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3000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919 课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单选题(共一、单选题(共 1515 题;共题;共 3030 分)分)1.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新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其中的“两弹”是指 A. 原子弹 氢弹 B. 原子弹 导弹 C. 氢弹导弹D. 氢弹 炸弹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 “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3.有位名人曾放言“90 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 1000 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

2、的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B. 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C. 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D. 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24.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远望”1 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A. B. C. D. 5.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 )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3、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 D. “银河号”研制成功6.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 网络技术 B. 籼型杂交水稻 C. “两弹一星”D. 火药7.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A. 邓小平、袁隆平重视农业 B. 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 个人英雄主义8.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科技界的成果有 A.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银河、型巨型计算机先后研制成功C. 袁隆平成功培育

4、籼型杂交水稻 D. 李四光确认了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9.邓小平曾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 3A.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的国际地位B. 邓小平重视军工源于其军人出身C. 科技实力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D. 新中国军事工业领先于其他行业10.在某省人大会议上,王副省长作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报告,他在报告中可能引用到的国家政策计划不包括 A. 863 计划 B. 星火计划 C. 两弹一星计划D. 火炬计划11.新华社 1970 年 4 月 25 日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5、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试验成功12.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打破这一预言的是中国( ) A.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13.新中国曾拟定了 57 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包括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新兴科

6、技等。这一规划最早有可能制订于( ) A. 20 世纪 50 年代 B. 19601969 C. 20 世纪 70 年代D. 改革开放时期14.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邓小平 、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B. 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C. 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 杰出人物有时能决定历史的发展415.毛泽东在 1958 年 6 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10 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 A. 2

7、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 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二、材料分析题(共二、材料分析题(共 3 3 题;共题;共 5050 分)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 1956 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 1978 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三 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

8、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江泽民请回答: (1)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

9、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材料二:国外有说:“到 21 世纪 30 年代,中国人口将达 16 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5(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材料三:公元 9 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 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

10、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14 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 47 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2007 年 10 月 24 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 1995 年的 3800 万元猛增到 1997 年的 961 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 1997 年即达到 31 万项。中国现代史纲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

11、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 1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3 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

12、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

13、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6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材料三 :“2004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7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请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