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4238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科学教案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x教科版(2017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5 5 课课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 交流。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

2、、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 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聚焦一、聚焦1.复习导入。使用课件出示第 4 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2.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

3、“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发标准物。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3.分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2.教师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4、”也可在学生测量 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3.教师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 (纸带、棉线等)。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 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把数据 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5.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三、研讨三、研讨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让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四、布置课外活动四、布置课外活动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