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90367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3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发展江苏社会科学 2017/2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极其丰富, 主要来源于其创办农业学校、 南通大学、 南通农科大学等的探索和思考, 并有效指导了其当时的办学实践。尤其是对农业教育专业化、 开放化等路径的探索与坚持, 部分体现了中国农业教育转型的历程, 对我国近代农业教育起步、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许多思想对于当下农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很多借鉴价值。一、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张謇是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由于家庭世代务农, 张謇于少年时代即参与田间事务, 并因此而产生了朴素的农本思想, 使其始终将农业置于重要位

2、置加以看待。自近代以来, 随着外国列强的不断扩张, 中国经济陷入空前困境, 朝野上下普遍出现了兴办实业,与列强直接进行商战的呼声。作为当时声名显赫的 “实业大王” , 张謇却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疾呼,认为 “农不生则工无所作, 工不作则商无所鬻”1, 将农业视为振兴国计民生的根本。并提出了 “实业在农工商, 在大农大工大商”2的实业结构思想, 将传统农业与近代实业的发展予以衔接。在此基础上,张謇对农学书籍广泛涉猎, 提出了 “农有政、 有学、 有业”3的主张, 从而将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与农业教育的兴办等环节结合起来。而 “考之泰西各国, 近百年来, 讲求农学, 务臻便利, 亦日新月异而岁不专

3、业 与 开 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林刚内容提要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 张謇的农业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且具现代意义。其农业教育思想体现了中国农业教育转型的历程, 表现出对专业化、 层次性路径的坚持, 及对现实取向的重视。对于当下农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亦不乏借鉴价值。关键词张謇农业教育思想价值林刚, 扬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副研究员2250091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1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27页。2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3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1393页。3李明勋、 尤世玮

4、:张謇全集 (第8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353页。261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2017/2 江苏社会科学同”1的观感则使其深刻认识到农业教育在农业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存在的 “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 这个里面, 最大多数是农民”2的基本现实, 也使张謇认识到必须大力普及农业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其在晚年曾表示设立农校的目的是 “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3。因此, 兴办和发展农业教育, 成为张謇一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为后人留下了农业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二、 专业与开放张謇农

5、业教育思想的内核1. 倡导农业教育专门化中国传统教育并无现代学科分类的观念, 而是将以儒学为中心的思想、 命题、 范畴等融为一体。而包括农业技能在内的应用技术则被视作 “奇技淫巧” , 难以通过正式教育途径获得系统传播。这成为张謇兴办农业教育最先面临的障碍。有鉴于此, 积极提倡开展专门化的农业教育成为张謇农业教育思想中的首要内容。张謇对专门化农业教育的提倡以兴办农会为切入点。19世纪末, 甲午战争的失败令国人震惊,部分人士认为欲救国图强, 须从振兴农业做起, 农会组织遂开始涌现。张謇主张仿效西方各国设立农会, 称 “英国从前设立务农会, 由其君主特颁诏旨许为保护, 许以自由之权”4,“除关系国

6、是者, 概不闻问外, 凡会中应为之事, 一切听之, 不予阻挡”5; 而中国农会之普遍设立 “未始非中国农政大兴之兆”6。因此, 他建议政府应派专人主持农会事宜, 并特别将 “设立学堂, 讲求土宜物性”7作为农会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而吁请广设专门化的农业学堂, 改良农业技术, 使得专门化农业教育获得了合理的制度管道。在实践层面, 张謇始终坚持走专业化的农业教育道路。于1902年刚成立的通海垦牧公司中附设农学堂, 复于1906年将学堂改为通州师范学校附设农科班。进入民国之后, 又创立甲种农业学校, 再提升为南通农业专门学校, 最后设立南通农科大学。南通农科大学的专业化程度更是前所未有, 设棉作、

7、 畜牧、 农垦、 农业经济四个系。2. 注重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专业化张謇认为,“科学为一切事业之母”8。他兴办农业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升农民务农的专业素质,改良农业技术, 推动整体实业的发展。因此, 他一直将科学研究置于农业教育的重要位置, 以促进农业教育作用的最大发挥。办学过程中, 张謇积极为展开更加专业的科研活动创造条件。早在农科教育尚附属于通州师范学校时期, 他便为之设立了果树园、 化学分析室、 玻璃温室, 并购置土地辟作试作园、 蔬菜园。至南通农科大学时期, 设有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植物生理、 土壤等专门实验室, 各种仪器一应俱全。仅以棉花病虫害为例, 收藏的

8、各类标本达5000余种。同时, 还设立农场、 畜牧场、 蚕桑场、 林场供学生观察实验, 并在阜宁县购田11万亩作科研基地, 试种新品。张謇十分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以棉花品种改良为例, 1914年, 张謇获得若干美国棉花品种, 但试种后发现不适合南通当地气候, 便转而谋求将之与本地品种嫁接改良。在南通农科大学等校的努力下, 先后改良了南通鸡脚棉和青茎鸡脚棉, 推动了美棉引种的成功。此前,“华棉一般只能纺8-1214567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1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27页, 第28页, 第28页, 第28页, 第28页。2毛泽东:毛泽东选

9、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9页。3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4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615页。8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2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739页。262江苏发展江苏社会科学 2017/2支粗纱” ,“即使质量最优的通州棉也只能纺12-14支纱” 。引种成功后,“使中国棉纺工业有了纺32-42支细纱的原料”1。此外, 各校还积极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如1915年, 由校中人员编辑的 农事报 以每周1 期每期200份的数量向农民发放, 介绍农业科技常识

10、与动态, 取得了良好效果。3. 探索办学理念国际化走国际化办学之路, 是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中国当时并无兴办此类教育的经验, 因此效法发达国家做法, 乃至直接引进有关资源成为理所应当之事。张謇对各国尤其是日本农业教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故参考日本学校的建筑标准, 结合南通当地实际, 提出了专门农业学校的建筑要求。同时, 还高薪聘请外国教师及本国留学生任教, 弥补师资不足。在设立农业学堂时,“宜延欧西化学师一人, 东洋农师一人、 蚕师一人, 翻译一人”2。从1908年起, 分别聘请日籍教授照井喜三及留日的吴赇任通州师范学校附设农科主任。南通农科大学教授 “大半为美之康乃尔大学农科毕

11、业者”3。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等方面也与国外接轨, 教材多为英文原版, 既使得人才培养开放化,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专业性。4. 推动人才培养实用化“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 是张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创办农业教育的目的带有相当的实用性, 主张教育与实际充分结合, 尤其是在科目设置、 培养过程、 组织机构等方面注重与生产实际紧密衔接, 并 “审风土人情, 编纂适用之教科书, 以教育其子弟”4。科目设置方面, 如南通农科大学所设棉作、 畜牧、 农垦、 农业经济四个系皆与南通当地实际息息相关: 棉作既缘于南通是中国重要棉产区,也缘于棉纺织业为张謇所办实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与农垦则在张

12、謇的垦牧事业中占据重要位置;农业经济则涉及对农业整体发展状况的把握与分析。培养过程中, 张謇将学生专业学习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学校所设置的实验室、 农场等设备亦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其将所学知识迅速运用于实践。甚至由学生自己在外租种农田,“自行耕作, 养成农民改良之模范”5。如1920年前后, 张謇曾谋划与各盐垦公司合作, 拨出一百至三百亩不等的土地, 由各校选派学生 “分往承充佃户实地务农,养成其自动能力” 。教育评价时, 将学生评价与其实践成绩挂钩,“满三年而有良绩者为甲等, 满三年而有成绩者为乙等, 仅能二年而尚有成绩可报者为丙等” ,“仅一年而辍者, 为不及格” ,“将来分往他处

13、之时, 即以此为准”6。在组织机构方面, 南通农科大学设事务、 教务、 推广、 农事试验四部, 以专门部门负责相关成果推广应用、 农业生产试验, 有力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升。5. 坚持办学机制社会化张謇注重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吸纳社会人员接收专门化的实践性教育, 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如大生系统旗下的大丰盐垦公司1932年与学校合办 “南通农学院农科附属训练班” , 学制两年半, 教师皆为农科或师范毕业, 学生为年龄20岁以下的初中学生。该班采取半天上课、 半天实习的方式展开教学, 学生实习时从事田间劳动, 与农民无异。这成为张謇与实际结合的农业教育思想的体现与延续,具有了现代职业教育

14、的特点。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 张謇逐渐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的思想, 认为农业惟有在与其他产业的互动1姚谦:张謇农垦事业调查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7-8页。2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4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25页。3 南通日报 馆编辑部:二十年来之南通 (下编) ,南通 翰墨林印书局1930年版, 第36页。4李明勋、 尤世玮:张謇全集 (第5册) ,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第502页。5南通市教育局:南通教育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第168页。6肖正德:南通市档案馆所藏张

15、謇未刊函稿 (二) ,南京 民国档案 2010年第1期。263专业与开放: 张謇农业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2017/2 江苏社会科学中方能获得发展。对于农业教育, 亦持类似观点, 认为必须坚持社会化办学之路, 使农业教育与其所办实业产生良性互动, 方能有长足发展。一方面, 在农业教育刚刚兴办时, 实业应对其予以必要的资助, 以使其获得基本的发展条件, 即所谓 “素以实业资教育, 自治之要无过实业教育”1。早在通海垦牧公司刚刚创办时, 张謇对创办目的作出如下说明:“一务使旷土生财, 齐民扩业; 一为国家增岁入之资,收本富之利; 一储通海小学堂、 农学堂经费; 一务使公司获最优之利, 庶他州县易于兴起

16、”2, 明确将筹措农业教育经费作为公司兴办的主要目的之一。另一方面, 农业教育亦应予以一定反哺。如必须在垦区内办学校, 以方便 “各佃子弟年七八岁至十一二岁” 入学, 以使 “各佃普受教育、 开通智识”3。6. 重视农业教育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在张謇看来, 农业教育并非仅仅是兴办具体的教育事业, 而要有所规划, 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育层次, 完成有机系统的构建。在对待教育的认识上, 张謇所秉持的是典型的 “大教育观” , 认为教育乃政治、 法律、 文学、 实业等事业的基础。进而, 其于纵向结构上将整体教育分作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即所谓 “师范启其塞, 小学导其源, 中学正其流, 专门别其派, 大学会其归”4。对于农业教育, 张謇亦持类似主张, 并进一步具体化。在他看来, 农业教育主要分为农民基本技能教育、培育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