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915606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挖掘学生创造潜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敏捷性。4. 逆向型:在中学数学中以互 逆的形式出现的双向思维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 互 逆概念、互逆 法则、互逆公式、互逆运算。在解题训 练 中注意到逆 的妙用,有 时会使运算、证明简洁明了。例如:求共=十男,+1XZZXj算,把十可编的值,我们利用分数减法的逆运拆成卜告,击折 成合一含 则 有:1l又2l9 9十二毕二+2Xj卫 旦 10 0十可编二卜合+专一含+ +5 .猜测 型:引导 学生通过类比、归纳、减弱或强化定理条件,想象和直觉、逆向思维等方法猜测解题思路或结论,然后加以解答。三、注重思路讲解,暴礴思维 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思 维训练 时,应注 意教 给学生思维的方 法和规律,使学

2、生 能 逐 步按照数学 特点进 行 思维活动。1.教师正 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给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思考问题时,可以教给学 生如 下步骤:(l ) 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2 )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哪 些信息?( 3 )这个 问题应该从何处人手?( )解决这些 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 5 )还 有其它方法吗?哪种 方 法比较间捷。( 6 )应 用 这些方法解题的条件如何?在 原题设的基 础上能否提出新问题吗?(8 )应用本题的结论或解 题方 法能解决哪一类问题。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去思维,就 有章可循,也会对思维产 生 浓厚的兴 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养成,思 维 能 力也会得到

3、培养。2.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声化,有形化。有声化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精心组织和设计的思 维过程 用语言表达 出来,有形化是指思维过程中的关节 点,转折点等板书出来。思维 过 程的有声 化和有形化就是 思路演示,它 不 直接 告诉学生 思维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听”和“看”教师如何思维从中受到思维 方法 和规律的熏陶 浸染。3 .让学 生暴露思 维 过程,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还 要给出思维过 程,这样教师就可以发现学 生 思维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随时给予 学生方法上 的引导,点拔和调整,将学生思维引到正路。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注重 问题情境的设计,重视学 生发散能

4、力的培养,暴露思维问题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解题思路灵活、思维敏捷,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 向,多种 途径思考和解答问题。超越原有 的知识范 围挖 出有 价值新颖的设想,敢于打破习惯的思维程序,敢于猜想,独 立白主地以新的角度解答问题。(责任编辑:陈巧云)物理科技小实验活动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 理实验教学不可 忽视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有 利 于学生动手动脑,扩大知识视野,有利于进 一步培养学 生的科技素质,发 掘学 生的创造 潜力,是值得认 真 探讨的。一、要 切实重视初 中物理 科 技小实 验活 动1. 要 在 初 中物理教材的基 础上开展扎实的科 技 小

5、实验活动。初中物理对小实验十分重视,在 教 材 中安排的小实验就 有3 0个,几乎每章一个,练习题中的小实验 就更多了。这 些 小 实验,有的侧重 于操作,有的侧 重于设计,有的侧 重于对物 理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些小实验,适应了初 中学 生的 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 方 面 简单易做,南安市教育局刘冠良把掘学生创造潜刀搞好初中物理小验实可以由学生自己取 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 挥 学生 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 紧 密配合 教 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从中领 悟 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进 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促进也们的知能融会结合,和谐发 展。大

6、力开展 青少年科技活动,就 应该在 初 中 物理教材 的基础 上,有计划 有组 织地搞好科技小 实验活 动,既扩大学生 的知识视野,又不脱离系统知识的学习,既加 大科技含 量,又能让学生所接受。2. 搞 好初 中物理科技 小实验 活动,教师是 关键。首先,教 师应 根据 教 材的 整个体系和最 新 科 技信息以及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特点,安排好活动,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包括活动的组 织形式、时间 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 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较为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 验,或者航模、车模等,教 师要给予指 导,甚福建教育学

7、院学报2 00 2年第3期三习至做出示范;还 要注意提前“备料”,尤其注意收集“代替料”;效果 检查时,要特别留意学 生的“闪光点”,从材料收集到实验制作,只要 有 一点 新 意有一点改进 的都 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在 组织 学生分组做水 中分币折射现象实验中,学生 倒 下水往往会把分币浮起来,达不 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 倒水,保持分币在杯 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像),并 随 水面而 升高的现象,也往 往 怀疑为“分币被 水 冲浮起来了”,影响实 验效 果。教 师正为 此而发愁时,有的学生在 实 验 中,没有 分 币,会直接利用搪瓷牙杯底部有掉瓷 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却 完

8、全避免了上述两 种情况,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 反而更好。二、要调 动学生参加科技 小实验 活动的积极性1.举办科技活动的小展览。教师可把以前学生开 展 活动 的照片,学生 的小制作、小 发明、获奖作品以及科学家小故事等展览 出来。这样,学生中互 相熟 悉,对 这些成就,看得见,摸得着,唤起了 大家的 极 大兴趣和信心。2.要 注意科技小实验的实用 性和趣 味性。如 在初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小实验时,虽然橡皮 筋容易 找到,但测量不准确,只要稍作改变,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 校 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三年级,为了加深 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9、我们可以把关于摩擦起 电 的小实验与自制简单验电器的 问题结合起来,举行一次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表演,都希 望 自己小 组 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 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 子、兽皮、睛纶布条等多种 多样,验 电器 的样式也各异。3. 配合课内教学,搞好科技 小 实验。例如,利用太阳能做集热箱,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做“自动跳 棒”,利用大气 压的作用做“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买一 些实 验用的小电磁 继 电器,让学生自己制作自动控 制装置等。同时,把一些跟课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密切 相关的小实验引进到课堂教学 中来。例如,把上述水中折射现象和用 纸盒烧

10、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 想 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 奇,产生疑 问,并由“疑”激“趣”,随时进人新课,就刚好在“火候”上。三、开展 兴趣小组活 动,加大科 技含 t根据初 中物理的不 同 内容,组 织不同的兴趣小 组,如初二年段可侧重于 照相洗像,初 三年段可侧重于 照明 电路。学生自己购买胶卷、相纸,自己制作曝光箱等,从照相机原理、使用 方法以及选 景配景,到艺术加 工、暗室冲印等,不但加强了知识学习,艺术欣赏,而且自己动手动脑,经历了成 功失败,锻炼了意志毅力,加大了科技 含量,提高了实验 技 能。学生 兴 致极高,有 时失败了,相照不好,或 者冲

11、洗不理 想,也会 不 惜代价重新再来,甚至达 到废寝忘食的程 度,感到兴趣小组活动简直就是一种 极好的精神享受。以前的初 三学 生,为了升学考试,从课本到课本,从不做实验,用他们的话说:做实验不如读“实验”。结果,初 中毕业了,什么家 庭电路仍一窍 不通,一 些 家 用电器的使用,也要别 人“服务 到家”。针对 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 初 三 年段 开 展照 明电路兴趣 小组 活动,如电工工具及电器器材等,由参加 者自己交款购买,做到每人一套,做完了自己带回去用。这 样,既配合初中物理 教材,又有 实用性;既满 足学生求知欲望,又受到家长支持。从照明电路组成、安全用电到 线路设计安装等,特别是双

12、 开关的安装使用等,都可 以自己动 手 实验,培 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四、搞好科技小制作系列活动,大力挖掘学生的 创 造潜 能初 中学生一 个特点就 是 爱 动手,在养成做好小实验良好习惯 的基础上,可以引导他们做一 些 有 意 义的实验制作,以拓 宽他们的视野,进 一 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学习 了照 明 电路,我们可 以引 导 也们,在原 有的基础上改装成“街 道”,增加了电路内容,提高了科技含量。学校 的路灯经常无法准时 发光、熄 灭。学生 学过光敏电阻 知识后,教 师可以引 导学生在路灯干路上加装 一 个 自制的光自动控制装置:天暗 了路灯亮,天亮了路灯熄灭,使用起 来既省心 又省电。在智力竞赛时,教师在原有的基础 上,可以引导学 生利用 电磁继 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使一个支路首先接通 的同时,另外支路就断开,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抢答器,在竞赛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广大师生的赞 扬。象这样由一个问题引申出一 系列 的实验制作活动,不但加强 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和综合应 用,而且 提高了小制作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学 生“知 而用之,用 中知 之”,把知识尽 快转化到实 际 应用中去,使他们的潜在创 造 能 力不断地 表现出来。(责任编辑:陈巧 云)国握建丝宣堂鱼堂担四旦 鱼生笙旦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