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90370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_沈志华(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6 美国对中苏结盟的反应与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沈志华姚昱【内容提要】冷战在欧洲开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倾向是支持亲 美的国民党政权,希望后者能在中 国内战中获胜,从而使中国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但国民党军队的迅速失敗令美国政府不得不从19 49年初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其 着重点在于尽力离间中苏,阻止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而在这一努力失敗后 ,美国立即调整其亚太战略布 局,一方面遏制中苏、限制共产主义在亚洲的进一步扩张,一方面扶植日本、保护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在远东建立新的同盟关系。在远东地区中、美、苏三角关系的互动中,中苏结盟这一问題不仅左右了中美关系的走向,也成为美国开始其亚洲冷战战略

2、时的基本战略考量。对华政策在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至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这段时期,面对异常复杂的中国局势,杜鲁门(HarryS. Trumen)政府不得不十分谨慎地考虑采取何种对华政策。对于是否干 涉中国内战、阻止中共解 放台湾,美国的政策摇摆不定,政府内部纷争不断,迟迟没有明确的决策出台。这种不稳定的特性与后来中美间的长期敌对有着直接的关系,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对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包括对台)政策的研究自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其间不乏诸多的辩论和争议。不过,此前参与讨论的美国和中国学者,虽然对新中国成立

3、前后中美关系的表象及其实质进 行了深人研究,但多是从美国对华政策的单一角度出发的,而对于中共的立场和态度,特别是中苏关系 的变化及其对美国决策的影响,似乎关注不够。从1949年初到1950年初,对于中共领导人来说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与苏联建立稳固的联盟,其目的不仅要为中 国革命的胜利羸得坚实的外交、政治和军事保障,更要为革命胜利后的稳固和发展获取充分的外部支持。由此,与苏联结盟便成为中共领导人指导其对外活动尤其是处理对美关系的基本方针 。同样,对于美国决策者 来说,其对华政策也只是服务于其冷战大战略中重要一环防止中苏结盟中的一个具体部分,美国的对华政策乃至亚太政策,也是围绕这一最早对此问題进行

4、系统研究的是美籍?华人学者郵说,见Tsou Tang ,Americas Failure in Chin a, 1941-19 5 0,Chicago: Univ ersity of Chic ago Pres s, 1963 (中译本美国在中 国的失敗,王宁、周先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后来美国学者孔华 润 和唐耐心提出 了一种解释模式(Cohen-Tucker thesis)为了分裂中苏,国务件艾奇逊(De an Acheson )曾积极追求与中共的和解,以便将中国 变成铁托式的中 国。见Wair en Cohen, “ Acheso n ,His Advisers, and

5、 Chin a, 1949-1950“, in Dorothy Boig and Waldo Heinr ichs (edg. ) , Uncertain Years: Chinese-Amer ican Relations,1947-195 0,New York : Columbia Uni?v ersity Pr ess ,1980,pp. 13- 52。但孔华润一唐耐心解释模式后来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 目前美国学术界主流意见认为 美国军方以及政府内部的意识形态实际上令中美关系不可能缓解,而中共领导人也对美国持敌对态度。见Warr en Cohen,Chen Jian,John Car

6、v?er,Michael S hen g,andOd d Ame We stad,“ RethinkingtheLost Chanc eill China“,Diplomatic History ,Vol 21,No. 1 .Winter 1997,pp. 71-115。中国学者对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中美 两国 曾经存在着和解的机会,但是美国对中国革命的敌视使这种机会消失了;另一种意见认为在美 国对中国新政权敌视的情况下, 从来就不存在中美和解的机会。前者见资中筠_追根溯源: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 4 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

7、58页;高明振、林利民:试评新中国成立前后艾奇逊的对华政策,中美关系史论文集第三辑,南京 大学出版社,1991年, 第191一2 08頁。后者见袁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现,袁明、哈里?哈丁主编:中美关系史上沉重的一页 ,北京 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32 2 6页;时般弘: 敌对与冲突的由来一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 关系,南京 大学出版社,19 95年; 陶文钊:中美 关系史(194919 72),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大史学17 沈志 华姚至美 国 对 中 苏 结 盟 的 反 应 与 亚 洲 冷 战 格 局 的 形 成思路展开的。中苏结盟问题不仅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

8、趋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亚洲卷人冷战、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将系统考察1949- 1950.年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中苏同盟这一因素的作用,从中、美、苏三者互动这一多维角度展示中美关系演变的机制及其诸多面相,并揭示这种互动与亚洲乃至全球冷战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新中国成立前:制约中共、阻烧双方接近战后初期美国对东亚格局的最初设想是,通过扶植服从美国领导的中国来牵制其他大国、同时消除日本作为可能的战争策源地,以此安排来维持亚洲的稳定。根据这一设想,在东亚诸国中美国给予了中国以最重要的地位。由于1947年夏冷战开始在欧洲形成,中 国在美国亚洲冷战政策中扮演的角色显得更加重要。但美

9、国的这一设想却有着致命的弱点, 即这一设想是以对美友好的国 民党政权在中 国继续维持其统治为前提的。随着国民党政府在中 国 内战中逐渐陷于被动,美国在亚洲的这一战略设想便面临着崩溃的命运49,Probable De velopments in China, 16 June 1949 , CIA Re s earch Reports, China, 1946-19 7 6 , Washington, D. C. :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 ica, 1982, Reel- 1 -02 7 7, pp. 2 748. F R US,194 9,Vol. 9,

10、pp. 13- 17,34,40. f 7WS,194 9,Vol.9,pp. 11- 17,2 2,4142. 趣。不过,从策略上讲,毛泽东并没有采取一种僵硬的立场 。从处理华德事件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中共在对美关系上始终是灵活的和留有余地的?。在攻占上海前夕,毛泽东提出,如果美英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 可以考虑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在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的第二天5月28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下发的一封电报指出,“近日各帝国主义国家有联合干涉革命的某些迹象”,故应“预筹对策”。为了稳住美国人,不使其对中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毛泽东允许中美之间进行接触,以迷惑美国人,为革命的成功尽可能争取

11、时间。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才有了随后黄华与司徒雷登频繁接触的情节。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斯大林的疑心,中共在与司徒雷登交往的过程中,不时地向苏联方面汇报进展情况,而在得知刘少奇访苏的结果,即斯大林决心全面援助中共之后,毛泽东断然公开宣布了“一边倒”的方针。同时毛泽东下令禁止美国新闻处在中国活动,并对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驻 沈阳总领事华德(Angus Ward)等人进行了公开审判。毛泽东对此做出的解释是:没有国际力量的援助,任何人民革命都无法取得胜利,即使取得胜利也不可能巩固。到8月14日刘少奇回国时,中苏之间的联系大大加强,双方实质上已经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由此可以断言,

12、到1949年夏天,中苏战略合作的构架巳经形成,美国的 消极对华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阻止中共与莫斯科接近的目的,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毛泽东倒向苏联的决心。参见扬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 确定,历史研究199 4年第5期 ,第104118 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8 3贾。中共令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 02年 ,第510511 頁。麥见沈志华:从?柏坆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党 史研究2009 年第5期,第2 933頁。杨奁松: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立,第104 118页。

13、(毛泽东选集 (一卷本 ),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478页。北史17 沈志华姚昱美 国 对 中 苏 结 盟 的 反 应 与 亚 洲 冷 战 格 局 的 形 成274 二、中苏条约签订前:挑拨离间,阻止中苏结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新中国彻底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可能性,如何昉止中苏结成同盟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和远东政策的唯一内容。不过此时美国政府的分歧仍未解决:美国军方的看法主要是从应对未来有可能爆发的世界大战角度出发,认为美国应当保卫台湾这一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不能让共产党政权占为己有;国务院则提出核心的问题是“防止中国成为苏联的附庸”,如果能以台湾换取中国新政权脱离莫斯科的控制,美

14、国在亚洲岂非取得了比直接控制台湾更为明显的战略优势?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之前,国务院的主张略占上风。但由于此时苏联的东方阵线必须依靠中 国来加固,的稳定也亟须得到苏联的支持和援助,而美国则未能从根本上放弃对的打压政策, 以致阻止中苏结盟的政策最终归于失败。中国新政府宣布成立时,美国领导人的态度仍然十分消极。美国 国务院的高层坚持认为,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愿与外国建交,但美国承认新中国这一问题并不具紧迫性,目前美国政府的重点仍然是迅速让美国前驻沈阳领事华德及其下属离境。10月12日,艾奇逊通知各有关驻外使领馆,美国目前无意讨论承认新中 国的问题,同时他公布了承认新中国的三项先决条件。1

15、0月24日华德被拘捕后 ,美国政府反应强硬,曾一度提出使用武力劫回华德等人和军事封锁华北煤炭进入上海,但未得到广泛支持。美国政府最后采取的政策是对中国施加外交压力:11月18日艾奇逊致函30个国家的外长,要求一致对中国提出抗议。随着12 月初华德等人被遣送出中 国,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斗争结束,此时承认新中 国问题和中苏结盟问题成为美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两个难题。 FW/S,1949,Vol. 9,pp. 96- 159;奶,19 4 9,Vol. 8 ,pp. 536-5 3 7,980. f7?US,1949,Vol. 9,pp. 12 2- 12 3. Ff fUS,1949,Vol. 8,p

16、 p. 10 08,1011- 1013,1015- 1016. F/?/S1949Vol. 8,p p. 10 09- 1010. 到1949年11月 ,英国、印度等国先后承认中国,在此影响下,要求美菌承认中国的国内外压力陡然增大。不久,毛泽东开始出访苏联,中苏两国结盟的前景已迫在眉睫。但此时美国政府仍然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希望利用承认新中国问题对中国又拉又打,以便挑拨中苏关系,阻止中苏结盟。随着华德问题的解决,美国政府伸出了试探的触角。12月, 美国驻上海副领事蔡斯(Augustus Sabin Chase)通过民主人士史良的丈夫陆殿栋(时任中 国外交部专门委员)传话,表示美国 国务院远东政策研究室主任耶塞普(PhilipC. Jessup)“愿与新中国政府作非正式接触,地点在香港,如新中国政府有非正式代表在港,愿与见面”。蔡斯还介绍陆“至北京往见美领事”,又说美国“在华已经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