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918841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陈传明 史有春(南京大学 南京 210093)内容提要 核心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优势的形成要求企业核心知识必须是 “私人性” 的,而这种优势的实现则可能将企业的私人知识转变成社会知识。因此,竞争优势的维持要求企业组织核心知识的不断创新。为此,企业必须进行组织结构、 领导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的改造。关 键 词 知识创新 核心能力 竞争优势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竞争条件下经营的企业,如欲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必须具有某种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利用是以某种核心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不断创新因此而成为构造和发展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前提。一

2、、 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通常是由多家企业完成的。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性的市场。在竞争市场上,企业为了及时实现自己的产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形成并充分利用某种或某些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在经营上的某种特点。这种特点是竞争对手难以、 甚至无法模仿的。由于形成和利用竞争优势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争取更多的市场用户,因此,企业在经营上的这种特点必须是对用户有意义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企业如何才能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用户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其途径

3、无非有二:或者以同等的成本和价格为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或者为用户提供同等的价值,但只需支付较低的成本和价格。波特把这两种基本竞争优势分别称为成本优势和特色优势。其中特色优势不仅和产品本身有关,还和产品的提供方式以及产品销售以后的服务有关,即:企业既可通过提供某种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产品(产品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完整) ,亦可通过以特殊的方式来提供这种产品(比如销售渠道的分布更加合理,销售方式更加灵活) ,还可通过以特殊的方式保证用户对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比如对用户进行充分的使用培训,提供及时的维修服务)来形成企业的特色优势。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是企业的核心

4、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 “在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中必须依赖的那些能力” 。这种能力不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对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都有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竞争力不仅超越任何产品或服务,而且有可能超越公司内任何业务部门。核心能力的生命力要比任何产品或服务都长。由于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所以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竞争能力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只有建立并维护核心竞争能力,高级管理部门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期存续。核心竞争力是未来产品开发的源泉,是竞争能力的 根,单个产品和服务则是 果 。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努力维护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地位,还要努力争

5、取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份额”,所以不仅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能力,还要积极创造新的竞争能力。但是,究竟何为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是不同生产要素提供者的集合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表现为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利用过程。企业的竞争能力的实质是对生产要素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但是,我们知道,企业竞争能力的形式是多样的:拥有某种重要的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竞争能力;拥有独特的销售网络或促销方式而具有的营销竞争92能力;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进行了巨额投资从而可以组织特大规模生产而形成的规模竞争能力;等等。这些竞争能力在企业市场地位形成中的作用及其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究竟哪种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

6、提出了判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如下标准:第一,核心竞争能力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即能够给用户提供根本的好处和效用;第二,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具备独特性。如果某项竞争能力能被行业内的所有企业普遍掌握,或能被竞争对手很容易地模仿,那么它就很难为某个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了;第三,核心竞争能力应具有相当程度的延展性,即能为企业提供比较广泛的产品或市场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如此定义和描述的 “核心竞争能力” 实际上不过是 “企业竞争优势” 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因为企业竞争优势必然具体地表现为 “技术优势” 、“营销优势” 或 “规模优势”,企业竞争优势也必然是 “对用户有价值的”

7、 、“独特的” 以及“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能力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层次:核心竞争能力是内在的,竞争优势是外显的,外显的竞争优势不仅是内在的核心竞争能力运用的结果,而且是后者直接的表现形式。因此,核心竞争能力本身这个层次的分析还无法说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为了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去创造和维持某种具体的竞争优势,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二、 核心能力与核心知识如果说竞争优势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本质内含,那么研究竞争优势的构造和维持,实际上就是分析核心竞争能力是如何形成的。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企业的

8、活动过程是生产要素的利用过程。企业的竞争能力就是在生产要素的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某种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一组特定的生产要素利用过程中持续表现出的独特的能力。企业在一组生产要素的利用过程中之所以能表现出某种独特的能力,无非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拥有某种独特的生产要素;以独特的方式组合和利用生产要素;利用独特或相同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某种独特的产品。由于要素市场竞争机制的存在,企业要持续垄断地拥有某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独特要素的拥有难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这种优势和能力只能来自于要素利用的独特方式和/或要素利用的独特结果:以独特的方式组合生产要素

9、,既可能降低获得相同成果所需利用的要素数量、 从而减少成本,亦可能使企业利用相同或独特的生产要素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或服务。独特方式的运用和独特产品与服务的获得,是某种或某些专门知识运用的结果。和人类的其他社会经济活动一样,企业的活动过程是与工业生产经营相关的知识的发现和利用、 积累与创新的过程。通过何种途径去获得一定的生产要素?如何利用这些生产要素?利用这些生产要素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与企业在特定时期掌握的特定知识有关的。就知识的掌握来说,有些知识是企业特有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同时掌握的;为企业特有的那些知识,有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从而能使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10、保持其独特性的,而另一些则可能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企业所特有,但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或迟或早会为竞争对手所习得的。那些在较长时期内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特有知识是企业的核心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来源。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来源,核心知识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源自企业内部,是企业内部组织长期学习的累积结果;第二,是企业在整合要素个体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努力累积形成的,因此竞争对手很难在外部从第三方以购买的方式获得,同时,由于学习曲线或经验曲线的作用,企业形成这种独特知识的历史愈长,保持其独特性的可能性就愈大;由于是要素整合后形成的综合知识,因此它们总是与特

11、定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由特定成员以特定方式从事特定的经营活动相联系的,竞争对手即便能够通过人力资源的引进获得这些知识的某些构成要素,但要素知识的组合方式及其结果也是很难复制的。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核心知识即便可能在不同企业间转移,其转移成本也会是非常昂贵的。代价巨大的转移成本会销蚀知识转移后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能够给企业带来的贡献。三、 竞争优势的维持与知识创新以核心知识为基础形成的竞争优势的维持与发展要求企业有效组织知识的创新。一定的竞争优势要求企业在自己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学习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竞争优势的维持实际上是这种知识以及相关的运用能力的独家拥有。因此,竞争优势的形成实际上要求企业的独特知识具有私

12、人性的特征,但是这种优势的实现则要求这种独特知识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只有拥有独特的知识,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才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从而才可能具有某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利用这种独特的知识生产的产品只有被社会所接受,这种产品所包含的竞争优势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实现。然03竞争优势与知识创新而,产品的社会承认则可能导致产品所体现的独特知识的暴露和对外扩散。实际上,企业产品的社会实现过程也可能是企业内部学习效应及其结果 内部知识的外溢过程,企业产品的销售不仅为自己的用户提供了他们所需的使用价值,而且也可能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以模仿的样品。因此,竞争优势的维持要求企业解决好独特知识的社会性要求与私人性特征之

13、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要求企业组织核心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是在知识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的。知识的生产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不仅以消耗一定物质为前提,而且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还告诉我们,物质产品生产收益呈递减趋势,成本则表现出递增的规律。知识生产则不然,知识生产不仅导致知识总量的增加(知识的运用导致新知识的产生,原有的知识在这个过程结束后仍然存在) ,而且这个总量增加的速度有递增的倾向。知识的生产、 从而知识创新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对知识创新的组织必须既有利于组织成员个人知识的生产,又能促进组织对这些个体知识的运用和整合。这种整合只有通过组织成员的广泛沟通才能实现。正如美国知识管理学研

14、究者艾莉所指出的,“知识的核心是一种社会过程,集思广益才能产生知识”,知识管理者的任务是 “帮助设计和维持知识的获取、 知识创新、 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的进程”。因此,为了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和整合,企业必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组织结构从层级型向网络化方向改造;领导方式从监督型向指导型转变;企业文化从一元记忆型朝多元学习型方向发展。第一,关于层级组织的改造。至少到目前为止,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层级组织,直线指挥、 分层授权,分工细致、 权责明确以及标准统一,关系正式是这种结构的主要特征。层级结构的这些特征曾经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成功:直线指挥保证了企业行动的迅速、 分工细致促进了效率的提高;而正式

15、的角色关系则保证了企业活动的有序性。但这些特点同时也阻滞了组织的学习:直线指挥限制了执行者行动的自主权,分工细致导致了员工知识面的狭窄,正式的角色关系则限制了组织成员间的沟通。为了方便和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必须用网络结构来改造现行的层级组织,让层级组织中的基层单位成为具有相当自主行动空间的网络中的结点。这些结点在层级组织规定的任务范围内,自主选择行动的方法、 活动组织的方式以及对组织内外直接相关的活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同一层级以及不同层级的结点之间保持广泛的联系。在这种经过网络化改造的层级组织中,层级支持着组织活动的有序性,而网络则促进着在网络结点上各组织成员的个人学习,同时也有利于这些结点

16、共享他们已经形成的知识。第二,关于领导方式的改造。企业组织中的职位或岗位本是为从事某种目标活动而设计的。因此,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管理者的传统的领导方式通常是任务导向型的。任务导向型的管理者在处理与下属的关系时必然是监督型的:只有明确规定下属的工作职责,监督下属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程序操作,才能保证所辖部门任务的完成。在这种领导方式下,下属的任务是执行,而非通过学习寻找更为合理的方法和程序。实际上,对执行性的下属来说,任何学习和创新都意味着去承担他们本不需承担的更多的责任和风险。因此,为了促进知识的创新,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必须从任务导向转向目标导向。在目标导向的领导方式下,管理者的职责是界定下属在某个经营时期应该达成的工作目标,至于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及走向目标的路径选择,下属则应有充分的自主权。这样,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就不再是监督下属活动,而是指导下属,与下属一起寻求活动方法与程序的改进。第三,关于企业文化的改造。知识创新的关键是构造一种有利于组织学习的企业文化。美国 商业周刊 曾撰文指出,作为知识经济代表的硅谷成功的真话归根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