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93199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 辅 导黄陂二中邓少奎一、从事心理辅导的动机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 意志坚定、感情丰富、乐观积极、心胸坦 荡。2.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事件。3.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乐于与 人交往,能理解他人。一)心理健康的内涵:1.智力发育正常。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操 作能力全面发展,每一种基本能力相对发展平衡。2.良好的情绪与情感。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情绪好,学习不易疲劳,注意力集中,联想力强, 记忆力越强,思维越活跃。 3.行为协调、反应适当,能正确对待现实并采取 适当的适应方式,行为方式。

2、4.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家庭成员、老师、同学相 处,都能悦纳。如果出现了孤独,疏离等情况,就 有了心理不健康的迹象。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三、中学生心理问题1.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发生某种不利 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2.自卑中学生在生活中多次遇到挫折,无力克服,也得不到外 界的有力支持,久而久之就会将失败和困难归纳为自身的某些 原因,因而形成了自卑感。3.嫉妒嫉妒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有焦虑、悲哀、猜 疑、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恰愉快的情绪。嫉妒心理是扼杀中 学生进取心,降低活动能力,破坏同学、师生关系的不良心理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如下:4.恐怖恐怖是对某

3、一事物或某一特殊情景产生的十分强烈的恐 怖感受,而实际上这些事物对患者并无伤害或威胁,完全是心 理上的一种荒唐、不合理的恐怖理解,使其深受恐吓却不能摆 脱,大多数恐怖者都知道其恐惧是无任何现实根据的过分或不 心要的,但就是无法控制。5.抑郁基本症状是丧失信心,对学习、生活、娱乐等一切都失 去兴趣,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希望,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更是手 足无措,毫无办法。6.强迫主要症状:一是强迫观念。强迫怀疑,强迫思维,强迫 回忆等。如有的学生老想着自己的某一段经历,心中非常苦闷 。二是强迫动作,常见的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强迫检查门是 否锁好,虽然明知这些动作多余的,但就是控制不住。7.神经衰弱其症状

4、主要有:精神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降 低;回忆及联想增多且控制不住,对声、光敏感的兴奋; 易烦恼、易激惹的情绪症状;紧张性的疼痛;入睡困难、 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8.人格障碍其特征是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一贯的反映个人生 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9.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一组 以进食行为异常为主的精神障碍。主要 包括神经性的厌食,神经性的贪食及神经性的呕吐。应做到: 合理饮食,平衡膳食,适当节食,这样有利于身心的健康。10.睡眠障碍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气质性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包括有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的睡眠异常。有睡眠障碍 的占正常人的15%-20%,偶尔失眠是正常的

5、。四、造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家庭经济条件的恶化亲情关系不好1.家庭因素2.学校因素3.社会因素生理心理自我意识情绪矛盾心理4.中学生自身的因素五、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1.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2.健康的身体。3.正确对待环境刺激。4.有规律的生活。5.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6.防止与克服心理冲突。7.保持稳定的情绪。8.去掉不良的嗜好。9.要有自知之明。10.积极的休息。六、对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一)、几种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童年的经历与成年后的 人格形成有极大的相关,童年时代的心结(或心理 创伤)

6、以无意识的状态进入心灵之中,到成人后通 过精神包装的病态现象出现,即心理问题。2、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华生、斯金纳)即 SR行为主义认为:任何有心理问题的人都必须 导致不良的行为反应。要解决心理问题,必须首先 改变其不良的行为。3、人本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 查斯)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只有个人自己才能真正 地、完善地了解自己的经验世界。只有辅导者以真 诚平等,全心关注、感同身受地启发被辅导者认识 领悟自己的心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4理性情绪理论(艾利斯)ABCDE艾利斯认为A事件产生的心理行为C不是A事件 本身,而是人的非理观念B导致的C。因此只有改变 澄清非理

7、观念B,回到理性的层面D,才能解除心理 问题C,达到新的健康的心理E。 二).辅导的技能:(一).倾听主诉A.倾听主诉的意义:1.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先决条件)2.了解收集到可需要的情况。(素材)3.起到心理疏泄的作用。B.怎样倾听主诉。(听的艺术)1.和蔼可亲。2.聚精会神。3.设身处地。4.因势利导。5.掌握主动。C.辅导容易犯的倾听错误:1.急于下结论或急于表态。2.轻视儿童来访者的问题。3.干扰、转移儿童来访者的话题。4.作正确与否的判断。 (二).问的艺术。1.问话要注意语言环境和气氛。2.问话的语气腔调不能轻浮和夸张。3.问话不能咄咄逼人,不要采取责备和命令 式的。4.问话不能迁

8、就和讨好对方。(三).面质技术:1.言行不一。2.理想与现实不一。3.前后不一。(四)解释技术。解释技术是指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出来访人的思 想、感情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使来访者从一 个新的、全面的角度或理论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问 题,用新的观念来修正自己原有的错误认识,从而解除 困扰,即认识领悟疗法。(五)克服、辅导中的障碍因素。 .沉默局面。.多话状态。.依赖心理。.移情现象。(六)克服辅导中的阻抗。阻抗是指人对心理辅导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 抗。阻抗是一种个体的自我防御机制。三).案例分析心 理 咨 询 案 例(一)一例儿童强迫性神经障碍咨询报告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个母亲带

9、着一个面目清秀、身形瘦小的男孩子进 了我的心灵交流室。男孩子的脸色微微泛黄,一对乌黑的大眼睛中略透出一 丝不安和局促。一进门就紧紧地靠在他妈妈的身上,两手显得不自在。他的 妈妈说明了来意后开始向我诉说起儿子的问题。男孩叫根根,是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今年开学起,根的老师 和他的妈妈都发现他行为有些异常。刚开学发的新书,老师发现根根把书的 两角都剪了。他妈妈知道此事后也观察了根根的行为,他每天刷牙的时间特 别长,而且刷牙前必先漱口6次再刷牙,在街上走路时总爱走在街当中;路 过遇到头顶上有人家晒裤子和袜子,他必须绕道走,从不从底下走过;每天 晚上睡觉时,他总要把两只鞋子放在与床沿一脚间距处,

10、并与床沿垂直,才 能入睡。后来听学生说您在做心理工作,于是特意来找您看看。我从他妈妈 那里了解一些关于根根成长的经历。当根根1岁时他爸到广东打工,在3岁时 ,他妈妈也到广东打工。为了节省钱几年没有回,到根根读三年级时才回来 到街上做生意。在这期间,根根一直住在外婆家,现在虽说我们回来两年了 ,但根根只要是星期六、日就往外婆家跑,不想在家里玩。根根读书一直很聪明,老师非常喜欢他,他曾经多次在学校数学、作文 竞赛中获奖,为老师争得了荣誉。他的爸爸、妈妈也很高兴,鼓励他继续努 力。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无异常,但到了五年级就不如以前。根根的家庭生 活条件,爸爸、妈妈对他体贴入微,非常喜欢他,为他尽量创造

11、良好的条件 ,希望他将来学有所成。了解了这些后我对根根说:“下次再来时能不能直 接与我交谈,只要妈妈陪你来,但不要妈妈说,好不好?下周见!” 根据第一次咨询了解的情况,看来根根有较明显的 强迫性行为。这些行为具有4个特点。1.程式化。他的一些行为具有固定的顺序和规律 。并严格依照这些固定的方式行事。2.禁忌化。他的某些行为带有一定的迷信禁忌色 彩,似乎在回避一些在他看来不吉利的东西。3.刻板性。有一些行为固定而机械,缺乏灵活变 通。4.追求完美。有些行为具有过分认真,追求完美 等性格的特点。从小在父母的身边长大,缺乏沟通。加 之来自家庭、学校的学习压力,缺少正常与同龄人的交 往。我对根根初步诊

12、断为“儿童强迫障碍”或轻度的儿 童强迫症。 第 二 次 咨 询一个星期后,根根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了心灵交流室后,我示意他妈 妈出去,在直接与根根的交谈中获得了重要的信息。根根的外婆信迷信, 也特别讲禁忌。如:不从人家晒裤子、袜子下钻过,以避晦气;吃饭要用 双手捧住碗,总有饭吃;杀鸡要念道等等。根根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这样做,不做心理就不舒服。在学校,因数学和作文得过奖,加之老师、家长都非常喜欢他,他的 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做得越来越好,才能不辜负老师和家长对他的期望。 如果成绩略有下滑,当看到家长和老师失望的神色,心理特别难受,好象 自己对不他们起。他性格内向,胆子小,喜欢看书,听故事,喜欢

13、一个人 做事一个人玩。一心埋头读书,不与同龄人交往。在读四年级以前还要好 一点,现在有些异常。怕在考试中失败,拿到卷子后常常用手画上100,自己也创造了一些新的 禁忌。走路走在路当中,表示“目标达到”;刷牙前先漱6次,表示“顺利”; 用剪刀剪去书本的两角,是为了防止“翘起”即失败。有些自己也说不出意 义,只觉舒服一点。他说:“一开始这么做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 养成了习惯,不去做心里就很不舒服,有时还有一种“危险降临”的感觉; 后来我对这些事也蛮烦,想改正,下了几次决心,就是改不了。”从这次交谈中,我确证了根根的心理问题儿童强迫性神障碍(强迫 行为),根根想很快解决了现在的困惑。这种心理

14、的致病原因有四个。 1.幼年缺乏父母的情感与交流,长期生活在缺乏亲情、缺乏与同龄群 体正常交往的封闭环境中,使他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胆怯,缺乏安 全感,这种性格在一定的环境和不良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症状 的发生。2.不良的社会文化对其行为的熏陶、暗示。由于根根年幼,人生观, 世界观尚未形成,缺少对事物的正确的辨别能力,其外婆的一些迷信禁 忌行为对他起到了不良的暗示作用,他对这些行为由于好奇到模仿,最 后形成习惯,以致难以自拔,为其日后的强迫行为的发生埋下了根子。3.不良的家庭、学校教育方式对其强迫性人格的形成起了催化作用。 他的父母和老师对其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学习

15、 压力,使他产生了惧怕失败的不安心理,形成了不正确的学习目的。他 只是为了给家长和老师争得荣誉而努力学习。虽然他的父母和老师很少 批评他,但是在他们过度的保护和关爱及不断流露出的失望情绪的影响 下,他的内心滋长了一种负疚感,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剧 了他的不安全感,这是致病的动因。4.心理防卫手段不当。为了摆脱和减轻内心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 用了一种童年习得 的行为方式来对抗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以致演变成 一种习惯的自定义的心理防卫方式,最终演变成强迫性神经障碍。 治疗方案: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他消 除导致强迫性行为的不合理认识。2.运用松弛和心理训练,抑制并 消除伴随强迫性行为的焦虑,恐慌情 绪。3.运用厌恶疗法,改变不良的行 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