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88375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学刊 2 0 0 8 年第 5 期 总 第 134 期!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征文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 值此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际,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 大历史作用, 对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加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 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

2、开放是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 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 必须靠 改革开放。 30 年的改革开放实践, 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一位跃 至世界第四位,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中 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中国人民的面貌、 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 证明,改革开放使我国的

3、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 展, 综合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得 到了快速提高,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二、改革开放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 有一个从不完善走向完善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 的唯一途径就是改革。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社会。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 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 活、 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我国的改革就是 在共产党领导下, 在社会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的, 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4、自我完善,即通过改 革具体制度, 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改革开放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最有效 途径。三、改革开放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从根本上讲是由社论改革开放的十大重要作用韩文乾4武汉学刊 2 0 0 8 年第 5 期 总 第 134 期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征文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但是, 在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主 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性质都发生了根本变 化,以往那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生产之间

5、的矛盾。 由于这种矛盾性质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不需要再通过推翻社会制度和剧烈 性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 而完全可以通过渐进的、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正因为如此, 所以我们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巩固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法。 四、改革开放是克服封建制度及观念影响的最佳手段 社会主义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在各方面都难免带有旧社会的弊病,如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的个人崇拜、个人集权、 官僚主义、 特权思想、 一言堂、 家长制、 等级制等等都是封建主义残余的反映, 这些弊病是妨碍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因素,必须

6、通过改革加以清除。 清除封建主义的余毒要比彻底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更为艰难, 改造 小生产的意识形态要比改造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经济成分更为长期和艰巨。 正因为社会主义社 会存在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意识残余 和小生产的传统观念, 以及国家机构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等等, 所以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和破坏,从而造成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某些方面不能充分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以至严重地束缚生产力发 展。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通过改革来完成。五、改革开放是探索本国发展模式和道路的 重要引擎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 我们曾经很大程 度地照搬过 “苏联模式

7、” ,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在所有制方面, 实行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经济形式; 在政治制度方面, 长期忽视党内民主; 在计划管理方面, 采取一整套高度集中 统一的计划体制和管理方法。有人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作过这样的概括:计划上大包大揽, 流通中统购统销, 财政上统收统支, 财贸上统进统出, 整个国民经济统得比较死。虽然上 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曾起过重大积极作用, 但 是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 这 种模式的缺陷和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是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 我 们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不能不加分析地照抄照 搬。改革开放的启动, 使我们开始探索中国特

8、色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体制, 正如邓小平所说: 改革 “是对体制的革命” ,“是一场 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 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体 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 治、 文化等新体制,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 和发展模式上体现中国特色。六、 改革开放是克服长期 “左” 的错误的重要 措施 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经发生过长时间的 “左” 的错误, 这种 “左” 的错误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 了重大损失, 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党的十一届三中

9、全会以后, 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反正, 实行了改革 开放的伟大政策。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 对于长期形成的 “左” 的错误, 仅仅从思想上认识到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制度上、 政策上采取切 实可行的措施。思想上、 认识上的提高固然重要, 但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 和长期性。因此, 彻底纠正 “左” 的错误还必须 通过改革来实现。只有通过改革, 把正确的认识、 方针和政策制度化, 使它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也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 变而改变。在制度上、 政策上彻底纠正 “左” 的 错误, 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 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的

10、基本方式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促 进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改革,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告诉我们, 改革与革命都是解决社会基本5武汉学刊 2 0 0 8 年第 5 期 总 第 134 期纪念改革开放 30 周年征文矛盾、 解放生产力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要想发展,就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 不断改革生产关系,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 建筑。 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不例外, 因为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

11、间既相适应又不完全适应的矛盾,所以社会 主义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 只能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正因为如此, 所以邓小平同志讲:“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 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 了。 ” 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 径。八、 改革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 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应体现在生产力更好更快的发展 上。邓小平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也好, 政治体制改革也好,“归根结底, 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 。马克思主

12、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强调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 很重要的一条就“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 更快一些”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发展生产 力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革,不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不变革现行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的环节和方面, 所谓发展生产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的主要途径。 九、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 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 两者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不实行 对外开放, 不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的

13、先进成果来 “为我所用” 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 不开放不行,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 ” 今世界尽管矛盾重重, 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都在日益密切地发展着, 经济全球化、 一体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我们实行对外开放, 就是为了适 应这种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促进国际范围的分工 和协作, 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十、改革开放是推进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从改革开 放一开始, 我们党就将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 既强调大力发展 生产力, 又

14、强调发展民主法制; 既强调建设高度 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又强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92 年初,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 而且 是全方位的。 经济、 政治、 科技、 教育、 文化、 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 而且有 准确的表述语言。 ” 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 系统化的改革, 而不是局部的、 小范围的改革,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 政 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 社 会主义改革之所以是全面改革, 一是因为旧体制的弊端在各个领域都存在, 必须经过改革来消除这些弊端; 二是改革必须为社会主

15、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 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种建设的全面性就要求改革也必须与之配套进 行。 改革与开放是密不可分的, 与改革相适应, 我国的对外开放也是面向一切国家的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重 要举措。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 日报,2007- 10- 25. 2邓小平文选M.第 2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3邓小平文选M.第 3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央文献研究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增订本 )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