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3010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二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第四章 第二节第二节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515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 潮汐现象人类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 波浪运动 A. B. C. D. 2.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断增加,图瓦卢在 2002 年举国移民新西兰,图瓦卢土地被淹没的原因有( )岛屿沉降 海水膨胀 暴雨泛滥成灾 两极冰盖融化 A. B. C. D. 3.我国海洋的污染源主要来自( ) A. 海洋运输 B. 石油开采 C. 工业生产D. 农业生产4.世界各国对海平面上升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 修筑水利工

2、程 B. 控制大城市规模 C.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 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25.自 1996 年 6 月 1 日起,我国每年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 60 天的伏季休渔制度,休渔期间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 6、7 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 A. 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B. 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C. 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D. 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6.海洋污染物危害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大气环流 B. 水循环 C. 大洋环流D. 生物循环7.气象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2010 年第 5

3、号的强热带风暴“蒲公英”造成了越南数万人死亡。同年 13 号,强台风“鲇鱼”登陆中国福建,致使上千万人受灾。下列人类的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 )A.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 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 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 加强国际间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8.2016 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 火山地震 B. 大气污染 C.

4、水体污染D. 海平面上升9.下列关于海洋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海岸线比较短,是世界上受海洋灾害最轻的国家B. 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寒潮灾害等都是海洋自然灾害3C. 由海水挠动或状态骤变而引发的灾害如:风暴潮、海冰、海底地震等D. 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10.下面四幅图所示的景观属于围海造陆的是( )A. 图 A B. 图B C. 图 C D. 图D1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有( )某些海洋工程建设不尽科学、合理 潮汐现象人类对海洋生物过度捕捞 波浪运动 A. B. C. D.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农

5、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 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 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 渔业过度捕捞D. 定期海上休渔13.保护海洋环境,应采取的对策是( ) A. 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B. 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对资源可持续利用C. 增大资金投入,扩大生产 D. 禁止捕捞,封海育鱼414.下列活动可能造成海洋污染的一组是( )陆地上的农耕业 偶发的油轮泄漏 铺设海底电缆核电站冷却水排放 港口工程建设 舟山渔场春季休渔 A. B. C. D. 15.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6、 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 B. 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 C. 围海造陆历史悠久D. 风浪小二、综合题(共二、综合题(共 3 3 题;共题;共 2020 分)分)16.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7.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一油轮在处搁浅,造成 7 000 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材料二 南非两个岛的近 20 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

7、,这个石油供应地是_ 。 (2)由石油供应地 A 向东经过处附近的_ 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_ 和_ 。 5(3)如果石油泄漏事故 1 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_ 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 。(4)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 和_ 。其主要原因是_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0 年 4 月 20 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 1 600 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由于天气恶劣等原因,虽然有关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控制污染蔓延,但效果均不好。随即美国南部 4 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宣布在该海域禁捕。

8、有关专家还担心浮油可能“侵入”大西洋,甚至漂向欧洲沿海。下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1)该海域石油污染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是_和_。 (2)这次石油污染导致严重的_灾难,宣布禁捕是因为_。 (3)如果浮油“侵入”大西洋,它将随_、_(洋流)漂向欧洲沿海。 6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解析】【分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波浪运动是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向上、向下、向前和向后方向运动;故选 C。【点评】考查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带来的问题;学生要学会区分哪些

9、是自然现象,哪些是人为造成的。2.【答案】B 【解析】【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膨胀与两极冰川融化,从而出现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从而淹没海洋低地和岛屿;故选 B。【点评】考查海平面上升的结果;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3.【答案】C 【解析】【分析】A 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B 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D 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所以农业生产也对海洋产生污染;故选 C。【点评】考查海洋污染的内容;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4.【答案】D 【解析】【分析】A 只是

10、改变了水量季节的变化,而不改变总量;B 控制大城市规模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不大;C 人类文化遗产与本题无关;故选 D。【点评】考查海平面上升问题的策略;应对海平面上升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因此最根本的是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5.【答案】C 【解析】【分析】伏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故选 C。【点评】考查海洋渔业资源的内容;伏季休渔是为了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6.【答案】C 7【解析】【分析】污染物进入海洋,沿海局部地区会形成富营养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暖流地区气候更高,对沿海地区的增温作用更加明显。7.【答案】D 【解析】【分析】A 主要是针对臭氧层空洞所采取的措施

11、;B 针对酸雨所采取的措施;C 主要是保护沿海滩涂;故选 D。【点评】考查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海平面上升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冰川融化而带来的。8.【答案】D 【解析】【分析】A 火山地震是自然灾害;B、C 是大气污染;D 海平面上升容易导致岛屿国家与沿海低地被淹没;故选 D。【点评】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海水的运动,引发全球环境问题。9.【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我国海岸线比较长,受海洋灾害严重;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海底地震为地质灾害。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10.【答案】A 【解析

12、】【分析】B 属于海上钻井平台;C 属于人工岛;D 海上城市;故选 A。【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通过对图形中的关键要素来确定答案。11.【答案】C 【解析】【分析】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故选 C。【点评】考查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2.【答案】D 【解析】【分析】A 大面积的海水养殖是会破坏海洋原有的生态系统的;B 大量捕杀饵料生物,会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C 渔业过度捕捞会使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故选 D。【点评】考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定期海上休渔,有利于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建设。13.【答案】A 8【解析】【分析】B 控制水产养殖,实现海洋对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是保护海洋生态;C 扩大生产会进一步破坏海洋环境;D 肯定是不能禁止捕捞的,会影响到渔民生存;故选 A。【点评】考查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加强宣传、加强立法、严格管理可以提高渔民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和行为。14.【答案】C 【解析】【分析】海上污染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源于陆地上生产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