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909209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20182018 学年永安三中高一(下)第一次阶段考学年永安三中高一(下)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9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 100100 分)分)选择题:本大题共选择题:本大题共 303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总分分,总分 6060 分。分。1. 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多有反映,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它反映了当时A. 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B. 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C. 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答案】D【解析】材料中无法体现“最早”

2、 ,排除 A;相关的文献记载属于第二手材料,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甘肃嘉峪关的信息,不能说“普遍” ,排除 C;由材料“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 ,说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故选 D。2. 探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空白处应填入井田制的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A. B. C. D. 【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是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同时为小农经济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

3、始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并未成长壮大。综上所述,故正确,排除ACD,故选 B。3. 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可能产自A. 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 工场手工【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 ,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皇室、贵族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农民个人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在市场流通,不符合题意,故

4、B 项错误。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投放市场,供民间消费,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工场手工业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产品流向和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 ,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4. 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晋商的代表之一。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则购买土地,大兴土木。上述情况源于A. 传统家族制度根深蒂固B. 官商勾结导致吏治腐败C. 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D. 经世致

5、用思想渐成主流【答案】C【解析】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这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主要原因是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地位,故 C 项正确。AB 两项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D 项是关于思想方面的内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A. 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 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 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唐代长安设有专门的“市”作为贸易场所,政府设专门机

6、构监督管理, “市” 、 “坊”分开。当时草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因此 C 项不可能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发展6.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 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 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此图是唐都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通过此图不难发现, “市”是在专门的区域,划分得很清楚,所以能体现出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7. “客行野田间

7、,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A. 农村出现经商热潮B. 农村萧条土地荒芜C. 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 战乱人口大量逃亡【答案】A8. 史载:“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这段史料记载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 秦代B. 汉代C. 唐代D. 宋代【答案】D【解析】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出现了众多服务性行业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市民生活丰富。官府不再对营业时间加以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 。秦朝、汉代和唐朝的城市都是里坊制,官府对市的管理很严格,都不会有这样的景象,排除

8、 ABC。因此,引文中商业繁华、不设宵禁的景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北宋东京,选D。9. 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 ,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 ,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A. 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B. 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C. 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D. 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古代经济明清期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 “ 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可以看出当时的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

9、系,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错误,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后解体的;C 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私营和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D 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方的对比。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雇佣关系的产生10.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 19世纪 60、70 年代,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明清时期,所以排除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倭寇的侵略,但不能说

10、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后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也排除。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1. 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类别单位1843 年税率1858 年税率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 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C. 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D. 中国

11、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答案】C【解析】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呈降低趋势,这有利于外国棉制品在华倾销,使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故 C 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故 A 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故 B 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 排除。12. 19 世纪 60 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

12、映的实质问题是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B. 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C. 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D. 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答案】D【解析】题干所反映的现象是因为作为洋货在中国销售可以少交税,导致成本低,更容易赚取利润,但是题干问的是实质问题,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导致的,故排除 C 而选 D;A 题干所反映的并不是民族工业而是商业贸易,故排除;B 的说法不符合题干原意,因为自始至终都是在讲国货的销售,而没有说到洋货,故排除 B。点睛: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这一条款,洋货所交税款远低于内地国产商品流通的税负,这就出现了今天看来不

13、可思议的现象。13. 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1872 年5122411890 年108215561A. 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B. 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C. 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D.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棉纱进口增加量大,而棉布进口增加量小,中国进口棉纱也可以生产成棉布,导致棉布进口量减小,故 B 正确;进口棉布变化量不大能够说明并非倾销态势,A 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洋务运动,C 排除;从 1872 年、1890 年等时间来看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彻底瓦解,D 排除。故选 B

14、。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棉纱进口增加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我国自己生产的布多了导致了对外来棉布需求量减小,也就导致进口棉布的减少。14. 1888 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 ” 。这表明A. 中国工业化水平低B. 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 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 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受洋茶的影响,中国茶商减价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 A 项排除;中国、印度都成了西方国家的茶叶产地、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 B 项排除;“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与史实不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15、故 C 项排除;中国、印度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反映的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D 项正确。15. 据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记载:“奉电旨,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无线电报已为晚清政府所用B. 该电旨发布于甲午战争之后C. 清廷此举意在缓解财政危机D. 此举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材料“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反映了甲午战后,为缓解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排除 BCD。我国有线电报始于 1877 年,无线电报始于 1906 年,所以材

16、料无法确定是否是无线电报,故选 A。16. 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分析,此现象出现在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日宣战,出兵中国,并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独霸中国,中国民众发起了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 C;A、B 与日纱销售量下降无关,排除;1935 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7. 1932 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1935 年 4 月, “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东亚”企业在 30 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