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8393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之第三讲 会计的基本概念--损益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会计基本概念:损益表会计基本概念:损益表会计基本概念:损益表会计基本概念:损益表一、一、一、一、收益的性质收益的性质收益的性质收益的性质(一(一(一(一) 、企业的基本经营循环、企业的基本经营循环、企业的基本经营循环、企业的基本经营循环 1、强调收益是“过程中的收益” ,理论上,一个企业利润的形成是经营的各 个环节的共同贡献。 2、企业的基本经营循环:货币资金 固定资产、原材料(采购)及劳动 力等 生产过程 产成品 销售(应收账款) 货币资金。 (二)(二)(二)(二) 、收入、费用与(净)收益、收入、费用与(净)收益、收入、费用与(净)收益、收入、费用与(净)收益 1

2、、收入 定义:企业向客户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导致的企业现金流入及 获得现金流入的权利。 要点:原因:销售(提供了产品、服务) 结果:换来的现金或收款权利 收入的计量标准:未来可能收到的现金量 注意:收入是一个“毛”的概念,收入=销售量销售单价 2、费用 定义:企业在为实现收入而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及未 来支付现金的义务。 要点: “为实现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花费”3、收益/利润(INCOME/PROFIT) :收入超过相关费用的部分。 (反之为损失) 4、净收益/净利润:总收入超过总费用的部分。 (反之为净损失) 收入费用税前收益(实现利润、利润总额) 1000850150

3、 (税后) 净收益税前收益 (1所得税率) 150 (133%) 100.5 (三)(三)(三)(三)会计收益、应税收益、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经济收益会计收益、应税收益、经济收益 1、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 会计收益:按照(财务)会计原则进行核算所得出的收益。 应税收益:按照税法要求、在会计收益基础上经过调整计算所得出的 收益。 2、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差异若要计算经济收益,就必须考虑当前未发生但“预期”可能实现的收 益,即必须基于对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预测评估企业的价值。 若要计算经济收益,就必须估算股东投资的资本成本(如同企业应支付 给债权人的利息)

4、。 显然,这两点都难于做到“客观” 。因此,对于持续经营中的企业来说, 现代会计能做的只是核算出“会计收益”而非“经济收益” 。二、二、二、二、与收益表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收益表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收益表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收益表相关的基本概念(一)(一)(一)(一) 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假设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假设 1、为什么要进行会计分期? 监控、利益分配的需要 决策的需要2、会计分期带来的问题 给利润的操纵提供了手段(工具) 会计难题-“长期(跨期) ”业务会计处理的“合理”与否难于判 断,从而为企业操纵“期间”利润提供了机会。 3、现行的会计分期方法

5、 “正式”的会计期间:年度 “中期”报告 企业内部会计分期的“短期化”趋势 (二)收入(实现)原则(二)收入(实现)原则(二)收入(实现)原则(二)收入(实现)原则 1、收入实现,是指由于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现金或现金要求权 (应收账款)的流入。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收入确认的标志: 基本标志: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即关于交易对象或商品的风险及权利已 经发生实质性的转移。 具体要求是: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 据) (三(三(三(三) (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1、目的:为了适当地核算出“特定

6、期间”的利润。 收入费用收益 2、前提:收入确定既定 3、配比:为本期收入实现而发生的费用(代价)都应该作为本期的费用。4、 “配比”的相对性: “收入”与“费用”的计价标准问题: “收入”按“现在”的价格标准 计量;而很多“费用”则是按“过去”的价格标准计量的(如“折旧” ) 。 有些费用很难说究竟与哪一项特定收入相关(如本期发生的“采购费 用” ,严格来讲应该在销售本期所采购商品的未来某一期间确认入帐) ,从而 导致“费用”与“收入”无法紧密相随。4、“支出” 、 “成本”及“费用”关系辨析 支出:付出“钱“ (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现金等值) 成本:资产的价值(从资产取得的角度) 费用:必然

7、与“收入“获得相关,是为了实现当期的收入而发生的耗 费。 “支出”与“成本”关系: 成本必然引起支出,但支出并不一定形成成本。 a.支出并不一定表现为资产的成本。 b. 支出发生后,在当期既不形成资产,也不形成费用。 “支出”与“费用”关系: 有的费用是支出引起的,有的费用是由资产的价值摊销引起的; 支出发生后,一般,日常的支出直接形成费用,大的支出形成资产。 “费用”与“成本”的关系: 成本不一定形成费用:本期应计的费用部分包括以前形成的资产的 “转销” ,部分包括当期发生的费用。 “成本”“资产” “费用”“收入” (四)(四)(四)(四) 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1、动

8、机:保持前后各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要求:会计主体一旦选定了一种特定的会计理方法,那么,在以后的同 类事项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就不得随意变更;若变更,须有正当理由,并须在财 务报告中说明变更的情况、原因、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的影响。 3、注意: “一致性”原则强调前后的一致,对同一业务的会计处理一致; 并 不要求不同类型的业务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 (五)充分揭示原则(五)充分揭示原则(五)充分揭示原则(五)充分揭示原则 1、要求: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2、目的:防止那些会计原则未能具体规范、但就进行财务报告的会计主体 而

9、言确实重要的事项不作具体报告,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正确决策。 3、意义:会计可以做到“实质重于形式” 。 (六)稳健性惯例(原则)(六)稳健性惯例(原则)(六)稳健性惯例(原则)(六)稳健性惯例(原则) 1、基本原则:当会计处理面临不确定性时,宁愿低估而不是夸大净收益和 净资产(净权益) 。 1、具体要求: 只有在绝对确定(即有把握)时,才能确认收入(从而增加净资产) ; 只要有合理的可能性,就要确认费用(从而减少净资产) 。 举例: A 公司与 B 公司于 2000 年 10 月 16 日签定了销售合同,合同 金额为 560 万元,计划于次年一季度交货。那么,A 公司可否 于 2000 年确认该

10、项销售收入? 2000 年 12 月 31 日,甲公司作为投资持有的某公司发行的股 票的市价为 15000 元,其原帐面价值(成本)为 19000 元。那 么,2000 年 12 月 31 日是否应该确认该项可能发生、也可能不 发生甚至转为盈利 (股价反弹至19000元以上) 的4000元损失? (七)重要性惯例:(七)重要性惯例:(七)重要性惯例:(七)重要性惯例: 会计旨在向用户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对于非重要事项,会计处理不必拘泥 于上述“原则” 。 (八)成本(八)成本(八)成本(八)成本 / / / / 利益比较惯例:利益比较惯例:利益比较惯例:利益比较惯例: 会计不必提供预期(社会)

11、利益小于成本的信息。 (九)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九)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九)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九)权责发生制(应计制)/ / /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权责发生制(应计制) :以导致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行为”的发生时 间为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以由收入带来的现金“收到”时间和由费用导致 的现金“付出”时间为准来确认收入与费用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讨论:您认为哪一种核算基础能更“好”地反映企业地财务状况与经营结 果?三、三、三、三、收益表及其项目分类收益表及其项目分类收益表及其项目分

12、类收益表及其项目分类(一)收益表概述(一)收益表概述(一)收益表概述(一)收益表概述 1、名称:亦称“损益表” 、 “利润表”或“经营情况表” (注:会计学上更多使用“收益” ,而非“利润”概念,原因是“会计学者”试图以此表明会计学中所 指的“收益” (利润)与经济学中所讲的“利润” (收益)存在差别-抽象与 具体之别。 2、内容:报告企业在特定时期所实现的净收益及其过程 3、特点:动态报表。 4、格式: 单步式:所有收入要素列于表的上部,所有费用要素列于表的下部,一次计 算出净收益(或净损失) 。 多步式:相关的收入与费用相互联系的列示,分步计算收益形成过程。通常 包括-主营业务收益、 其他

13、业务收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支净额等 “步骤” 。 现代会计采用“多步式”收益表。其目的是“利于分析收益的来源结构, 从而便于预测未来收益” 。(二)(二)(二)(二) 收益表的项目分类收益表的项目分类收益表的项目分类收益表的项目分类 1、销售收入(总额):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发票价格总 额。但应注意- 商业折扣(Trade discount),即就价目单价格所打的折扣,不反映到 会计记录之中。 增值税(销项税)和消费税为价外税,故不反映在“销售总额”之 中,营业税及一些附加税则例外。 2、销售净额:销售总额减去销售退回及折让、以及销售(现金)折扣的差。 销售退回及折让(A

14、llownce) :指客户退回货物的销售价格及因为 商品有缺陷或存在其他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问题而给予客户的价格折让 销售折扣 / 现金折扣(Sales discount / Cash discount):为了 鼓励客户提前/及时付款而支付给客户的折扣。 (注:从理论上讲,现金折扣 也可以作为 “财务费用” 处理。 但现行实务中一般将其作为销售总额的减项, 如我国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就是这样规定的。 ) 3、销售成本:已销售产品(商品)或劳务的生产(采购)成本。也就是存 货成本的减少额。 4、销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营业税金及各种附加税(费) 。 5、毛利(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

15、(及销售税金等)的差额。 6、其他业务利润:指主营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的收入减去相关费用及 税金的差。 7、期间费用:包括- 营业(销售)费用:销售过程(商业企业也包括采购过程)发生的各种费用。 (注:工业企业的采购费用通常应计入材料成本,小额费用不易 计入者例外) 。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财务活动所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汇兑损益。 8、营业收益(利润) :毛利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再减去期间费用的差。 9、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直接与间接、债权与股权投资)的净收益(或 净损失) 。 10、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及投资)无直接联系的 各项收入/支出。如资产盘盈、灾害损失等。 11、营业(收益)利润:毛利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再减去期间费用的差。 12、投资收益:企业对外投资(直接与间接、债权与股权投资)的净收 益(或净损失) 。 13、税前收益(利润总额) :营业收益加上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入,再减 去营业外支出的差。 14、所得税:应计入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15、净收益:税前收益减去所得税的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