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两院院士共烹学术盛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9792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余两院院士共烹学术盛宴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余两院院士共烹学术盛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余两院院士共烹学术盛宴(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6月15日主办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日 8 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110084 邮发代号: 182星期五 壬辰年闰四月二十六CHINA SCIENCE DAILY5547总第期两院院士大会间隙, 中科院院士李衍达在仔细阅读刊有两院院士大会报道内容的 中国科学报 。丁佳摄本报甘肃酒泉 6 月 14 日讯 (记者甘晓) 6 月 14 日上 午,“神九”任务各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最后 一次全区联合演练。 此次联合演练从发射前 3 小时程序开始,比两天前 首次演练缩短了一个小时。 航天员、 发射场、 飞船、 火箭及 测控通信等各参试系统全部参加。 演练从

2、综合信息检查、 火箭点火、 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 完成了所有 实际发射程序。 据悉, 这次演练重点是对发射流程、 各系统间协同配 合、 参试各系统硬件状态的正确性、 信息收发的一致性进 行最后的检查确认。结果表明, 演练中, 指挥人员口令准确, 技术人员操作熟练, 达到了预期目的。 演练前一天,记者在正对发射塔架的垂直总装测试 厂房内见到了此次任务的 “零号” 指挥员王军, 即测试发 射指挥员。他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 他从发射前 8.5 小时 起便开始指挥, 其间将发出大量口令。据了解, 此次任务 已是王军第十次担任 “零号” 指挥员。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称,下一步各系统将

3、 作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 冻结状态, 准备执行发射任务。 另外, 航天员自 6 月 9 日进场以后, 参加了发射场的 各种协调和演练。目前, 航天员状态良好, 所有程序都已 熟悉, 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条件。在刚刚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 上, 很多院士表示, 包括院士在内的 科学家不应兼职过多,与自己专业 无关的活动尽量不要参加。简而言 之,“场面科学家” 不受欢迎。 说实话, 没有一定的知名度, 科 学家想做兼职也难,想参加和自己 专业无关的活动也没人邀请。 因此, 知名科学家甚至院士不小心成为 “场面科学家” 的风险较一般科研工 作者更大。 对相关单位或活动组织方来 讲,多拉些院士等知名科学家装

4、点 门面,有利于争取项目甚至在各种 评比中过关,也有利于提高活动的 权威度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也许, 这 就是 “场面科学家” 得以出现的利益 土壤。 有人认为,“场面科学家”也会 从中名利双收。 但笔者认为, 科学家 也许会从某些 “场面” 上得到一点点 微不足道的所谓 “名” 和 “利” , 但从 内心而言,他们是不会为了那点蝇 头小利而热衷于场面应酬的。 不少科学家曾抱怨,不得不参 与一些应酬, 主要原因是人情难却。 在一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会议上干坐 着, 或者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 仅仅是为了给组 织者凑个院士来了多少、 教授来了多少的数, 科学家也 蛮尴尬。 是啊, 人情! 科学家

5、, 哪怕已经是院士了, 也不是生 活在真空中。 同学、 老乡、 老朋友等等, 诚心实意地请你 帮个忙, 谁能轻松地拒绝?因此, 对一些不得不出席某 些场面的科学家, 必须得抱以理解甚至同情。然而, 对 院士等顶尖科学家而言, 既然国家给了那么高的荣誉, 就一定要加强自律, 学会拒绝方方面面和自己身份、 专 业不相关的邀请, 也要接受公众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那些邀请院士等知名科学家参加不相关活动或者 兼职的人士也应知道,院士等科学家的研究是有领域 的, 他们只是某一领域的权威, 并不是对所有的领域都 了解。 非要让他们参加不相关的活动、 担任不相关的职 务, 其实是让他们出丑, 因为离开了自己的

6、专业领域, 他们所说的话与普通人不会有太大区别,这会造成与 会者认为这些院士、 知名科学家的水平不过如此而已。 因此, 如果真是他们的老同学、 老乡亲、 老朋友, 就应该 好好保护他们, 而不是相反。 当然, 拒做 “场面科学家” , 不是说所有的活动都不 参加。 一些与自己专业有关或者身份有关的活动, 该参 加还是要参加。比如, 对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 研究机 构和企业等科研力量薄弱的单位,院士等知名科学家 通过兼职给予智力支持, 有一定意义。而力所不及、 不 能认真尽责的职务则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 的实职更应谨慎。 有院士认为, 对于兼职 “多还是不多” 有一个判断依据,就是“你能

7、不能对每一项工作都尽 责” 。 能不能对每一项工作都尽责,说到底要问科学家 自己,因为对那些只图科学家名声的机构或者人士来 讲,科学家参加活动或者兼职就算达成目标了。也因 此, 能否 “拒做场面科学家” , 既是公众的追问, 更是院 士们内心的追问。拒 做场 面 科 学 家姻 张 明 伟科学时评民生, 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线。 在两院院士心中, 不只有 “两弹一星” 这样的 国家重大需求, 民生百姓的疾苦病痛、 衣食 住行同样是他们念念不忘的牵挂。 在他们心中, 让人民身体健康、 平安幸福, 才 是回报国家与民族重托的终极目标。一于维汉院士的名字注定要和一种源自黑龙 江省克山县的地方病联系在一

8、起。 这种病发自 1935 年。 那年冬天, 黑龙江省克 山县张云辅屯暴发一种地方性心肌病。 病人突然 发作, 多在数小时或一两日内死亡, 且发病人数 多, 死亡率高。 人们将其称为克山病。 仅 1941 年, 克山县北部就因此病死亡近 300 人。最严重时, 克山病困扰我国黑、吉、辽等 16 省区 309 个县 (旗) 1.24 亿病区人口。 直到 1953 年, 控制和消灭克山病, 对于医学 界还是一项未解的难题。 看不过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病魔吞噬, 刚过 而立之年的于维汉奔往第一线,从接触病人、 掌 握病情、 积累资料做起, 把最富生命力和创造力 的 30 多年时光献给了与克山病的生死对

9、决。 从 1954 年于维汉第一次接触克山病, 到 1991 年黑龙江省未再发生急型克山病新增病 例, 克山病被驯服了。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 128 位 院士,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有 113 位院士, 他们中的大多数和于维汉院士一样,是悬壶济 世的医者;还有很多是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科 学家。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是他们共同的信 念。 被称为 “万颅之魂” 的王忠诚院士, 是中国神 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 从医 60 年, 他已数不清曾 开过多少颅, 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了多少生命。他 淡淡地说:“没什么, 救死扶伤就是医生的天职。 ” 吴孟超, 也是一位高龄外科医生院士, 他 89 岁

10、时仍能上手术台为病人做肝胆外科手术, 有时一天还能做 3 台。 由于他的努力, 目前, 我国肝癌 的早期诊断率上升到 98%以上; 小肝癌术后五年 生存率提高到 79.8%以上。他曾说:“如果有一天 真倒在手术室里, 倒在工作岗位上, 那我会感到 幸福。” 比这些疾病,来势更加凶猛的是 2003 年肆 虐中国的 SARS, 这一次, 钟南山院士冲在了最 前面。 “请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 ” 作为广 州市广医一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钟南山主动 请缨, 一个个危重病人被迅速转移到那里。年近 七旬的钟南山始终坚守重症病房, 坚持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 由于过度劳累, 钟南山病倒了, 但他 隐

11、瞒了自己的病情。 在钟南山的带领下, 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空前地团结起来,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 案, 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 降低了 死亡率, 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这套方案 后来被多家医院所采用, 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 田波院士与 SARS 在另一个战场交锋: 他带 领团队找到了能够抑制 SARS 病毒与细胞融合 的多肽, 可有效阻止 SARS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还有贺福初院士, 他和课题组完成了当时最 大规模的 SARS 病毒天然结构蛋白的鉴定工作。 还有饶子和院士, 他的课题组完成了主蛋白酶晶 体数据收集工作。 面对 SARS,院士们毫不犹豫地临危受命, 成为保

12、护人民生命安危的坚强卫士。二从建国初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到改革开 放建设小康社会,两院院士坚持自主创新, 为 人民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作出了贡献。 民以食为天。 谁来养活 13 亿中国人? 李振 声、 袁隆平、 程顺和、 朱英国, 这 4 位院士带领 中国科学家回答了这个天大的问题。如今, 李 振声指挥的农业 “黄淮海战役” ,“南方麦王” 程 顺和育出的小麦新品种,袁隆平的超级稻, 朱 英国的 “东方魔稻” , 已让 “我们可以自己养活 自己” 成为每个中国人骄傲的信念。2005 年年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 京正式宣布, 从 2006 年起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这标志着中国 26 年的

13、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 句号, 并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 也许没有粮食院士们那么如雷贯耳, 也许 不懂得如何裁布缝衣, 但有一群纺织院士为老 百姓光鲜亮丽的衣着织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布。 季国标院士在给 “四大化纤” 技术政策建 议时提出要以涤纶为主, 让涤纶成为了时髦的 面料; 姚穆院士长期从事纺织材料结构和性能 的研究, 并带头运用物理学、 生理学、 心理学等 学科知识研究人体着装舒适性; 郁铭芳院士参 与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 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 维,解决了穿衣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问题; 蒋 士成院士带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 彻

14、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 断, 被人们称为 “的确良之父” 。 吃好、 穿好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百姓的心 里, 安全问题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交通 领域, 安全问题更是关乎每个人的大事。是大 事, 就会被中国院士放在心上。王正国院士就 是交通医学领域的拓荒者。 事实上, 即使在美国, 很长时间内, 交通安 全都不被认为是一个医学问题。正是在王正国 院士的努力下, 现在医学专家与交通管理专家 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对驾驶的危险因素分 析、 流行病学研究等成果, 都可以应用到解决交通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去。 目前,在生物力学和防治等很多领域, 我 国交通医学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这为降低交 通事故的死亡率

15、和致残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保障。三两院院士掌握着尖端科学知识, 他们努力 把自己的所知所想普及给大众。因为他们知 道,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能独立思考, 才能发 挥更大的创造力, 从而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在突发性重大事件面前, 应急科普起到了 释疑解惑、 稳定民心的作用。 2011 年日本福岛核辐射发生以后, 社会上 出现多种传言海盐受到辐射污染、 食用碘盐可以预防辐射, 这造成部分地区民众盲目抢 购囤积碘盐。 陈达、 樊明武、 申泮文、 程天民、 侯立安等 院士分别在不同场合宣讲核辐射的基本原理。 他们现身说法, 认为日本核电站事件不会对中 国产生很大影响, 民众不要过度恐慌, 吃碘盐 抗辐

16、射的做法不可取。 通过媒体的报道, 他们的科普工作使更为 广泛的群众了解到真相。不久之后, 抢购碘盐 的风潮渐渐消失了。 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曝光。陈君石 院士作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 常常被推 到风口浪尖上。他不仅时常向公众传播食品安 全的科学知识,而且频频在公开场合呼吁, 各 个部门、 科学家、 食品生产经营者都有义务向 媒体提供科学、 客观的信息。 与食品安全问题不同, 转基因技术本身比 较高深, 公众不易理解。两院十多位院士, 如李 家洋、 戴景瑞、 袁隆平、 旭日干、 李宁、 陈君石、 杨焕明、 许智宏、 谢华安、 刘旭、 陈晓亚、 朱作 言、 范云六等, 或通过媒体, 或通过公开讲座, 从科学的角度为公众解读转基因技术, 让百姓 客观认识转基因, 理性对待新技术。 民生问题也要未雨绸缪, 汪应洛院士甚至 想到了今后 10 年的民生问题。2008 年, 他在 本报撰文, 呼吁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和老百姓 分别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共同解决环境问 题。 “认知了, 就会有意识; 意识了, 就会有行 动;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