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88905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um 论坛59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7(5)- 2017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征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网络现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又一气象信息传播媒介,并由于其多元化、丰富性、快速性、全球性等优势,迅速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1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点1.1 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 气象传播是气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传播的一种,必然具有传播的一般特点。同时,又与气象活动的特殊性紧密联系,受到人们从事气象活动的生产

2、生活方式和有关条件的制约。网络传播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将气象信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在光电介质上,再通过光纤通信与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借助于计算机设备进行阅读和使用,从而达到气象信息的交流、利用与传播的目的。网站是网络传播的主要形式。1.2 网站传播的特点 网站以其形式丰富、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主要是由于网站传播气象信息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气象信息资源的极度丰富性。 网站传播将电子计算机和数字通信设备作为

3、自身的硬件平台,使得其在信息储存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网站几乎没有信息容量的限制,使得网站可以存储和传播大量的气象信息,网站传播的气象信息的丰富性远高于其他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了尽可能多的选择。2)气象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性。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是一种多媒体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站可以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表现形式于一体,卫星云图、动态雷达图片、天气实况直播等各种手段,可以使受众在接受气象信息时获得不同感官的体验与享受。3)传播的强时效性和广域性。 相对于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网站在信息传播方面显示出了极强的时效性,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也具有极强时效性,气象信息

4、可以借助网站实现“秒速”传播。不仅如此,网站传播气象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用户登陆网站即可获取网站提供的信息。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站获取世界各地最新的气象信息。4)“编辑分发”模式。 与其他新媒体传播模式不同的是,网站气象信息分发主要是“编辑分发”模式。用户主要是气象信息的接收者。但是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的信息搜索迅速得到自己所要查找的气象信息。正是由于网站的这一便捷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它作为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编辑分发模式既是网站传播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优点在于用户登陆网站只需挑选接收自己需要的气象信息即可,但缺点在于用户不能有效地与网站进行双向交流互动,用户不能成为气象信息的制

5、作者和传播者。2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发展概况我国专门网站气象信息传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2001年,中央气象台建成问天网(),主要发布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天气预报和生活气象指数。2008年7月中国天气网()上线,成为首个公众气象服务门户网站。中国天气网下设31个省级站和澳门特区站,以及台风网、英文网两个子网站,开设了国内天气、国际天气、灾害预警、天气新闻、气候变化、气象科普、生活天气、交通天气、环境气象等20余个频道、200多个栏目。目前我国传播气象信息的网站已经相当普及。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政府类网站的页面中气象信息均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

6、独立的气象类网站,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 到大多数人的追捧。 王淞秋 气象科技进展60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7(5)- 2017不论是官方网站还是企业网站,近年来都发展迅猛, 提供的气象信息越来越丰富、多元化。网站所传播气 象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信息数量已远远超过传统 媒体。2.1 传播气象信息网站类型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站总数为454万个,通过 百度搜索“天气”“天气预报”等关键字,可得相关 结果约1亿个,涉及网站5000多个。我国网站气象信 息传播

7、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气象部门建设的专门气象 信息网站,包括中国气象网、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 台网、中国兴农网和中国气象视频网以及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建设的地区性气象服务网站; 另一类是综合门户网站,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央视 网、新浪网、腾讯网等数十家大型综合网站,其通过 与气象部门或气象服务门户网站建立气象信息联动传 播机制、开辟天气专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百度排名前50位的传播气象信息的网站中,专门 的气象类网站有25家,占50%,较2014年增加1家;综 合门户网站的天气类子网站有6家,占12%;网址导航 网站的天气类子网站有6家,占12%;属于旅游类网站 的天气子网站有3家,

8、占6%;属于生活服务类网站的 天气类子网站有10家,占20%(图1)。目前,各家网 站提供的气象信息以预报信息为主,多集中于天气预 报(包括旅游天气、交通气象等)、空气质量监测信 息、各类生活指数、雷达卫星图片、天气资讯等。官 方的两家网站还提供灾害预警的服务。? 50% ? 12% ? 12% ? 6% ? 20% 图1 搜索页面排名前50的传播气象信息的网站类型2.2 样本分析伴随着我国网民及网络普及率逐年稳步增长,通 过网站获取气象信息的网民人数近年来也比较稳定, 有小幅增长。以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 为样本,分析中国天气网近年来的数据。1)受众特征分析 2012年1月,天气网

9、用户数为6400万,到2015年4 月,网站用户达到1.09亿。公众已经逐步培养起通过 网站获取气象信息的习惯。据调查,通过中国天气网 获取气象信息的民众约占所有渠道的30%,其中城市 用户较农村用户通过网站渠道获取气象信息的占比略 高,这也与全国互联网城市网民与农村网民的人数占 比基本一致。而用户2029岁年龄段较多,但3039 岁用户的访问次数、总浏览量及访问时长均要高于 2029岁年龄段的用户(表1)。通过年龄分析可以 发现,通过网站获取气象信息以40岁以下的中青年用 户居多,40岁以上的用户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访问时 长都远低于40岁以下的用户。表1 中国天气网访问人群基本特征总覆盖人数

10、/ 万人总访问次数/ 万次总页面浏览量/ 万总访问时长/ 小时2029岁383.4446.5905.84229663039岁189.6593.9954.87673774049岁139.7293.2442.3552785059岁183.5282.5379.35366660岁及以上8.719.016.4749总计905.01635.12698.61300036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时间为2016.12.262017.01.01。2)访问地域特征 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天气网在我国中部地区的访问量较高,其访问次数及 访问页面和时长在全国地区均为最高(表2),二、

11、 三、四级的城市用户占据中国天气网访问量的绝大部 分(表3)。中部地区三、四级城市较多,两种类型 统计数据提供的信息基本相符,可以看到二、三、四表2 中国天气网访问地域基本特征总覆盖人数/ 万人总访问次数/ 万次总页面浏览量/ 万总访问时长/ 小时东部188.3483.5983.9147727中部571.2817.81144.6610975西部102.8163.2404.533609东北42.7170.6165.5507726总计905.01635.12698.61300036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时间为2016.12.262017.01.01。表3 中国天气网访问城市基本特征

12、总覆盖人数/ 万人总访问次数/ 万次总页面浏览量/ 万总访问时长/ 小时一级93.9122.3153.826787二级208.2410.6967.7106419三级272.8531.4727.9571713四级329.5570.2848.5595076五级0.61930.61930.619341总计905.01635.12698.61300036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统计时间为2016.12.262017.01.01。Forum 论坛61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7(5)- 2017级的城市用户

13、更喜欢通过访问网站获取气象信息。一 级城市由于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大量用 户由电脑端转移至手机端,因此一级城市的覆盖人数 反而要低于二、三、四级城市。 3)浏览量及信息类型 从2008年中国天气网建站以来到2012年之前, 其浏览量呈逐渐上升趋势,20122014年基本保持平 稳。2014年以后,电脑端的浏览量有略微下降趋势, 而通过手机浏览网站的浏览量开始上升,但整站的浏 览量大幅增加。因此可以发现,网站用户逐渐由电脑 端转移到手机端。信息类型方面,主要访问内容是天 气预报与新闻详情,城市天气是主要搜索对象,中国 天气网的访问量主要集中在天气相关信息(包括天气 预报、台风、雷达、云

14、图等),天气预报信息浏览量 达到百万级以上,而生活服务、科普知识、交通等方 面的信息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图2)。020406080100120? ? ? ? ? ? ? ? ? ? ? ? ? ? ? 天气预报 新闻详情 合作伙伴 台风网 雷达 专题 网站首页 云图 服务产品 现在天气 图片 灾害预警 新闻 生活(百万)020406080100120图2 用户浏览网页主要关注信息2.3 网站气象信息传播法律政策规定及涉及的政 策情况关于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的管理,现有的法律和 政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下简称气 象法,2000年)气象预报发布与刊播管理办法 (2003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

15、与传播办法 (2007年)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2007 年)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规 范(气象行业标准,QX/T 1472011),以及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 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国家气象灾害 应急预案(2010年)等。2015年之前大部分法律和 政策主要针对传统媒体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都没有 明确对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的监管。但是2015 年5月1日 正式施行的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及2015 年6月施行的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根据社会需 求的变化和新媒体时代气象信息传播的特点,进一步规范了网络气象信息传播的有关行为。而且云南、黑

16、龙江、湖北、四川、重庆、浙江、河南、陕西、宁 夏、四川、江西、广西、西藏、江苏、吉林、北京在 气象法实施办法中,在有关气象信息发布的条款 里也都明确的提出了互联网、网站或信息网。 目前针对网站气象传播的政策法律体系正在逐步 建立完善中,以规范网站气象信息传播行为的展开。 通过百度搜索国内传播气象信息的网站,据统计只有 大约三分之一网站的信息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研究显 示,大部分气象信息来源不明的网站其气象信息的可 信度较低,而公众对对于气象信息的可靠性较为敏 感,网站提供的气象信息可靠性也会影响用户对网站 的黏性,例如新浪天气在2015年的气象信息可靠性较 2014年有大幅下滑,其在百度搜索的排名也随之大幅 下滑。气象预报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与气象信 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