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9738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陈昌玖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社会的深人推进,人们已不 只是关注它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关注它的道德价值,或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道德作为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和行为规范,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恩格斯曾说过,人们 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所以,谈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问题,只能以它赖以存在的市场经济关系为依据。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市场经济本身所特有的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定。市场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形式?生产者之间既

2、由于普遍的分工 而存在全 面依存的内在联系,又由于生产者经济?财产和利益 上 的彼此独立而互相分离和对立,因而社会分工中的普遍联系或资源在生产者之间的配置就只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市场在其抽象规定上就是商品所有者全部交换关系的总和。既然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市场的交换关系中,那么这种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或规定呢!对此,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这一论断是十分精辟的。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 #“自由”,即指交换行为受交换主体内在意志的有效支配,交换是双方自愿的交换,而契约就是这种自由意志达成一致的法律表现。市场关系的“自由”规定,否定了任何一方

3、可以使用暴力,包括使用超经济的政治和行政的权力。“平等”,即指交换主体的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无论他们在市场之外各自的地位和身份如何特殊,在市场中一律都是买者与卖者的关系。他们或者因为职能相同?作为卖者或买者 ,或者 由于互相需要对方的商品而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在这里不?应 存在任何等级特权和尊卑之分。“平等”也包括在各种市场机会面前的公平竞争,排斥对机会的超经济的垄断。“所有权”,即指交换主体都是独立的财产主体,交换各方必须互相承认对方是所有者,各人都只能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实际上,这正是市场交换关系发生的前提,也是这种关系表现在意志和权利关系上的自由、平等规定的基础。“边沁”,本是% &世

4、纪英国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的名字,由于边沁强调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唯一现实的利益,所以马克思用它来说明市场主体的交换动机自利。虽然社会分工和生产者相互依存的联系决定着市场行为总体上 必须是共同获益,因而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关系格局中共同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共同利益本身并不是交换的直接动因。使人们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直接动因,是他们各 自的特殊利益。实际上,这也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功能的实质所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或社会分工的共同利益是在“私人”利益的背后,通过“私人”利益的交换 自发实现的。市场关系之所以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这样的特殊规定,是因为市场交换是彼此分离和独立的生产者

5、之间的交换,这些规定所体现和强调的正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那个产生市场并依赖市场的“人的独立性”,即每个人在意志、权利、财产和利益诸方面所拥有和表现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市场交换和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就价值观来说,市场主体所 追求的只能是自我价值。但是,在市场上,每个人又都毫不例外地受到别人相同的“独立性”的制约,所以各方事实上经济理论研究都只有互相承认和接受对方的这种“独立性”的要求,交换才得以进行,从而各自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才得以实现。正是从这里,也就是从独立生产者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上,提出了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即每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独立性”要求时,必须尊重交换对方对这种“独

6、立性”的要求。平等互利、诚实守信及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和竞争等,就是基于这种道德要求所形成的行为规范。不过,我们必须看到,市场经济道德的特殊基础和出发点仍是每个个体的“独立性”及其自我价值的追求,只是由于经济活动?社会分工 相互依存性的制约,才要求贯彻“相互尊重”的道德原则。当然,这里的逻辑关系也很清楚?尊重别人的“独立性”,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独立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在市场关系中,“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服务,目的是为自己服务每一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作 自己的手段互相作用”。总之,就市场经济本身来说,它的道德是以强调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为特征的。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市场经济的发达或不发达

7、,也不会由于与之相联结的社会基本制度的不同而改变并且,这也正是市场经济道德为何有进步性而又有局限性的原因。二以人的独立性为特征的市场经济道德,相对于自然经济的道德是历史的进步。自然经济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形态,也就是最初以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和家长制,后来又以超经济强制和人身依附来维系的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相应地在人的精神方面,则造成封闭而不开放、依赖而缺乏主动性、安于现状而缺乏开拓性。封建社会的以超经济强制和人身依附为特征的旧道德,如宗法的等级特权、严格的尊卑、统治和服从以及由此

8、而来的泯灭个性、愚昧盲从、忠于个人等,严重地扼杀了人的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发展。毫无疑问,市场经济道德对于自然经济道德是革命性的否定。不仅如此,市场经济道德对于传统计划经济道德的消极方面也具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 #有革命性的否定意义。在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均不具备情况下实行的计划经济,实质上是放大了的“自然经济”。它所凭借的实际上也是类似自然经济那样的“人的依赖关系”,即社会经济活动靠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指令来维系和推动。在这种“人的依赖关系”下,也必然如自然经济那样,“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表现为条块分割、小而全和大而全、僵化和封闭等同时,这种“人的依赖关系”必然

9、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以及不恰当地抑制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造成人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缺少主动性和竞争进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而人的这种发展,恰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经济道德的进步性在于?人们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利益意识、自主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对于人的个性和能力的自由和多方面的发展,从而归根到底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解放和推动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即从市场经济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经济表现来说明。与自然经济不同,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特殊形式的产品,而是为了货币这个一般形式的财富。所

10、以,首先个人的勤劳是没有止境的同时,为了从市场换得货币,他可以生产任何产品,学习和进行任何形式的劳动从而,在为市场和社会需要创造新的对象方面,个人勤劳也必然是富有发明和开拓精神的。可见,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货币形式的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等于“一切向钱看” ,必然有力地推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冲击和瓦解以“人的依赖关系”来维系的狭窄和僵化的旧生产方式和旧的精神面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及其道德的这种历史进步作用,不仅不应当不加分析地把必然会被市场经济唤醒起来的人的独立性和自我价值意识,看作是同社会主义完全异己的力量而加以否定,而且还 要自觉地引导 和利用它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

11、务。三在肯定市场经济道德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也应清醒 地认识到,对经济理论研究于整个社会道德的进步要求,尤其是对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来说,市场经济道德有着显著的局限性。首先,市场经济道德以维护市场正常交易活动为准则。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分辨善恶,市场可以容纳各种各样对整个社会来说极不道德的交易,如开设赌场、卖淫等,这些完全可以和“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的原则不相矛盾。事实上,市场经济本身也并不能规定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东西可以或不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一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对于价值本身和以价值?货币 为目标的生产者或卖者来说,什么样的使用价

12、值作为物质承担者是无所谓的。在这里,通行的是“普遍的效用关系和适用关系”?一方需要的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需要的则只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货币,双方 自愿交换,平等互利,丝毫不和市场经济原则相悖。同样的情形还表现在一些人把名誉、良心、权力和官位等当作商品与金钱进行交易上,贿赂和收买奉行的也是这种“普遍的效用关系和适用关系”。名誉、良心、权力和官位等原本不?应 是商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可以被人们独占的东西,只 要占有者愿意,都可以同货币相交换而商品化。其次,市场经济的道德关系内在地存在着 自身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市场行为当事人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自利动机或自身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

13、虽然要求贯彻等价交换原则,并提出既利己又需利他的互利道德要求,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是各方“自私”利益 相互制约的结果,是全体在“自私”利益驱动的竞争中才得到贯彻的一种总体的和平均的趋势?任何经济规律和原则在现实生 活中都是作为趋势贯彻的 。所以,在市场经济互利的道德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利己而不是利他,市场经济本身不存在产生利他占主导地位的道德的机制。等价交换和平等互利原则是在力量对比和利益争夺的竞争中得到贯彻的,并且总是经常地表现 出“背离”或波动。虽然市场机制和法制的完善能够有效地抑制这种行为,但不可能消除产生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本身也不会自动产生自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道德意识。除了自利

14、动机占主导地位这个基本原 因外,还由于个体囿于微观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地位在许多场合往往不易看清维护整体利益与自身长远利益的关系此外,即使有人看清了,并且有了维护社会利益的愿望,但还会遇到道德本身的一个难题,即立足于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 由于一部分人的不实行而使实行的老实人吃亏,这种情况会使自觉维护整体利益的道德的形成遇到困难。总之,主要靠驱动个体利益运行 的市场经济机制,不会自动产生为社会整体利益着想的道德意识,倒是容易造成这样一种情形?尤其是在商业投机特别活跃的领域中 ?“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头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15、。”有一种经济人理论认为,由于经济人?市场主体 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和有趋利避害本能,从而毋需外部力量,单靠市场机制就能使社会整体利益自动达到和谐,因此主张对市场经济实行 自由放任政策,乃 至宣扬个人主义是最道德的。这种理论的片面性在于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个体之间利益的差别、对立和冲突,以及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差别和矛盾,因而也看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凌驾于市场之上的社会力量国家和社会组织的介人,来调节市场个体利益的交换,把保障整体利益的成本降到最低。事实上,市场经济道德本身需要借助国家和社会的法律、行政、教育和规范的力量来维护。四市场经济道德除了上述局限性外,针对有的人有意无意

16、把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关系归结为市场经济道德这种现象,我们还有必要看到它的并非属于缺点的另一种“局限性”,那就是?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实际是从社会经济的表面过程即交换过程提出的,因而是比较浅层次的道德关系。它既不包含、也不能说明、更不能去决定在交换过程背后的深处即生产过程中的人的关系。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在市场表面的自由、平等关系消失了,而表现为剥削和被剥削及相应的统治和服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和企业也不是市场上那种 自由、平等的简单关系了,而表现为劳动者是企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主人,强调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和互助合作的关系?混合所有制企业则表现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关系 撇开生产过程的特殊社会性质不说,仅就企业社会化协作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而言,这里通行的就不是那种以人的独立性为基点的市场行为规范,而是要求放弃经济上这种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强调严格的组织、管理、监督、纪律和协调,乃 至强调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以上 已可说明,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道德关系也并非是 唯一的和深层次本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显然,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