国都市景观的合法性。游览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 变成了体现国家主义意志的行为, 也就相应地不再纯粹是工业革命以来物质文明能力的显现。通过都市景观来 “证明” 现代中国的合法化, 在此无意中呈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中国的都市建设总是与许多年以来对于中国未来的想象性叙述紧景观化的中国都市想象与都市异居者89文艺研究 2011 年第 4 期密相关。城市旅游这一现象显示了 “都市” 的这种特殊文化内涵: 作为一个 “分离”(separation)的事物, 它的 “形式”(能指

9、) 因为指向了太多的想象, 从而自身就成为对当下社会现实合法化的一种积极证明, 而其中的 “内容”(所指 ) 反而已经不重要了。对于现代都市的想象, 乃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 城市作为被人类建造出来的 “环境” , 总是在叙述中成为一个 “自然之物” ; 由此,“自然之物” 的城市, 也就相应地遮蔽了人们把它作为一种想象和叙事行为进行观察的含义。 “城市” 仿佛变得和现实主义一样, 乃是假装没有任何叙事者和叙事行为的 “叙事” 。这就构成了都市景观化的前提: 城市中的建筑物, 无论什么形式,都是人们的生活居所, 但是它自身却仿佛是一种 “自然” , 从而就真的像是自然的山山水水一样, 是 “自在

10、” 的而不是 “为人” 的存在当城市不再为了居住而是作为自在形式的时候,“都市” 就变成了 “景观” 。二、都市景观的政治学图景在这里,“城市” 伪装成 “自然” , 就暗含了一种政治学内涵: 城市中的街区分类、 空间规划和建筑类型等等, 都在冒充是按照 “自然规律”(建筑学等) 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从而无形中按照特定的权力关系 “规划” 了不同族群的居住内涵。只有巧妙隐藏 “居住” 差异别墅、 商品房、 公租房和街区, 才能构成景观都市的魅力。而能够实现这种方式的途径, 就是激发居住者对城市的浪漫想象, 从而遗忘都市的现实差别。按照这个理解, 所谓 “景观” 就是都市力求把自身的意义关闭在人

11、们的视觉美学之中的城市形式, 它通过引导公众审美地看待都市的所谓 “自然层面” 的形象, 让人们遗忘其内部的权力与资本造就的享乐、 霸权和欲望的空间内涵。就此而言, 都市的确立必须通过都市景观的塑造, 规训和引导公众的都市体验, 最终形成这种看起来总是无差别的都市空间的去政治化目的。与之相应, 就有了不同类型的都市景观政治学图景。在法国诗人波德莱尔那里, 都市的魅力与其暗含的不平等所带来的沮丧是并存的。他对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体验,可以让我们领略这种都市沮丧景观的文化内涵。在法文中,“香榭丽舍” 是 “田园乐土” 的意思。大街东段生长着一排排梧桐树, 街心花园则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 东端的星

12、形广场中央是凯旋门, 大街附近有波旁宫、 玛德琳娜大教堂, 图勒里公园、 卢浮宫、 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也坐落在这里。大街的西段长1100多米, 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 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 新年狂欢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显然, 这条大街包含着现代城市的复杂意义: 它无形中通过空间的使用, 把走在这条街上的人们叙述为正常和合理的国家群体; 而这条街的富丽堂皇不仅仅给普通人一种帝王般的感受, 也暗示着衣衫褴褛的人成为这个空间里面的 “异类” 。 所以, 波德莱尔只好急匆匆地穿过林荫大道, 并不断躲避来来往往的马车。“行人” 已经丧失了行走的悠闲。 巴黎的这

13、一条林荫大道事实上加深了都市的阶级裂痕和身份差异。 这条大路使得骑马的人和驾车的人可以在城市中心全速奔驰; 与此同时, 这条本来是给行人造成便利的道路, 又无形中使得行人的步履变得艰难。显然,“林荫大道” 这一意象, 充分显示了都市景观政治学的特殊意蕴。 人们在 “林荫大道”中懂得了进入城市生活的基本方式, 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四通八达, 同时, 也让人们心中产生90景观化的中国都市想象与都市异居者无法回避的 “沮丧” 。伯曼认为, 波德莱尔显示了那里的现代化鼓舞以及强制城市居民的精神现代化。 当人们感觉不到 “林荫大道” 对行人的排斥的时候, 就像人们认为高速公路是人人都有权拥有的公共资产一样

14、实际上只有有车的人可以行使这种权利, 都市的权力和资本所造就的差异被想象性地抹平了。这充分体现在都市对视觉的鼓励行为之中: 一旦都市作为被注视的对象而不再纯粹是生存的居所, 呈现 “宫殿” 和 “天堂” 景观就成为某种必然。如超级市场可以被看作是鼓励女性消费的 “宫殿” : 女性购物者在行使花钱权利的时刻, 想象性地享受了女王的待遇, 并借此体验了不受男性支配的购物行为的 “主体性” 。景观都市让眼睛控制体验, 让视觉欲望掩盖肉体需求。 事实上, 在人类的所有感官中,“眼睛是独一无二、 具有社会学的功效”。齐美尔认为, 视觉模式在大城市里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更容易在匿名的情形下遭遇大量人

15、群。在都市中, 一系列地点, 如影院、 剧院、 饭馆、公共汽车、 火车等等, 都成为视觉聚集的场所。在这些地方, 每个人都与匿名的其他人相互伴随, 只有通过 “看” 外貌才能对他们有所了解。在这里, 人的脸部作为视觉关注的首要焦点, 就成为一个具有丰富的社会含义的符号。脸作为情绪和意图的重要指示器, 除了告诉我们脸的主人的心理状态以外, 并不服务任何使用目的。视觉支配下的城市,“贫穷” 成为不能被看见的事物。 在各地豪华的步行街上, 乞讨者往往被行人妖魔化地加以打量乞讨和流浪也已经被诸多影视媒介非道德化了。 在贾平凹小说高兴 (2007 )中,流浪者的坑蒙拐骗与流浪汉卖了肾也成不了城里人的低贱

16、现实维系在一起, 成为 “抵制” 城市秩序的手段; 而同样的情节到了电影 高兴 (2009 ) 中, 则变成了呈现流浪汉的无耻和无赖的反面的道德故事。显然, 都市对于视觉的诉求, 引导着公众用都市想象代替都市体验的心理, 养育了现代都市景观政治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说,“都市想象” 的生产逻辑, 规定了都市景观的政治内涵。那么, 中国当前都市想象的生产逻辑是怎样的呢?三、都市想象的三种方式都市景观之所以成为 “景观” , 是因为都市的建造天然地汇聚了对都市的想象和打量。而对于中国来说, 这种想象乃是根源于现代化话语召唤下人们对都市的想象性叙述。 也就是说,当中国还没有进入现代都市化的时候, 都市景观政治学的欲望已经在滋生疯长。 有趣的是, 在电影中, 这种都市景观变成了具体可见的视觉形式。在1985年中国城市建设进程启动之前的几年间, 电影中的都市景观无意中呈现了人们想象景观化中国的乌托邦冲动。在1980年拍摄的著名影片 庐山恋 中, 主人公耿桦在山野之间画的一幅画吸引了周荺:一座大厦高耸的现代都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