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31770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理满分: 100 分 完成时间:40 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80 分)1.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图 1 曲辕犁 图 2 筒车 图 3 耧车A. 灌溉技术的演进史B. 铁制农具的大发展C. 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D. 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2.“转此大。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A. 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 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D.

2、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A. 男耕女织B. 种养结合C. 精耕细作D. 自给自足4.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5.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A. 井田制

3、瓦解B. 分封制恢复C. 均田制受到破坏D. “市”突破空间限制6.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 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 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2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7.吕氏春秋写道:“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表明战国时期A. 土地公有制仍占主导地位B. 土地私有调动生产积极性C. “铁犁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D. 政治动荡引发土地制度变革8.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琦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今一年一换家”,这表明当时

4、A. 政府抑制土地兼并B. 土地买卖频繁C. 租佃关系迅速发展D. 小农经济破产9.唐朝后期,太湖流域的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前期没有出现过进士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进士。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这一变化反映了A. 士人影响力“南重北轻”B. 政治权力中心转向南方C. 南方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 科举取士规模不断扩大10.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时归奴隶所有B. 私田归国王所有C. 战国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D. 三国时实行均田制11. 明代中后期,官营手工业作坊人数急剧减少。如北京的工部织染所,永乐年间定额设匠役 758 人,嘉靖十年 (1531 年)只剩下

5、195 人。明代维持时间最长的官营遵化冶铁厂也被迫关闭,政府用铁从市场购买。由此可以推断A. 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发展B. 官营手工业逐渐走向衰落C. 盐铁官营政策被官府放弃D. 政府强化官营手工业管理12.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 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 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 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 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13. 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面增,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由此判断此窑的性质是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私营手工

6、业14.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3A. 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B. 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C. 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15.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D. 清代开始实行海禁,禁绝一切对外贸易16.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

7、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17.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 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8. 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8、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19.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A. 生活习俗改变B. 坊市界限打破C. 坊市严格分开D. 官府鼓励经商20. 有人说,唐朝长安城的布局体现“规范之美”,而北宋汴京城则体现“自由之风”,唐宋城市不同布局的根源是A. 理学成为官方哲学B.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 海外贸易得到发展21.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C. 严格管

9、理市场D. 压制纺织业发展22. 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 不事生产B. 不尊儒术C. 不敬宗族D. 不纳租税23.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24.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

10、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 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C. 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D.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25.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 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 各地民俗趋向一致26.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

11、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A. 重农抑商B. 海禁政策C. 闭关锁国D. 抑制兼并27.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528.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非洲留下了诸如“黄金海岸”、“象牙海岸”、“谷物海岸”、“奴隶海岸”之类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A. 勇于探索的冒险性B. 追求财富的掠夺性C. 传播文明的自觉性D. 求知新域的主动性29. “关于第一次西航用费的确切数字

12、已不可能得到,但是根据各种线索和迹象估计,总数大概是 200 万马拉维迪。伊莎贝拉曾打算把她的王冠上的珠宝换钱,哥伦布在这桩事业中自己筹措了 25 万马拉维迪,不足的数目大概是从国库预支的。”这说明新航路开辟A. 得到了西班牙王室支持B. 由垄断性贸易公司组织C. 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影响D. 导致大量财富流入欧洲30.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因素不包括A. 殖民活动的开展B. 国际贸易的扩展C. 民族主义的兴起D. 交通运输的发展31. 1492 年,一位欧洲航海家带着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向西艰苦航行,终于看到了陆地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位把“割裂的世界连接在一

13、起”的航海家是A. 迪亚士B. 马可波罗C. 哥伦布D. 达伽马32. 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A. 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B. 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C. 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D. 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33. 1522 年 9 月 6 日,西班牙国王为庆祝某一事件特地制作了地球仪,在颁奖仪式上赠送给生还的 18 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这一事件是A. 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B. 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C.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D. 西班牙成为世界殖民大

14、帝国34.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 残酷的黑奴贸易从此开始C.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D. 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635.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20世纪 80 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A. 国籍不同B. 阶级出身不同C. 史观、立场不同D. 受教育程度不同3

15、6. 2016 年 8 月,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物产丰饶的美洲大地。1619 世纪中期,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盛行一种贸易,它为美洲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这种贸易在历史上被称为A. 商品贸易B. 三角贸易C. 军火贸易D. 鸦片贸易37. 马克思说“荷兰-它是 l7 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A. 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B. 荷兰成为 17 世纪的“海上马车夫”C. 荷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D.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8. 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16

16、501850 年,非洲人口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减少,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人口锐减,用地荒芜,城镇、村落成为废墟,贝宁、安哥拉及刚果地区都面目全非了。出现上述的主要原因是A. 奴隶贸易的开展B.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C. 非洲生产力落后,疫病流行D.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39. 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 1975 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A. 16 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B. 17 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C. 18 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 19 世纪成为“世界工厂”40. 简明世界历史大全:“把制成品从欧洲运到非洲,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再把种植园产品从美洲运回欧洲。”这对西欧经济发展的最大作用是A. 让西欧资产阶级获得了丰厚利润 B.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C. 为西欧经济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把欧洲、美洲和非洲结成世界市场7二、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