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_让语文课成为动态生成有机课堂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592149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待_让语文课成为动态生成有机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等待_让语文课成为动态生成有机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待_让语文课成为动态生成有机课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 9 月 28 日新课程 下旬治教之法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 语文课上学生思考缺乏一定的深度。这往往是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 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 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 教师就会 “一锤定音” ; 学生还没来得及与文本亲近, 就要先入情入境谈学习的感悟。课堂上, 学生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 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学生该读、 该悟、 该评、 该讨论的时候往往会点到为止, 不能深入, 即为 “浅层生成” 。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 需要交流、 需要阅读时, 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去交流、 去阅读, 把课

2、堂完全还给学生, 让语文课堂成为动态生成的有机课堂。一、 在交流时等待, 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 将摆脱不了对老师、 同学的依赖心理, 无法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更难养成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绝不能省略学生 “自主思考” 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 也绝不能让 “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哪怕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 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 自己去爬。等一等, 再等一等, 也许下一刻, 就是学生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之时, 就是学生创造课堂精彩之时。如在教学练习中的成语, 师生

3、共同交流完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之后,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同学们, 今天学习的成语中,陈老师要送一个给大家, 你猜会是哪个?很快有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是马上交流, 还是再等一下呢?我就选择了后者。给了几分钟学生思考, 只见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认为陈老师会送自力更生 给我们, 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很幸福, 但是, 这幸福的生活是爸爸、 妈妈为我们创造的, 我们也要学着自己动手创造。我们可以发愤、 努力地学习, 不让爸爸、 妈妈为我们担心, 可先在学习上努力做到自力更生。” 一位学生自信地说:“不对, 陈老师最想送给我们的是 乐以忘忧 , 同学们现在是衣食无忧、 健康开心, 可我们

4、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班内每天还有许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经常在老师面前撒谎, 甚至还有学生请他人代写作业, 仿造父母签名父母、 老师给予了我们快乐的生活, 我们不知道珍惜, 这不是乐以忘忧?学生有了思考的时间, 为倾吐做了充分准备, 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 在渲染时等待, 让学生有阅读的空间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束缚, 在具体化、 形象化、 生动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如果运用时机不当, 则会冲淡对语言材料的阅读理解, 限制和扼杀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书本中的课文是作者对生活场面、 自然景物直接观察后的艺术再现, 并非

5、依靠屏幕、 音响就能够完全再现的。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 注重文字理解,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 品味、 感悟, 形成独特体验。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体验、 情感经历、 文化积淀都不一样, 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 意境也就不同。如在教学 大江保卫战 时, 我先自己美美地读课文, 让学生闭眼想象, 读完后问: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发言异常热烈。然后, 我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 划出你认为感动的句子, 并写写批注, 在小组里先说说自己的体会。交流后我再安排欣赏大江保卫战的课件, 学生的惊叹声不绝于耳。正因为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 他们欣赏后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受, 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文字是主要

6、的, 课件是辅助的, 文本中能品味的要先品味, 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作深入地钻研, 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三、 在评价时等待, 让学生有交流的机会常言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学生性格、 爱好各有不同, 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 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 在语文课堂中,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 避免对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 而应该留出充分的时间, 给学生思维碰撞的机会, 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 畅所欲言, 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而当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

7、, 甚至矛盾激化、 势不两立时,教师也切不可操之过急, 可使出三十六计中的第九计: 隔岸观火,静观其变, 让学生互相争辩, 走向认识的统一。如在教学古诗 山行 , 要求学生读诗自学, 有一学生举手, 有点胆怯地问:“ 白云生处有人家 的 生 为什么用这个 生 而不用 深浅 的 深 呢?” 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另一个学生也举手说:“用 深浅 的 深 也可以, 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过的。” 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这也是这首诗中我要提醒学生的一个难点,没想到学生先提出来了, 我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解答, 而是把问题反抛给学生。 “是呀, 诗中为什么用 生 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位学生说:“我觉得

8、用 深 , 因为有白云缭绕的地方, 山一定很高,是深山老林, 所以该用 深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与诗中的 白云生处 的意思是一样的, 都说明山很高。” 另一个学生反驳道。许多学生不由地点头表示赞同。 “我觉得用 生活 的 生 。因为白云缭绕, 白云在升腾, 在飘浮, 好像有生命力一样, 所以我觉得该用 生活 的 生 。” 被班长这么一说, 又有学生说:“ 有人家才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虽然是深山, 但也充满着生机, 没有一点儿死气沉沉的样子。”“诗人笔下的景色充满了生机, 霜叶比二月红花更美、 更艳, 真可谓是秋天里的春天, 应该用 生活 的 生 。”正是我的这种 “不干涉” ,

9、 不急于告之学生答案, 营造了宽松的交流氛围, 同学们才能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交流中与作者的情感进行碰撞。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 需要我们多一些等待。多一些等待, 学生就多一些自主探索的经历和体会, 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悉; 多一些等待, 学生就多一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和体验, 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学会等待, 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学会等待, 你的课堂就充满了灵魂和活力。只要这样等待, 就能等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 等出学生学习的乐趣, 也必能等出动态生成的有机课堂, 让课堂更富有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等待, 让语文课成为动态生成的有机课堂文/陈小英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