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86187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汉石椁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汉石撑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郑岩(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西汉中期到晚期, 即公元前2 世纪中叶到公元 1世纪初, 在以山东南部 !江苏北部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河南东部和安徽东北部, 出现了一批石停墓川 “这些墓葬在修建时, 先挖出竖向的土扩, 然后在其中以石板构筑撑室, 土扩大小仅能容下石撑, 有的在石撑外另辟出放置随葬品的小完 “石掉数量不等, 或只有 1 具, 或并列 2 一 3 具(图一 !图二) “撑板上雕刻有简单的画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画像的内容 日益丰富, 到公元 1世纪前后, 发展成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艺术形式, 大量装饰在石结构的墓葬中, 同时也见于墓地的门胭和祠堂

2、“这种雕刻画像的石质建筑构件, 被研究者称为 /画像石 0, 从宋代以后, 成为金石学 !考古学和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虽然成熟以后的画像石也采用了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术, 但从总体上看, 其图像主要呈现为二维的形式,它们在汉代即被称作 /画01 .2 “因此这些材料可以放在广义的 /绘画0 概念下来讨论 “l l l l l ll l l妇妇妇i i i i i i i i i i i,剧剧剧剧剧剧剧剧剧剧剧馨馨馨馨馨馨馨馨馨. . . . . . . . . r r r 愕愕 尸 尸尸尸尸./ / / l l l l l l l/ / / I I I I I I I/ / / , , ,

3、 ,/ / / l l l l l l l/ / /, , , ,/ / / 护护护护/ / / , , , ,/ / / I I I I I I I/ / / , , , ,; ; ;护护护护l l l , , , ,/ / /, , , ,l l l , , , , , , , ,/ / / l l l l l l l/ / /l l l l l l 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弓弓一一一 2 2 2 , , 甘广 l尹 ,f 产日日日 , l l ll l l 日日日日日日图一石撑墓 (采 自江苏沛

4、县栖山 1 号墓2. 山东平阴新屯 25. 山东枣庄小 山 l5 刘敦愿先生纪念文集 6, 期O 页)号墓3. 河南 夏邑吴庄 2 6号墓4. 山东枣庄陶官 1 号墓号墓6. 山东滕州 岗头 1 号墓# 384 # 东 方考 古 (第9集)图二山东滕州浦东小区西汉石撑墓(滕州汉画像石馆陈列资料)学者们多将西汉石停上这些雕刻技法和内容都比较简单的图像看做画像石艺术的初期阶段 , 并按照年代序列勾勒出了石撑墓变化的过程 1 .“蒋英炬曾对此做过简要的概括:总起来看, 这种画像石棒墓主要分布在苏 ! 鲁 ! 像 ! 皖交界地 区,时间早的大致到西汉武帝时期 (公元前 14 1一公元前 87 ),流行

5、于西汉晚期 “画像全部是刻在石样板上 , 雕刻技 法以阴线刻为主 , 线条粗 壮 , 画像 内容和边饰花纹图案都较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凹面线刻开始 出现 ,画像 内容也 由简单的门阔! 楼堂 !人物逐步扩展, 不仅刻画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增多, 神仙 ! 怪兽等形象也开始出现 , 从整体上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4“如果我们将 目光限定在画像石艺术的内部, 那么这样一个 由简单到复杂 ! 由低级到高级的 /进化 0 过程便顺理成章 “但是, 绘画史不能被看做一条简单的线 , 而应理解为多个系统交织而成的网络, 画像石只是当时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 “实际上 , 不同材质 ! 不同形态的绘画发展并不

6、同步 “早在西汉早期 , 甚至战国和秦代 , 已经出现了内容相当复杂的绘画 “我们难以脱离具体的材料 ! 工具 !功能和历史背景来叙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 “此外, 我们还应注意到, 在这个时代 , 墓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 这些石撑墓无论在建筑形制还是装饰上, 都与这一转变相表里 “因此, 我倾向于将画像石产生的过程理解为平面性的绘画与特定的材质 !技术和观念相关联的历史 “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试图在墓葬制度和习俗转型的大背景下, 观察绘画艺术与墓葬相结合的具体过程, 同时, 也反过来思考由于画像的出现石掉自身的意义所产生的变化 “在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兴隆洼文化 (约前 600

7、0一 前 5300 年) 中, 就有以石板构筑的葬具发现 , 北方地 区的红 山文化 (约前 450 0一前 30 0 0 年 ) ! 小河沿文化 (约前 3 5 0 0一前 300 0年 ) 以及山东地 区的北辛文化 (约前 540 0年 一前 4 2 0 0年 ) ! 龙 山文化 (约前 260 0一 前 200 0年 )川 中, 也都有这样 的墓例 “但是这些石葬具本身/缺乏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0/1, 与汉代石撑年代更是相隔悬远 , 彼此并无直接 的联系 , 所 以可以存而不论 “进人历史时期以后, 苏鲁豫皖地区的这批墓葬是使用石葬具最早的例子 “在山东临沂地区可以看到木撑墓 ! 砖

8、棺墓 ! 瓮棺葬 ! 石撑墓并存 的现象 1 .2 , 说明当时的丧葬习俗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 专 门从事制作某 一种葬具 的稳 定 的专业工匠集 团可能还没有西汉石撑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 38 5#形成 “苏鲁豫皖地区的石停墓登上历史舞台时, 材质 ! 技术和形制的变革并不是同步的 “其中, 材质的更替走在最前面 “此前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 很少使用石头 , 制作这些石撑的工匠差不多是中国最早的石匠 “石掉在结构上完全继承了先秦的木制棺掉 “石匠们首要的任务不在于创造一种全新的构造 , 而在于用新 的材料替换旧材料 “工匠们先将石头加工成一块块规整的石材 1 - 3, 然后进行拼接, 连

9、接处则做成类似卯桦的结构, 这些技术均源于木器的加工 “这里既有对传统的突破 , 又有与传统的衔接 “这些石匠还算不上艺术家, 他们可能并不熟悉绘画, 他们的工具和技术也不足以承担制作复杂图像的任务 “最早的石撑墓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 世纪后半叶, 这时期石谆上的/画像 0 极为简单 , 如圆形和三角形 “山东临沫曹庄西南岭 1 !2 号墓是这一时期比较典型的例子 9 (图三) “这些圆形表现的应是玉璧, 三角形可能是柏树 “高等级墓葬 中发现有以玉璧装饰漆木棺的现象.“ , 柏树则具有长生 ! 辟邪的功能和含义 “图三山东临沐县曹庄镇西南岭石撑墓画像(采 自 5临沂汉画像石 6, 14 1页

10、)这些图形的技术含量与审美价值较低, 将其称作绘画显然很牵强 “要制作这些简单的图形 , 工匠们只需要一些概念 “这些概念可以依靠 自然的语言来传播 , 而不需要现成的画稿 , 工匠甚至不需要在雕刻之前对于构图和线条进行严密复杂的筹划和构思 “它们就像文字一样可以被/认读 0, 却经不起/观看 0 “这 些图形 的意义也不在于装饰 , 因为它们在视觉上乏善可陈 “大部分 的石面并没有进行精心打磨 , 石面上以凿子鉴刻出的各种方向的平行线构成/底纹 0“有时, 底纹的线条与主体图形的线条深度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 以至于难以区分0J“为了将石板表 面加工平整而凿 出的平行线本来并没有观念性的意义

11、 , 但有时也许 会反过来 引起石匠们对于物象 的联想.2, 或者说 , 由这些平行线/引导 0 出图像 的基本形状 “如两个方向交叉形成的菱形 , 就和穿插 于玉璧 的十字纹相合 “同样 , 线条的交叉也可以形成三角形 , 内部再填充另外两组平行线 , 就是#3 8 6 # 东方考古 (第9 集)最简单的树形 “那些不为人所熟习的材质和低水平的技术, 与图像呆板的几何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 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和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仁 0J! 大量的漆器装饰 ! 以镶嵌和针刻技术制作的新型青铜器装饰, 及诗人屈原 5天问6 一诗中对于楚地祠堂中壁画的描述, 都反映出战国时期的

12、绘画已经具备相当的水准厄 . 41“陕西咸阳区咸阳原牛羊沟战国中期至秦代3 号宫殿基址北部走廊残存墙体上大幅的彩绘车马仪仗壁画, 则是这时期北方地区绘画的重要发现- , 2 “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许多风格 自然生动的绘画, 如与这些石停墓大致属同一时期的长沙马王堆 1 号和 3 号墓出土有内容十分复杂的帛画和棺画1 . 62 “除秦咸阳宫的壁画外, 这些早期的绘画大多集中发现于南方的楚地 “战国晚期, 山东南部的鲁国为楚国所灭, 南方地区的文化得以向北推进 “由于刘姓的皇室起源于江苏北部, 因此, 西汉建国后 , 楚文化的传播势头更是有增无减仁 - ,1“有理由认为, 山东地区的丧葬文化很可能受

13、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如在山东临沂地区等级较高的西汉墓中就多次出土用做铭族的帛画 1 - 81, 其绘画内容与楚地的发现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 “刁刁 - -l l l. . . . . . ! ! ! 1 1 1 1 1 r r r图四 山东济宁师专石掉墓出土印章(采自 5 文物6 1势2年9 期, 31 页)顶部壁画的题材和形式与马王堆在这种背景下 , 为什么南方地区早已出现的漆棺画像没有被直接移植到苏鲁豫皖地区的石撑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 除了上述技术方面的原因外, 还要考虑到墓葬的等级 “这些石停墓大都是等级不高的墓葬,墓主至多是略为富裕的地主 “如山东济宁师专石掉墓中出土的几枚印章皆未出现

14、官职名0 (图四), 说明死者是没有官爵的平民“其他大部分墓葬则很少出现文字材料, 随葬品的数量较少, 质量不高 “ 目前所见先秦和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多出现在高层社会中, 很难想象下层的民众可以轻易地得到那些绘画的稿本, 他们也没有财力制作精美的绘画 “在规模巨大的河南永城柿园西汉墓中, 主室顶部和侧壁上绘有壁画, 而其1号墓第二重漆棺外部的绘画非常相近 “在另一篇文章中, 我论证了这组壁画来源于棺画的画稿吻1, 而柿园墓的墓主应是某一位梁王与 (或) 其配偶 “同一时期出现的这个相反的例子证明, 不同区域和材质之间绘画样本的直接传递更容易发生于同一个阶层的墓葬中“石撑上的这些图形看上去类似于象

15、形文字, 其意义仅仅限于 /标注 0, 即通过简单的线条显示物象基本的外形特征, 但它们无法表现物象具体的细节 “ /标注 0 很容易实现, 而绘画却不是一日之功 “然而 , 这些图形并没有停留在这样一个简单原始的层面,更不像文字那样定型化, 它们虽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 但却有广阔的生长空间 “它们一方面可以随着工匠技术的提高向着成熟的绘画发展,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 /标注 0 的意义上将另外一些现成的图像系统吸收进来 “西汉石掉墓与墓葬美术的转型# 38 7#如上所述 , 考古学者已经从年代学上将第一个方面的历史轨迹揭示出来 “在第二个方面, 山东临沂罗庄区庆云山南坡 2 号墓是个重要的例子

16、“这座墓葬为东西双停并列, 东停的底部刻一博局 (图五), 在其左右为对称的长方形 !方形 !菱形和三角形图案 z l 2“信立祥认为, 该墓年代约在宣帝 (前 7 4一前 49 年) 元帝 (前48 一 前 3 3年) 之间 “年代大约同时的山东枣庄小山2 号墓的底部也刻有博局瞬2 (图六), 说明这种做法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流行开来 “小山2号墓中有两具石撑南北并列, 从层位关系看,北面的石撑晚于南面的石撑, 而后者的体量略大, 南面石撑底板中间一格刻博局, 两端的两格分别刻玉璧, 其中西端玉璧周围还刻有 4 条鱼 (图七) “图五山东临沂庆云山2 号墓底部博局图(采自 5 文物6 198 8年1 0 期, 7 2 页)博局图与先秦两汉时期的六博有关 “这种失传的游戏曾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 “已经发现的考古材料不仅包括六博的棋具 , 还包括有关图像 , 如汉代铜镜的背面就装饰有这种棋局 (图八), 汉代绘画中还常见对于六博场面的描绘 “但是, 像庆云山和小山墓这样 出现于石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