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93091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8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式细胞术原理及功能介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式细胞术详解 一. 流式细胞术概述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科学技术, 它集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细胞化学、细胞免疫学于一体, 同时具有分析和分选细胞功能。它不仅可测量细胞大小、内部颗粒的性状,还可检测细胞表面和细胞浆抗原、细胞内 DNA、RNA 含量等,可对群体细胞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 在短时间内检测分析大量细胞,并收集、 储存和处理数据,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 能够分类收集(分选)某一亚群细胞,分选纯度95%。在血液学、免疫学、肿瘤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广泛应用。 国内使用的流式细胞仪主要由美国的两个厂家生产:BECKM

2、AN- COULTER 公司和 Becton-Dickinson 公司(简称 B-D 公司)。 流式细胞仪主要有两型:临床型 (又称小型机、 台式机) 和综合型 (又称大型机、 分析型) 。BECKMAN-COULTER公司最新产品为EPICS ALTRA和EPICS XL/XL-MCL, B-D 公司最新产品为FACS Vantage 和 FACS Calibur。EPICS XL/XL-MCL 和 FACS Calibur 是临床型;EPICS ALTRA 和 FACS Vantage 是综合型,除具备检测分析功能外,还具有细胞分选功能, 多用于科学研究。 二.流式细胞仪主要技术指标 1流

3、式细胞仪的分析速度: 一般流式细胞仪每秒检测 1000 5000 个细胞,大型机可达每秒上万个细胞。 2流式细胞仪的荧光检测灵敏度:一般能测出单个细胞上90%病例 CD10+,而婴儿 CD10+病例95%,PNH 病人 CD55、CD59 明显减少,这种减少不仅表现在红细胞上,粒细胞、淋巴细胞也有减少。已发现 CD55c 可能对 GPI 减少或缺乏较 CD59 更敏感。 十五.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应用 血小板功能分析和血小板病诊断 (一) 血小板功能分析 血小板膜上有丰富的糖蛋白受体,是血小板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静止期和活化期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受体的种类、含量、结构和功能显著不同,用不同的抗

4、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可测定和分析血小板功能状态。血小板质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CD41(GPIIb/IIIa)、CD61(GPIIb/IIIa)、CD42b (GPIb)、CD41b (GPIIb)、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 CD62p、CD63 的测定可供分析血小板功能状态,如 CD62p、CD63 正常血小板不表达,当血小板活化时表达明显增加,可用来测定活化血小板。 (二)血小板病诊断攪 1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 血小板相关抗体可因不同机制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包括原发性、药物诱导产生、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大多数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血小板上和/

5、或血清中有抗自身血小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PAIgA、PAIgM。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抗原仍不十分清楚,可能有多种,如 GPb、GPb 、GPa、Pa、或HLA 抗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也可能发生于多次输血后或怀孕期间 , 这些自身抗体多为针对 HLA-类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一般是 IgG,它们可迅速破坏和清除随机供血者的血小板。因此能迅速测定这些抗体存在与否的方法是必需的。许多不同的利用放免、荧光、酶、SPA 等的测定血小板抗体的方法已建立,但这些方法都很复杂、费时;同时给出的结果只能以一定量的血小板(105)中有多少抗血小板抗体来表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 FCM 测定血小板抗体的方法具有

6、快速、简便的优点,同时可测定血小板上和血清中的抗体;测定中FCM 分析每一个血小板表面有无抗体,能给出血小板群体中有多少血小板表面有抗体(以%表示); 同时能给出血小板相关抗体量与血小板数的直方图,使我们了解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FCM 测定血小板抗体原理:分别用标有荧光的抗人 IgG、IgA、IgM 或用抗血小板 GPb、b、b/a 的抗体与分离洗净的病人的血小板和在病人血清中孵育过的正常O 型血小板作用后用FCM测定,前者测定的是病人血小板上的抗体后者测定的是病人血清中的抗体。 2血小板无力症 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膜 GPIIb/IIIa 明显减少,用血小板质膜糖蛋白单

7、克隆抗体 CD41、CD61 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不仅可测出 GPIIb/IIIa 减少,CD42a、CD42b 基本正常或偏高,还可测出 GPIIb/IIIa 减少程度,分类血小板无力症。 3.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血小板巨大, CD42a 减少,CD42b 减少,CD61 增加。 十六.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微小残留白血病检测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 MRL)是指白血病经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on CR) 后体内残留少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微小残留白血病与明显白血病(Overt leukemia)无明确界限, 仅

8、是白血病细胞负荷数量不同,一般成人明显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可达 1012,经治疗获 CR 后1010, 因此 MRL 状态白血病细胞数可能是 100-10 攪。 MRL 是白血病复发的根源,因此检测 MRL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临床治疗预测白血病复发评价自体骨髓移植的净化效果。应用FCM 检测 MRL 的优点在于可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标本,具有快速的特点。 由于白血病细胞缺乏特异性标记,FCM 检测 MRL 的效果尚不理想,敏感性尚不够高,一般仅有 1/103-104。目前主要有两类检测方法: 用FCM 分析 CR 期骨髓细胞核酸量或染色体,可用于部分 AL 病人 MRL 分析,但敏感性仅 1

9、-5%。免疫表型分析,由于尚无白血病特异的标记,只能通过与正常细胞比较某些抗原量的差别及分布部位的不同作为检测依据;如利用 TdT 和 CD10 双标记检测 MRL,但敏感性亦不高,约 0.1-1%。 假阴性结果可能由于: 标本中的白血病细胞10-4 攪或10-5;所取标本不能代表全身骨髓情况; 病人白血病细胞表型转换。 十七.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 粒、 单核-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细胞中的重要成员。 它们不仅具有吞噬功能,吞噬外来的微生物、肿瘤细胞等,同时又分泌多种生物因子参于免疫反应,此外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物质的摄取、修饰、递呈等作用,是淋巴细胞的免疫

10、功能必不可少的。因此检测白细胞吞噬功能对了解机体免疫状况有重要意义。以下简要介绍FCM 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的概况。 应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时须分离粒、单核细胞, 并尽可能地保持细胞活性。用FCM 检测时不须分离细胞,应用全血即可, 因此可在自然状态下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目标粒子一般以酵母、 细菌等能激发自然吞噬作用或予先以抗体调理化的人造粒子为好;并标以荧光,常用者为 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或 RA(罗达明). 以肝素或拘橼酸抗凝取外周血(避免用 EDTA),200l 全血与目标粒子 200l(目标粒子浓度 4107/ml)置37C 温育,温育结束后立即置冰水中,

11、以同样标本不在37C 温育而置于冰水中者作为对照。 目标粒子不同温育时间不一,FITC 标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5 分钟,FITC 标记的粒子 15 分钟即可达到吞噬饱和;此外,粒子与白细胞的比例也很重要,一般为 10:1。温育结束后以溶血剂溶去红细胞即可上机检测。 应用 FCM 全血法测定白细胞吞噬功能,对白细胞的丢失、损伤最小; 此外用本法可测定血清中的调理素(Opsonine)水平及血清中有无吞噬作用抑制因子。如果用 FITC 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CD13、CD14、CD15标记粒、单核细胞,用红荧光标记目标粒子,即可测定吞噬功能与细胞表面标记的关系,对白细胞吞噬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十八

12、.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NK 和 LAK 细胞活性测定 NK 细胞存在于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中,它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不依赖于抗体,无 MHC 限制性,它们的数量及细胞毒活性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人 NK 细胞一般表达 CD56、CD16、CD57 部分表达 CD2、CD8、CD11 而不表达 CD3。 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细胞主要存在于 LGL 的高密度群体中, LAK 前体细胞表达 NK细胞标志 CD16 而不表达 T 细胞标志如 CD3、CD4、CD5 等; 它们不需要抗原刺激就能杀伤 NK 细胞不能杀伤的肿瘤细胞,并且

13、无MHC限制性;从表型上看大多数LAK细胞来自NK细胞,但严格讲LA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不能称作 LAK 活性,测定LAK 活性的靶细胞应为 NK 抵抗的实体瘤细胞,如 HL-60 细胞、HeLa 细胞等。 常用的测定 NK 和 LAK 细胞活性的方法较多,如攩 51Cr 释放法、3H TdR 参入法或释放法、 LDH 释放法、ATP 发光法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和环境不利,利用 FCM 测定 NK 和 LAK 细胞活性从 1986 年就开始摸索,方法已趋于成熟,以下介绍其中一种: 肝素抗凝取外周血后分离PBMC后洗净,调整细胞浓度为106/ml,为效应细胞; 靶细胞分别为K56

14、2和HL-60或 HeLa 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受集细胞,调整浓度为 106。用 3mMDiO(3,3-Diacradecyloxacarbocyanine Perchlorate)标记靶细胞,效应细胞:靶细胞(E:T)为 40:1、20:1、10:1 和 5:1,孵育后加入 PI(10g/ml)染死细胞,洗净后即可上机检测。 DiO 发绿荧光,PI 发红荧光,利用双参数(FL1vFL2)直方图可清楚地了解靶细胞中的死亡细胞, 计算出靶细胞%溶解率。 十九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中的 应用造血干/祖细胞测定 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血液肿瘤、实体瘤、某些遗传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因此检测造血干/

15、祖细胞已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手段。应用流式细胞仪多色技术测定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不仅能确定造血细胞数量,而且能对造血干祖细胞的质量进行评价,为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重要数据。目前多色组合一般包括 CD34、CD38、HLA-DR 等 McAb。 CD34 抗原是一种分子量约 11 万的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胚胎纤维母细胞表面。该抗原在原始造血细胞上表达,以后随细胞分化、成熟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因此一直作为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征性标志而广泛应用于造血干细胞基础研究和临床。 CD34+细胞是一群不均一的群体,依其是否表达 CD38、HL

16、A-DR、CD33、c-kit 等分出的亚群表现出了不同的造血性能。最近随着造血理论的深入研究关于造血干细胞究竟是否都是 CD34+细胞出现一些争论,实验研究证明, CD34-造血干细胞较 CD34+造血干细胞更具造血潜能,有人经实验研究提出 CD34 的表达与造血干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相关,细胞激活时 CD34+,细胞处于稳定状态时 CD34-;也有人提出 CD34-造血干细胞较 CD34+造血干细胞发育阶段更早。我们认为:成人体内可能仍保留着一小部分原始间充质细胞,他们仍保留着多向分化能力,也能向造血干细胞分化,因此体内有 CD34-造血干细胞和 CD34+造血干细胞是正常的,CD34-造血干细胞较 CD34+造血干细胞发育阶段更早、更具造血潜能;但目前的用 CD34+细胞代表造血干细胞的检查方法已足以满足临床需要,因为临床实践已证明这一点。理论研究往往能推动学术发展,开发新技术,我们期待着造血理论的不断发展给临床带来新技术,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我们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原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