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592430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 2013 年 8 月 目 录 第一章 智慧林业内涵与重要意义 . 1 一、智慧林业内涵及特征 . 1 二、智慧林业产生背景 . 3 三、智慧林业关系分析 . 7 四、智慧林业关键技术应用 . 9 五、智慧林业新观念分析 . 13 第二章 智慧林业总体发展思路 . 16 一、智慧林业战略定位 . 16 二、智慧林业基本思路 . 16 三、智慧林业基本原则 . 17 四、智慧林业建设目标 . 18 五、智慧林业总体架构 . 20 第三章 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 24 一、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立体感知体系 . 24 二、大力提升智慧林业管理协同水平

2、. 26 三、有效构建智慧林业生态价值体系 . 29 四、全面完善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 . 31 五、大力构建智慧林业标准及综合管理体系 . 33 第四章 智慧林业推进策略 . 35 一、智慧林业推进路线图 . 35 二、智慧林业保障措施 . 36 1 第一章 智慧林业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智慧林业内涵及特征 (一)基本内涵。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

3、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具体分析如下: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 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 生态系统构建、 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 智慧林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智慧林业主要是通过立体感知体系、管理协同体系、生态价

4、值体系、服务便捷体系等来体现智慧林业的智慧。具体内容如下: 林业资源感知体系更加深入。 通过智慧林业立体感知体系的建设,实现空中、地上、地下感知系统全覆盖,可以随时随地感知各种林业资源。 林业政务系统上下左右通畅。通过打造国家、省、市、县一体化的林业政务系统,实现林业政务系统一体化、协同化,即上下左右信息充分共享、业务全面协同,并与其他相关行业政务系统链接。 林业建设管理低成本高效益。通过智慧林业的科学规划建设, 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 使各项工程建设成本最低, 管理投入最少,效益更高。 林业民生服务智能更便捷。 通过智慧林业管理服务体系的一 2 体化、主动化建设,使林农、林企等可以便捷地获取各

5、项服务,达到时间更短、质量更高。 林业生态文明理念更深入。 通过智慧林业生态价值体系的建立及生态成果的推广应用,使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社会各领域、各阶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二)主要特征。智慧林业包括基础性、应用性、本质性的特征体系,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协同化,本质性特征包括生态化、最优化,即智慧林业是基于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最优化(图 1) 。 图图 1 1 智慧林业特征体系图智慧林业特征体系图 林业信息资源数字化。实现林业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海量存储、智能分析、共建共享。 林业资源相互感知化。利用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使林业系统中的森林、湿地、沙地、野生动植物等林业资源可以相互感知,能随时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改变以往 “人为主体、 林业资源为客体”的局面,实现林业客体主体化。 林业信息传输互联化。互联互通是智慧林业的基本要求,建立横向贯通、纵向顺畅,遍布各个末梢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传输快捷,交互共享便捷安全,为发挥智慧林业的功能提供高效网络通道。 林业系统管控智能化。智能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 3 智慧林业运营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