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87637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保护理念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6 . 6古建筑是古代人们为居住生存或其他意图所建造的构筑物。 原始社会, 建筑主要用于居住。 阶级社会诞生后,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意识形态的变化, 建筑的用途日益增多和广泛。几千年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使建筑的分类越来越复杂, 功用越来越多。柴泽俊先生根据功用将古建筑归纳为1 3类( 柴泽俊古建筑文集 ) , 即宫廷府第、 防御建筑、 纪念性和点缀性建筑、 陵墓建筑、 园囿建筑、 祭祀性建筑、 桥梁及水利建筑、 民居建筑、 文娱建筑、 宗教建筑、 社交建筑、 商业建筑、 生产性建筑等。每种又可细分为若干类。分类虽繁杂, 但木构建筑一直是中国古建筑发展

2、中的主流, 亦即是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最大不同所在。就单体建筑而言, 木构古建筑的基本特征是, 先砌筑高于地面的台基, 然后在台基上立木柱, 柱子上承梁枋, 梁枋柱上覆屋顶。配以屋身上各式各样的装修, 柱子上层层叠架的斗拱, 构架上五颜六色的彩绘, 构成中国传统建筑一幅完美靓丽的风景。体量有大小之分,结构有繁简之别, 形制呈千变万化, 装饰显五花八门。几千年发展变化, 几千年兴衰更替, 传到今天骤然凝固难以为继。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继延续了几千年, 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是人们对这一长期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 人们观念的更新, 传统建筑也渐渐失去了往昔

3、风采。民国的短暂和混乱, 最终为传统建筑的延续发展划上了句号。新中国的建立, 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的洪流,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进程,一下撞击开中国传统封闭的大门, 西方的现代文明猝不及防地蜂拥而至。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文明进程的西方方块形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高耸林立。 如今, 城市日趋大同化。 城市与城市仅大小之别, 建筑与建筑仅高低之分。难怪近几年兴起城市标志性建筑热潮, 就像看到“ 东方明珠” 潜意识辨识上海, 看到故宫不思索肯定北京一样。当然,这丝毫不诋毁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强大,也不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比较有多大优势。相反, 人口的剧增、

4、 商贸的繁荣迫使人类向空间拓展使用面积成为必然。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 评价古建筑, 从而为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给于理论上的肯定和行动上的支持。保护古建筑是历史的选择古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份祖业历经千百年来天灾人祸岁月磨难,满身疮痍坚挺到如今, 甚为不易。感慨之余尚有几分庆幸, 庆幸之际又不免生发无限担忧。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严肃的问题, 一个向祖先交账向后人承诺的问题, 就是古建筑能否在我们当代人手中安然无恙地传下去。这是任何一个当代公民尤其是掌权当政者都无法回避要正视面对的严峻问题。保护和传承古建筑是历史托付于当代人的大事。干不好此事,面对祖先我们将自愧汗颜痛心疾首,面对子孙我们将尴

5、尬羞耻无地自容。生活中有一条普遍认同的观念,拥有时不觉得珍贵,失去后才倍感惋惜。我们已经对不少古建筑的猝然消失感到后悔莫及捶胸顿足。古建筑生命的脆弱如同其他文物一样,一旦损毁则永远无存。为了不使悲剧重演, 将古建筑的损毁降到最低程度, 我们必须大声疾呼对古建筑进行强有力的保护。保护古建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题。专家学者从学科建设角度作过大量的调查考察报道;各级政府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地方经济战略作过不少决定和决策;文物部门从加强文物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愿望作过频繁动员和呼吁;旅游部门出于发展第三产业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作过多次强调和发动。应当肯定, 这些都对古建筑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古建筑保护理念浅

6、析张国维文 物 科 保4 6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6 . 6动作用。但是, 在具体实施对古建筑的保护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问题或偏颇, 甚至有令人终生遗憾之错。另外, 由于经济拮据, 无力修缮, 自然损毁程度亦呈日益加剧之势。尤其是擅自拆除古建筑观象仍时有发生, 应引起高度警觉和关注, 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和坚决禁止。无论积极保护中的过错或天灾人祸造成古建筑的损毁, 都对古建筑的安然传承构成极大威胁。原因虽复杂, 但对古建筑的价值认识局限、保护理念不清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 提高对古建筑价值的再认识, 明确古建筑的保护理念则显得尤为必要。古建筑的内涵极为丰富1 .古建筑是历史

7、政治经济文化的凝聚物历史遵循自身规律发展到今天属势之必然。重新审视历史不仅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可资借鉴, 形象的古建筑实物也同样凝固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政权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战国晚期,秦始皇战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为象征夺取政权, 始皇帝下令于咸阳一带逐一复建六国宫殿。所建宫殿虽早已毁之无存, 但这一举措却给人们留下丰富遐想和评论。国家的大小、 政权的强弱无不在建筑上得到相应的体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其国力强盛令周边远邻近邦刮目相看, 纷纷俯首称臣通商友好。 唐都长安城, 东西长9 7 2 1米, 南北宽8 6 5 1 . 7米, 占地约8 4 0 6公顷。规划整齐

8、, 规模宏大,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宫城和皇城位于全城北侧的主要位置,二者间以一条2 2 0米宽的东西大道相隔。全城南北并列1 4条大街, 东西平行1 1条大街。轴线上的朱雀大街宽1 5 0米。其余部分以纵横相交的道路划分为1 0 8个里坊。 城市规模令人惊叹。 大明宫位于城外东北龙首原上, 居高可俯瞰全城。南北纵列三大殿, 大朝含元殿、 日朝宣正殿、 常朝紫宸殿。含元殿为正殿, 现残存遗址高出地面十米余, 殿宽十一间, 前有长达7 5米的龙尾道。麟德殿是皇帝饮宴群臣、 观看杂技舞乐和做佛事之所, 由前、 中、 后三座殿阁组成, 面宽十一间, 进深十七间, 面积约等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

9、倍, 盛唐气派一目了然。可惜毁灭的殿堂上只给后人留下复原考证的断想。中国古建筑历来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尊贵有别, 主次分明。形式不同的各种宫、 殿、 门、 阁是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的反映;红墙黄瓦是皇家尊贵无比的标志。封建社会的住宅, 其体量、 形制、 色彩等都依不同身份而有着严格的限制。僭越礼制超标会招来横飞之祸。皇帝的宫殿、 王公贵族的豪宅、 平民百姓的陋室相比较, 凸显出封建社会三者尊、 贵、 贱等级悬殊的客观排序。在古代, 建筑不仅受到政治制约, 与经济实力因素也密切相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役使“ 徒刑者”7 0多万人在渭水南岸建造大批宫室和骊山陵。公元前2 1 2年修建阿房宫。 史记 载:

10、“ 先作前殿阿房, 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万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 。 可见工程之浩大, 耗资之甚巨。清代,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 (1 7 0 3年)告竣于乾隆五十五年 (1 7 9 0年) 的承德避暑山庄, 历时8 7年, 面积5 6 0万平方米(约合8 4 0 0余亩) , 四周宫墙长达1 0公里, 楼、 台、殿、 阁、 亭、 榭、 轩、 斋等建筑1 2 0余组 (群) , 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皇家园林。近9 0年的修建、 维修以及珍宝陈设不知开销多少民膏民脂。清末国势衰微,财力吃紧, 光绪二十四年 (1 8 9 8年) 朝廷明令“ 停止热河行宫一切拨款” 。 从此山庄愈加荒

11、废颓败。 可见皇家宫殿和园林的修建无不与国家经济状况相联系。古代的民间寺庙殿堂历来是大众集资完成的公益事业。现存的大小寺庙,几乎都有大量的修缮记事碑保存,记载寺庙的修缮经过和民众捐款情况。有的则于碑阴记载村民施银花名册,几两几钱几分几厘功德一目了然, 甚至施米面、 捐木料、 出劳力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昭示了广大人民群众祈高贵求平安的心理寄托,同时也反映了群众热心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和家庭经济好坏的客观状况。可以说,寺庙的规模大小,建筑的形制繁简都与当地的经济息息相关。有人说古建筑是凝固的诗不算夸张,有人说古建筑是美丽的图画更符合实际。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古建筑的外观是形象美丽的艺术品。观赏

12、一座单体建筑, 方整的台基, 稳固的立柱, 华丽的斗拱, 曲线起翘的屋顶,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比例协调生动美观的图画。元代以前的建筑呈古朴厚重雄浑之美,明清建筑则显繁缛轻巧华丽之美。这归功于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卓越成就,即单体建筑从整体到局部构件, 利用木构架的组合, 各构件的形状及材料本身的质感等进行艺术加工, 达到建筑的功能、 结构和艺术的完美统一。群体建筑的艺术处理更显示古建筑发展中独到的成熟魅力。当建筑的规模需要扩大时,文 物 科 保4 7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6 . 6采取纵向拓展、横向拓展或纵横双向都拓展的方式, 重重院落相套, 构成各种组群建筑。主次有序,大小有别, 既满足各

13、方面用途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建筑艺术群体的有机整体。古建筑的装修是匠师展现艺术手法的重要部分。门、 窗、 天花板等, 形式多样, 图案繁杂。尤其是天花板上特有的似花绽放的藻井足以让我们领略匠师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明清建筑檐下板枋雕刻更是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与各种黄绿琉璃瓦顶的吻兽、 脊饰艺术造型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游龙、 飞凤、 珍禽、 瑞兽、 花卉、 人物、 物什等无不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极具华丽逼真巧夺天工之美。古建筑的彩画更具魅力, 依建筑的不同功用或等级需求绘饰冷暖格调有别、色彩匹配恰当、 内容章法严谨的各种彩绘图案, 既可防止构件风化, 又为建筑本身增添了生动形象的文化艺术内

14、涵。建筑附属物的内涵更丰富。寺庙中的塑像、 石雕、 壁画、 陈设等, 无不形象直接地反映出宗教、 民俗等方面的丰富内容和精湛高超的制作技艺。2 .古建筑是历史人类意识形态的体现物原始社会,建筑主要用于居住或存储物品。进入阶级社会, 人分贵贱, 权有大小, 意识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崇尚神鬼、 奉祀祖宗和皇权信仰是中国几千年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主题, 建筑的功用也悄然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商周社会崇尚神鬼非常普遍。军队打仗、婚丧嫁娶都要求神问卜,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 青铜礼器和宝玉神器可资证明。祭祀作为一项尚神鬼礼祖宗重要活动仪式被时人虔诚对待。社稷和祖庙祭祀性建筑便应运而生。汉代, 统治阶级的祭祀性

15、建筑太庙、 社稷、 明堂、 辟雍等也多是附会周朝流传下来的文献和传统进行建造的。汉长安城南郊发现有十几个规模巨大的礼制建筑遗址。每个遗址的平面沿纵横二条轴线采用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 外面是方形围墙, 四面辟门, 四角配以曲尺形房屋。围墙以内的庭院中央都有高起的方形夯土台, 个别台上还留有若干柱础, 推测台上原建有雄伟规整的木构建筑群。应为西汉末年建造的明堂辟雍。山西万荣县庙前村黄河之滨的后土庙,是历代皇家祭祀后土之所。 两汉武帝、 宣帝、 元帝、 成帝先后1 6次亲祭, 东汉光武帝、 十六国前秦苻坚、 唐玄宗、 宋真宗等历代帝王亦先后祭祀。明清之际, 皇家祭祀活动才改在北京的天、 地坛。陕西的

16、黄帝陵、 山东曲阜的孔庙、 山西解州的关帝庙等, 都是全国最有影响的历代官民祭拜圣地。现存各地大量的佛寺、 道观、 神庙等都是古往今来人们频繁祭祀之所。皇帝的太庙、民间的祖祠是古代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祈神保安赐福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为普遍的精神寄托,忘祖叛宗被公众视为大逆不道之徒。皇权信仰在古代带有普遍意义。北京故宫规模宏大, 建筑雄伟。三大殿汉白玉台基高凸8米, 殿宇高耸独冠当时京城, 红墙黄瓦区别百官群雄, 无不是皇权至尊之彰显。皇权意识扩展的结果是封建级别的严密架构。多大的衙门造多大的建筑,多大的官职盖多大的宅院, 历代相延, 遂成定制。即使百姓之家, 宅院屋舍亦有正偏之分。 用以明主次别长幼。 应当肯定,等级制观念在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平衡杠杆作用。建筑作为意识观念的有形载体受到广泛关注理所当然。3 .古建筑是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见证物建筑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古建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过不少杰出的科学成就。榫卯结构不仅对我国传统建筑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同时对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多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浙江省河姆渡遗址距今达七八千年之久,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