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重点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895038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37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重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播学重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播学重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播学重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播学重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重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重点分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传播理论与历史传播理论与历史引论引论什么是传播学什么是传播学? 所谓传播学,简单来说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尤其是社会传播的现象本质的科学。 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经验和指挥的结晶,是人类对传播规律认识的祭奠, 进 一步说, 是近几十年来传播研究者们对传播研究现象及其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 而发展起来的系统的研究体系。 第一节第一节传播学的学科性质传播学的学科性质1 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涉及到行为信息科学,多科性,多缘性。 2 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有助于提高传播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 传播现象,有助于增强信息传播效果,开

2、发利用信息资源。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学的对象与体系传播学的对象与体系1传播学研究:即包括传播活动(外在)也包括传播意识(内在) ,传播关系现象,传播规 范现象。即包括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内在传播,总之,凡是客观存在传播活动中 并造成客观影响的现象。 2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本书的基本构架 学科体系:理论传播学(核心) ,历史传播学(资源) ,应用传播学(理论的应用) ,边缘 传播学(相关学科) 3传播本质论:包括了什么是传播。传播的历史,分类 4传播过程论: 5传播环境论: 6传播效果论: 7传播功能论: 8传播学学派源流论: 9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第三节第三节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传

3、播学的四大先驱和集大成者1拉斯韦尔:政治学家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研究真正中的宣传问题,5W;内容分 析法引入传播学。定性,定量研究确定下来。提出社会这一概念,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 功能 世界历史中的宣传与传播 2卢因:社会心理学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介入传播学中,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群体 动力研究中心”把群体,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传播学中,用社会眼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 “把关人”概念的创始者解决社会矛盾 3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学家,从社会学角度介入传播学中, “应用社会学院”后来形成哥伦 比亚学派, “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 意见领袖” (伊利县调查) “实地调查法” 人民的选择 。

4、4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家(耶鲁大学)创立耶鲁学派,把控制实验法引入传播学中,关注 具体的技巧全方位探讨研究传播的效果论, “劝服” 传播效果劝服研究 。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5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1 建立了传播学构架 2 开辟拓展了传播学的学术领域,传 播与经济的关系,在国际传播理论学中都有所涉及。3 留下了众多的著书大众传播和社会 发展 人类传播史话:洞穴壁画到微芯片4 创办了一系列传播学研究机构,依利诺伊 大学,夏威夷-东西方研究所 5 奠定了传播学教育的基石,推动了传播学研究扩大了传 播学的影响,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项目,培养了大批传播学人才“施拉姆学派”第四节第四节 传

5、播学在中国传播学在中国 复旦大学 群众思想交通,人大 我国传播学的重要成果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张国梁 二十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复旦大学出版 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传播方法 华夏传播论 , 大众传播与农村 ,方小红,南京师范大学 南方阵营:上海为中心 北方阵营:北京为中心 从 80 年代批判性本土化研究。第一章第一章 传播本体论传播本体论1 传播的定义传播的定义 共享说,符号学说,目的解释学说 所谓传播即人类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授的是社会信息。 郭跃光认为“传播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 (从系统论角度)2 传播的特点传播的特点 1)时空遍布性 2)形态多样性(口语,文字,图像传播学

6、)3)交互性,双向性3 信息的传播学分析信息的传播学分析 1)关于信息科学关于信息科学: (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重视而兴起的一个学科群) 凡以信息现象为主题研究对象的学科都可以称之为信息科学说。 2)信息的定义及其性质信息的定义及其性质 本质上说: 信息与物质, 能量并列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 被称做物质, 能量外的第三大态。 广义: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狭义: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适用于新闻,传播范畴) 3)信息的属性信息的属性 a 可识别性 b 可传递性 c可扩散性 d 可分享性 e 可转换性 f 可加工性 g 可存储性 (人类文明, 经验)h 可替代性(在一

7、定条件下,能够代替物质和能量)I 不完全性j时效性 4)信息的构成信息的构成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构成和载体,意义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两者的和体构成信息。 孛绪尔注重符号本身 意义: 符号是可以作为某种事物标志的替代物或任何为传递信息用以指代某种事物的中 介 符号的两要素 “能指” “符具” (能感觉到的) “所指” “符指” (推知) 符号的过程 能指+所指+情境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符号的特点:指代性(只是事物的替代而非其本身)随意性(人类赋予的名称)约见性 了解其特点可以严格的封闭和一定程度的创造,要湿度予以把握。 符号的分类:凡是能携带意义,如动作,图片等 A 信号 : a.一

8、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自然信号和人工信号有一对一对应关系 b.信息与其表示事物之间有自然的因果关系 B 象征符号 a.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b.不仅能表具体事物,也能表抽象事物(如民主,科学) c.象征符号不是通过遗传而是通过继承 d.象征符号具有随意性,可以自由创造,与指代事物无必然关系。 C 语言符号:包括口语,文字 D 非语言符号:分为语言的半声符,姿态符号,物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 5)信息的精神内容意义信息的精神内容意义 意义: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对自然和对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类以符号形 式传递和交流的内容。 从符号角度分为:1 指示性意义 2 区别性意义 外延

9、和内涵意义;传播者的意义,受传者的意义和情境的意义。 6)信息的分类信息的分类 : 语言信息 非语言信息 实用信息 非实用信息 自然信息 人工信息 内储信息 外化信息 直接信息 间接信息 原始信息 加工信息 未知信息 冗余信息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4 传播的本质传播的本质 首先是象征性互动理论,是人类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互动人类传播的历史发展 人类传播从动物传播进化而来5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阶段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 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 ,随着信息的丰富而带来的新的社会形态 1)社会化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主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

10、 识产业占主要地位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 3)交易结算不再依靠现金,而是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拘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将成为主流6 人类传播的演进及发展规律人类传播的演进及发展规律 1) 传播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 传播的发展是一种叠加式的发展 3) 传播发展呈加速度发展(对象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制作流面越来越 广泛)7 传播的分类传播的分类 口语,文字(语言传播) , 非语言传播 亲身传播,大众传播 新闻传播,舆论传播,文艺传播,广告传播,科技传播,文化传播,人类传播(社会传播和 非社会传播) ,非人类传播等等。 四分法

11、四分法: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1 1 1 1自我传播(内向传播)自我传播(内向传播) 个人接受内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I” “me” 归因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一种知觉者推断和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动机理论, 所谓归 因是指观察这为了预测和评价人们的行为, 并对环境和行为加以控制而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 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1) 人们倾向于试图确定行为的原因,当遇到疑问时,人们总试图寻找能帮助其回答问 题的信息。 2) 人们会系统的确定原因 3) 归因的原因对知觉者自己的行为与感情产生影响2 2 2 2人际传播

12、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1) 渠道学,方法灵活(约哈里窗口) 2) 传播形式意义比其他形式传播更丰富,复杂(镜中我理论) 3) 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 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认识自己 4) 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主,自发性自己和他人的联系3 3 3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 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目标和共同的归属感,成员间存在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具有共同的社会属性,目标取向,具有“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题共同性。 “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如以恐慌,流言, 聚 集骚动等形式出现,往往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干扰和破坏。 发生的条件:1) 结构性压

13、力 2)触发性时间 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流 言非常态活跃,包括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 “流言” :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 不确定性,传播渠道不通畅或功能减弱的状态, (流言)R=i(流言流通量)X a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证据的暧昧性。 集合行为下的流言: (与正常行为下的流言不同) 1) 流言信息的回流和恶性循环 2) 流言中伴随大量谣言 3) 流言信息的快速增值4 4 4 4组织传播组织传播 所谓组织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承担不同角色分工,在统一意志下,从事协 作社会活动的集合体,如军队,学会,工会,妇女会。 与一般群体的不同

14、1)目标 2)管理 结构: 1) 专业化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级制或等级制 a 组织内传播:通过信息传递将各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内部协调,组织管 理。 1 正式传播渠道:上行传播,下行传播,横向传播 2 非正式传播渠道: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 B 组织外传播: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 1 信息的输入 2 信息的输出:公共关系,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5 5 5 5 大众传播大众传播 即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 电子化的技术手段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 的行为或过程。 特点: 1) 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 用先进技

15、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和复制传播信息 3) 对象不是特定群体而是社会上不特定的多数人,具有人数多, 受众广,成分复杂,流动, 隐匿 4) 即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文化属性 5) 传播过程单向性,反馈不及时,间接性,零散性等。 6) 是一种制度化传播即能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又能为社会所控制。 优点:速度快,传播广,大,好。 缺点:反馈不及时,不直接,不充分。 6 6 6 6互动传播互动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 包括网络传播与手机信息传播,它显示了对传统大众传播的颠覆性) 共同特点:1 既强调自由、畅达的信息传播也实现了同步反馈 2 是一种交互性传播 缺点: 1)网络传播:a.通过因特网上的

16、万维网站,新闻组,U 线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 进行一对一,一对共的信息传播,或信息发布和接受或信息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信息转发等 活动。b.1998 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网络确定为“第四媒体” ,承认了其大众传媒的地位 c.互联网传播是一种集广播、电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等 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的 传播平台;它的丰富性、广泛性、复杂性并不亚于互联网之外的电视世界;所以应该把互联 网及其提供的信息天地看成是人类传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d.弊端:对物质和技术的依06 年十一海文传播学辅导班课堂笔记赖性强 2)手机短信传播:手机具有文字传播的功能,但仅具有大众传播的雏形,另外在传播中需 有序把关(法律和技术上双重限制) 。7 7 7 7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也叫文化间传播,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群体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与 交流的行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