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3278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课时跟踪检测(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境建设一、单项选择题(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图中分别是(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2下列有关图中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

2、陡,地表崎岖2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解析:1.A 2.D 第 1 题,由图可知,位于新疆、内蒙古等地的草原区,应重点防治土地荒漠化问题;位于黄土高原,应重点防治水土流失问题;位于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注意水源保护;位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云贵高原,应重点防治石漠化问题;位于阿尔泰山、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两广丘陵等山区,应重点保护森林。故选 A 项。第 2 题,功能保护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石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山高坡陡,地表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石漠化主要是由流水侵蚀造成

3、的,冻雨的主要危害不是侵蚀地表。故选 D 项。(2018无锡模拟)如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 34题。3图示四个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A湿地减少 B水土流水C土地荒漠化 D森林破坏4图示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C大力植树造林,提高草场载畜量D禁止过垦、过樵、过牧,退林还草解析:3.C 4.B 第 3 题,图中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林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破坏;是黑龙江三江平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在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主要

4、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4 题,地生态问题主要是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等,生态建设方向不能是封沙育草,涵养水源;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已开发成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地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应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地在内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过载过牧,草场破坏,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地为黄土高原,生态问题主要是3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方向应是水土保持,植树种草。(2018盐城模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如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 56 题。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

5、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C D解析:5.A 6.C 第 5 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第 6 题,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2018启东中学

6、测试)某中学地理探究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单位:)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78 题。月份123456月均温差值0.130.100.180.160.130.25月份7891011124月均温差值0.430.400.200.100.110.227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C该地 7、8 月份的月均温较低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8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减弱噪声 吸烟滞尘 防风固沙A BC D解析:7.D 8.C 第 7 题,月均温差值为林地气温与裸地气温的差值

7、,由表可知该地冬季林地气温大于裸地气温,应为北半球。7、8 月份的月均温较高。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第 8 题,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二、双项选择题(2018盐城模拟)白洋淀,形成于太行山麓冲积扇扇缘洼地。古白洋淀曾“汪洋浩淼,势连天际” ,今仅存湖淀水区。读图完成 910 题。9导致白洋淀湖区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全球气候变暖 B上游大量兴修水库C大规模围湖造田 D工农业用水增加10白洋淀在建设雄安生态宜居城市中,发挥的生态功能有( )A调节径流,抵御水旱灾害B美化生活环境,降解水污染C

8、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D调节气温,改善局地气候解析:9.BD 10.AD 第 9 题,白洋淀湖区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上游截留引灌、大量兴修水库、工农业用水增加等,B、D 正确。第 10 题,白洋淀的生态功能有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等。5(2018启东中学测试)下表列出了我国某地区不同类型土地上的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统计数据。据此回答 1112 题。土地利用或覆盖物类型年平均径流量/(m3/年)年平均侵蚀量/(吨/年)耕地42030.0开垦地 草地4003.6废弃的田地800.04破坏的硬木林600.022林地人工松林100.00311从上表资料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耕地上的

9、侵蚀量是人工松林地的 1 000 倍B人工松林地的径流量仅为草地的 1/40C地表侵蚀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D地表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减少12从上表所揭示的原理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草原地区若过度放牧,地表侵蚀量会大大减少B山坡上若毁林毁草,会增加地表径流量,加剧水土流失C森林地带侵蚀量是微小的,若砍伐森林对区域环境影响会很大D我国幅员辽阔,耕地资源丰富,人地关系和谐解析:11.AC 12.BC 第 11 题,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耕地上的侵蚀量是人工松林地的 10 000 倍;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侵蚀量应该越小。第 12 题,山区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使地表径流量增加,流速加快

10、,从而加大对地表的侵蚀力度,影响区域环境。三、综合题13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 198 089 公顷,其中核心区 5.6 万公顷,保护区于 1994 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6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材料三 25 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1)三江平原位于 A、B、C 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 A 是_,B 是_,C 是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3)材料三表明三江平原湿地

11、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三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物种减少的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处于中温带,冬季寒

12、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7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粮食等需求增加,对土地资源盲目地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3)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

13、,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 世纪 60 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2)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解析: 第(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第(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

14、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第(3)题,采用滴灌技术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且滴灌对土壤的冲刷作用较弱,能够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第(4)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8(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于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4)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