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85744 上传时间:2018-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4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吕纪绘稿的_风竹鸣鹤图_砖雕影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8 . 3图一 清砖雕 风竹鸣鹤图 影壁 (明吕纪绘)一本世纪初在北京吕家营山西摊位上发现的这幅由3 8块砖雕组成的 “风竹鸣鹤图”(以下简称 “鸣鹤图” ) , 宽1 8 0、 高2 6 0、 厚6 . 5厘米, 我为其精湛的砖雕艺术所吸引,以高价购回。与其他的砖雕影壁不同,其图稿当出于名画家之手,而非民间工匠所为。“鸣鹤图” 其右下侧为一簇太湖石, 石后竹林, 树根修竹向左倾斜,风则把竹枝吹向右方。而竹叶已呈水平状向右展动, 以表示风力的动感。画左下角亦有一簇太湖石,石上立一只回首展翅的仙鹤, 左腿微曲站立, 右腿提起, 鹤头回头作张喙鸣叫状, 生动传神。

2、其头、 其眼、 其喙、 其足、 其爪,以及洁白仙羽都刻画得十分准确、到位。左上角题记为:“竹高节节凌/春风仙姿/玉舞雪”后有一阳文方印 (图一、 图二、 图三) 。整个画面构图匀称。 仙鹤、 修竹、 山石、 丛草皆刻画入微, 栩栩如生, 艺术性达到极高境界。在山西传世的砖雕实物中, 这无疑是一件佼佼者, 十分养眼。但出于哪位名家之手呢?考证无从下手。明吕纪绘稿的 “风竹鸣鹤图” 砖雕影壁陈增弼图二清砖雕 风竹鸣鹤图 影壁上端细部图三清砖雕 风竹鸣鹤图 影壁下端细部大视野5 8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8 . 3二一晃几年就过去了,2 0 0 6年冬我购到一本 院落沧桑山西古民居的历史文

3、化解读 1 , 在其书第9 8页上赫然一张照片映入眼帘,是一件木雕影壁, 其内容与砖雕 “鸣鹤图” 十分相像。细看文字:“雍正九年的院落中, 在二门南壁与正厅的相向处, 镶嵌了大型木雕 风竹惊鹤图 2 。此图原为明代画家吕纪所作。” 后又在张东所写 文化层次深厚的丁村养正堂民居 一文看到这件木雕影屏 3 。这里获得两条重要信息:1 .在山西襄汾丁村古民居中有一件与此砖雕同样内容的木雕 “风竹鸣鹤图” 。2 .其绘画原作者为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吕纪所绘。查阅 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 , 其上吕纪有传。“吕纪 (1 4 7 7) 明, 字廷振, 一作廷孙。号乐愚,一作乐渔。鄞 (今宁波) 人。花鸟初学边文

4、进 4 。袁忠彻见之,谓:出文进上 。馆于家, 始模仿唐、 宋诸家名笔, 始臻其妙。弘治间, 与林良被征, 同直仁智殿, 为锦衣指挥使。 每承制作画, 立意进规。 孝宗尝曰:工执艺事以谏, 吕纪有之。其写凤、 鹤、 孔翠、 鸳鸯之属, 杂以花树浓郁, 灿烁夺目。间作山水、 人物, 亦有法度。”这里: 明孝宗为弘治朱祐樘。 弘治 (1 4 8 81 5 0 5)间吕纪被征入宫中, 直仁智殿, 成为宫廷画家。吕纪生于明成化十三年 (1 4 7 7年) , 卒年不详。可知吕纪师学明初著名宫廷画家边文进, 但苦于修炼, 其艺精进, 又 “出文进上” 。后被召入宫中,直仁智殿, 成为宫廷画家, 承制作画

5、。擅长于 “写凤、鹤、 孔翠、 鸳鸯之属, 杂以花树, 浓郁灿烁夺目。”此画稿精美异常, 可见吕纪的画艺之高。笔者于是去襄汾丁村养正堂民居, 拍得木雕影壁 风竹鸣鹤图 , 这一个木雕与一个砖雕相互辉映,成为山西木雕、 砖雕中之一对瑰宝 (图四) 。明朝画家吕纪的名作, 怎么会雕刻在丁村养正堂照壁上呢?这在养正堂木雕影壁的题记中, 可以窥见一二。 其题记:“顺治丁亥 世祖章皇帝颁赐廷臣敬为勒刻永矢 宸恩 前中书科中书舍人历官光禄大夫 都察院左副御史加从一品臣上官鉝 5 大清康熙二十年岁次辛酉孟冬吉旦 雍正辛亥花月望八日 养正堂立” 。这里:“顺治丁亥” 年为顺治四年 (1 6 4 7年) 。 “

6、世祖章皇帝” , 就是顺治福临。 “康熙二十年” 为1 6 8 1年。 “雍正辛亥” 为雍正九年 (1 7 3 1年) 。明吕纪的这幅画是顺治帝赠送给上官鉝的, 上官鉝祖籍为山西翼城人。翼城与襄汾丁村只二三十里之遥, 也许前清时期, 丁氏与上官氏之间有着某种至密的关系。后在雍正年间经高手将此画精心摹刻为木雕影壁, 置于丁村养正堂。其后, 又有人把它摹刻成砖雕, 置于宅院的影壁上。其时间应在康、 雍时期。因此可以说这件砖雕影壁是 “明人画稿, 清初雕刻” , 此说当为靠谱。三这件重要的建筑艺术砖雕,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遗产, 其遭遇有悲、 有喜。其悲者, 由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当地农民将其

7、从原建筑上剥离下来,运到北京出售。这对原有建筑无疑造成了严重破坏,而且使这件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砖雕影壁也处于被破坏的危险的境际之中。其喜者, 它刚运到北京, 鬼使神差地使我成为第一个见到它的人。它本身所呈现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深深地感动着我, 使我对它作出了保护性购入, 放入库中。使之既逃避了被毁坏之噩运, 也避免(下转8 0页)图四山西襄汾丁村养正堂古民居中 木雕 风竹鸣鹤图 影壁大视野5 9文物世界w w s j2 0 0 8 . 3(上接5 9页)了流失于境外的可能。这件难得的清初砖雕影壁艺术珍品, 有三种可能性的前景:第一, 想办法找到原来的卖者,以便打听出它原来的所在地。然后再与

8、当地有关方面联系, 在当地有关方面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后, 交给他们。使其原封不动地再镶嵌到它原来的建筑之上, 供人们欣赏。写这篇文章, 刊登出来, 也有意引起山西有关单位注意, 以便取得联系, 商谈复位事宜。若原建筑已毁, 则这一最好的前景也就落空了。第二个前景, 若没有办法再复位于原建筑之上,那么若中国建筑博物馆有意纳入收藏和展出的考虑,也可以考虑放入中国建筑博物馆中保存和展出, 这也不失是一个好的去处。第二, 如果以上两条路皆没有走通,那只好暂时还是由个人收藏吧。起码它在我手中, 尚是安全的。 1 王先明、 罗朝辉 院落沧桑山西古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 , 山西人民出版社,2 0 0 5年。

9、2 将此木雕影壁题名为 “风竹惊鹤图” 似可商榷。从整幅画面的表现来看似应为 “风竹鸣鹤图” 为妥。 3 张东 文化层次深厚的丁村养正堂民居 ,文物世界2 0 0 6年第4期。 4 边文进:“字景昭, 福建沙县人。 清画史皆谓为陇西(今甘肃) 人, 盖边姓旧出陇西, 题款或署其故郡, 遂至传讹。 与吕纪齐名。 永乐 (1 4 0 31 0 2 4) 间, 召至京师。 授武英殿侍诏。至宣德 (1 4 2 61 4 3 5) 间仍供事内殿。为人夷旷、洒落。善绘事, 尤精于花鸟。花之娇笑, 鸟之飞鸣, 叶之反正, 色之蕴藉, 不但勾勒有笔, 其用墨无不合宜。宋元之后殆其人矣。有 三友百泰图 见故宫名

10、画集。” 5 上官鉝, 清 四库总目“上官鉝” 的 “鉝” 作 “立” , 字“三立” , 号 “松石” 。 山西翼城人, 明崇祯十六年进士。 入清后, 累官至左副督御史。在襄汾丁村养正堂 “鸣鹤图” 的木雕上, 更清楚为 “上官鉝” 。襄汾与翼城比邻, 其家乡人当不会把这样的重要官员的名字搞错。另 清史稿 卷一八一却把 “上官立” 作 “上官铉” 。 录此备考。(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明式家具学会会长)淌, 在大红大绿中呈现出一丝清新的韵味。着色方式类似于中国画中的水墨写意, 可谓是晋南礼馍用色的一大特色。此外, 近些年在新绛县的这类石榴馍上, 还要贴上剪出的大红 “喜” 字, 在视

11、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张力和刺激性, 又富有极强的装饰效果。石榴, 多子, 常采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其种子具有生殖功能, 很容易引起民众的好感和联想, 于是,人们崇尚这些多子、 生命力强的自然物并赋予它们以神性, 使之发展为多子、 贵子的象征生命的吉祥物。5 .回礼馍。回礼馍是新人家里蒸制出来给来祝贺的亲戚回礼用的面花 (图七、 图八) 。这种面花一般个头不大,捏制成寓意吉祥的花草和动物等造型, 由于它是用来直接食用的, 故而不加色彩修饰的素面居多,或是蒸熟之后简单用植物性颜料设色, 而且这些动物的眼睛、 嘴等造型都是可以食用的各类豆子。由于这些礼馍大都是由主妇们自己蒸制, 她们通过对自然界简拙的认识

12、将常见的植物、 动物形象加以简化概括,在不同的婚礼中都有不同的风格出现, 或写实、 或写意、 或抽象, 充分体现了民间劳动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晋南的传统婚俗礼馍体现了劳动人们对生活的纯朴感受, 他们仅用双手和简单的工具, 进行不拘成法的自由创作,不仅把自己的情感和艺术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把平凡的生活打扮得红红火火。这些礼馍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 意愿追求等,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民族情感, 其造型、 图案反复呈现的意象主题也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我们应该重视这种中国民间面塑的原发性、 工艺性、 民族性、 民俗性等特征,为我们现代艺术的发展获取更多的新鲜血液。(作者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大视野8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