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85446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杨正文 ?肖坤冰本文是关于贵州省雷山县一部由当地苗族自编、 自导、 自演的苗语电视剧的调研报告。这样一部由苗族自己组织拍摄, 采用苗语对白, 反映现代苗族社会生活变迁的电视剧, 是影视市场上的一件新事物, 本文将之称为? 苗语电视剧现象?。它反映了民族地区民间力量在适应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具有的能动性, 对于以母语为生活用语的民族聚居地区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如何丰富少数民族日常文化生活, 以及如何进行文化市场开发与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关键词: 苗族? 苗语? 电视剧作者杨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地址: 成都市, 邮编610041。肖坤冰, 女, 厦门

2、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系博士研究生。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 邮编 361005。2005 年初, 由当地苗族自编、 自导、 自演的题为?金钱惹的祸?( 又名?星星知老人心?) 的苗语电视剧光碟( VCD) ,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苗族聚居的雷山、 凯里等县市热 销。在乡场赶集天, 沿街音像店因播放该片, 吸引了众多苗族群众驻足观看, 甚至造成交通的拥堵。据说, 不久音像店就卖断了货, 有人只好将 VCD 翻刻后送给朋友、 亲戚。受到成功的鼓舞, 制作者不久又拍摄了几部苗语电视剧。迄今为止, 已完成了八部类似的电视剧。但由于这些苗语电视剧的制作没有办理有关文化管理手续, 因而被当地文化管

3、理部门依法查禁, 不准 继续在市场上流通。苗语电视剧在黔东南苗族聚居区的出现, 又是由当地苗族自编、 自导、 自演、 制作完成并推向市场, 是一件值得注意、 值得探讨的新生社会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之所以值得关注, 笔者认 为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 它不同于以往政府部门制作的苗族文化旅游宣传片, 也不属于影视公司制作发行的影视? 官办模式?, 这几部苗语电视剧都是当地百姓自编、 自导、 自拍的, 演员也是当地群众, 是 完全没有政府参与的民间自发行为。第二, 这几部电视剧反映了当地苗族的实际生活, 而且对白全部采用苗语, 填补了当地苗语电视剧的空白, 是影视市场上的一件新事物, 它在以母语为日常生

4、活用语的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 以往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片, 导演和演员往往都是以? 外来者?为主, 基本上是以一种? 他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展现少数民族文化, 而苗语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少数民族开始主动地通过媒体语言来表现自己, 是一种由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的转变。30? ?民族研究?2008 年第 2 期基于苗语电视剧在这三个方面的意义, 本文将之称为? 苗语电视剧现象?。苗语电视剧为什么会在雷山出现? 为什么会受到苗族群众如此的欢迎? 当地人又是如何看待片中呈现的苗族文化的? 类似的苗语电视剧现象在黔东南这样的苗族聚居区有何影响? 它对苗语和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何启示? 民族地区

5、( 特别是以母语为生活用语的民族聚居地区) 应如何完善文化市场的开发与管理? 围绕着这些问题, 笔者分别于 2006 年 10 月和2007 年 8 月在苗语电视剧?金钱惹的祸?的诞生地贵州雷山县进行了两次实地调查, 本文即是 调查研究的成果。一、 苗语电视剧的出现苗语电视剧?金钱惹的祸?, 讲述的是雷山县报德苗寨的一对年轻夫妇阿富和阿科外出打工, 留下一个未满月的男孩交给老母亲抚养。在阿富和阿科外出打工的四年里, 老妈妈和孙孙 吃尽苦头, 最后老妈妈病倒在床。而这时, 儿子阿富和媳妇阿科从广东打工回来, 身上揣着两万块钱。儿子阿富主张赶快拿出钱送老妈妈进医院诊治, 但媳妇死活不肯, 夫妻俩为

6、此大吵一场, 未获结果。而后, 狠心的媳妇趁丈夫阿富上山砍柴之机, 在煮好的饭碗里拌上毒药拿给老 妈妈吃, 老妈妈吃剩下的, 又被孙子接着吃了, 结果造成祖孙俩的惨死。这部片子的主要拍摄者有三人, 其中导演兼主演文巧富是雷山县报德人, 1999 年毕业于 黔东南教育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另两位主要参与者王毅和李贤都是文巧富在黔东南教育技术学院读书时的同学, 三人均为苗族。王毅在凯里市的三棵树镇经营有一家店铺, 家里有三台摄像机, 平时帮人拍摄和制作婚丧仪式的纪念光碟。喜欢玩 DV 的文巧富、 王毅, 在学校读书 时就拍过一些短片、 小品、 MV。拍摄?金钱惹的祸?也是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几个年

7、轻人聚在一起, 闲聊中谈到拍摄一部反映当地苗族生活的电视剧。于是当天晚上, 文巧富匆匆编写了一个剧本草稿, 第二天拿着草稿就开始拍摄了。拍摄用的是王毅家的 DV 机, 取景就在雷山县 报德苗寨, 几个主要演员都是文巧富家的亲戚, 且都是身居山里的村民, 对话全部采用当地的苗语。由于大家齐心协力, 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拍摄。拍完后, 文巧富等人将片子经过简单剪辑, 刻成了碟子送给亲戚朋友看。 据文巧富介绍, 他的目的是想? 拍一部当地老百姓, 尤其是老人爱看的电视。之所以选择这一题材, 是考虑到现在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拍这部片子, 主要想在精神上教育 大家?。在电视剧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字幕

8、: ? 此故事教育人民要珍惜生命, 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不要为自身利益而丧失人性; 要学法、 知法、 懂法。不要为金钱触犯法律, 导致家破人亡。另外, 警示人们不要因为金钱而忘记亲情, 只有亲情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段话点出了这部电 视剧的主题思想。然而, 令文巧富等人没有想到的是, 这部电视剧流传到群众中后, 广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有些音像店看到有利可图, 不断地翻刻复制, 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在雷山、 丹寨、 凯里等县市都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该剧剧情生动, 立意鲜明, 也达到了制作者的目的, 在群众中起到了正面的教育意义。看完这部苗语电视剧, 有的观众声泪俱下, 泣不成声, 对祖

9、孙俩的遭遇抱以 极大的同情; 有的观众义愤填膺, 怒火冲天, 对凶狠毒辣的媳妇恨之入骨。凯里市舟溪镇营盘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 看过光碟后, 召集亲友和家人座谈, 告诫子孙后代:? 外出打工也好, 在家务农也好, 做生意也好, 有了钱要记情, 情是动物的本性, 更是人的本性, 不能有了钱就忘记31贵州雷山县苗语电视剧调查?父母, 忘掉亲戚朋友。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 都有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根源。笔者认为, 苗语电视剧之所以会最先在雷山县出现, 与当地苗族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近几年雷山县的文化发展, 尤其是围绕着旅游 经济而大力打造? 苗族文化中心?品牌的一系列活动密切相关。在全国几个苗族聚居区中

10、, 黔东南的苗族人数最多、 居住最为集中。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雷山县, 全县总人口 14. 92万人, 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2. 6%( 2003 年末 数) 。苗语是当地苗族群众的主要日常生活用语, 为典型的少数民族母语社区。尤其是最近几年, 雷山县大力宣传和发展以苗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业, 大打? 苗族文化中心?的品牌, 更增强了当地苗族的族群认同意识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在从贵阳经凯里到雷山的高速路上, 可不断看到醒目的旅游广告, 或是盛装的苗女手持牛角酒杯笑意盈盈, 或是青山绿水间的苗家寨子; 广告牌上印着极具诱惑力的宣传标语, 如? 人类 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 ?

11、 雷山?, ? 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 雷山欢迎您?等。此外, 当地政府还组织了苗族赛装会、 妇女文化传承技艺展示、 斗牛节、 苗年文化周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固然有文化保护的用意, 但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 打造浓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为 当地的旅游开发造势。艳丽的苗族服装、 精美的苗族银饰、 气势恢宏的芦笙队、 干栏式的吊脚楼, 这一系列典型的苗族符号, 不断地建构和强化了雷山作为? 苗族文化中心?的形象, 也促使当地苗族产生出一种文化自觉。?从雷山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 在贵州旅游产业、 民族文化保护、 博物馆建设等方面被当作成功典型广为宣传的郎德上寨和西江千户苗寨都坐落在

12、雷山县境内, 这两个景点都是到黔东南旅游的必去之地。以这两个景点为依托, 雷山县逐渐发展形成了以民族文化资源开发 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链。在 2002? 2006 年短短四年时间里, 游客总数和旅游收入分别由 4. 97万人次、 476. 7 万元上升到 21. 6 万人次、 4255 万元, 年均分别增长 34. 2%和 54. 9% 。?在黔东南的旅游核心区, 纷至沓来的游客带来了现代科技文化的产品和形形色色的文化。他们手中的 DV 机、 数码相机对于雷山的苗族而言, 由鲜见到见惯不惊, 尤其是青年人已能够很熟练地帮游客拍照片, 妇女、 老人、 小孩等也能很从容地面对镜头配合拍摄。他们在与游客

13、 的长期交往中, 已逐渐培养出? 拍?和? 演?两方面的能力。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发生碰撞的地区, 在不断的文化碰撞、 互融中, 最容易产生新的文化现象。正如前面所分析的, 在? 苗族文化中心?的环境里所产生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觉为苗语电视剧的出现做了心理层面上 的铺垫, 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现代科技产品的应用则使苗语电视剧的产生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才有了第一部苗语电视剧?金钱惹的祸?的诞生。32? ?民族研究?2008 年第 2 期?吴德海:?为雷山苗语电视剧进言?, 中国民族博物馆雷山西江分馆苗族文化研究年会交流论文, 2006年。2006 年 10 月, 中国

14、民族博物馆在雷山成立? 中国民族博物馆苗族文化研究中心?。此后, 当地政府开始不断地以? 苗族文化中心?来为雷山的旅游业做宣传。 ? 文化自觉?的概念是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费孝通认为: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 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 形成过程、 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 不带任何? 文化回归?的意识, 不是要? 复旧?, 同时也不主张? 全盘西化?或? 全盘他化?。相关论述参见费孝通:?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乔健等编:? 文化、 族群与社会的反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4 页。参见 2006 年雷山县? 政府工作报告?, 雷山

15、县人民政府网( http: / / www. ls. qdn. gov. cn/ Article _Show. asp?ArticleID= 2443) 。二、 对苗语电视剧的认可与质疑苗语电视剧?金钱惹的祸?拍出来后, 之所以能够迅速流传, 在黔东南地区广受欢迎,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 从内容上来看, 电视剧?金钱惹的祸?在选材上的成功是受到当地苗族群众普遍欢迎的最关键因素。雷山县苗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章先生认为, 这部片子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它的选材, 切入了社会最关心、 最热门的主题。现在, 在中国农村, 年轻人普遍在外打工, 只有老弱留守, 孩子没人管。在雷山县, 近两

16、年每年经邮局汇回来的款额达二千万元以上, 超过雷山县每年财政收入一倍多, 有很多人打一年工回来, 就可盖一座新木房, 或是购置沙发、 彩电、收录机等物品。?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年轻夫妇出外打工挣钱, 农村里? 祖孙留守?的现象非常普遍。?金钱惹的祸?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的社会实际问题, 直击人们的心灵, 因而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尤其是老人看了后, 大多情绪激动。原黔东南州副州长吴德海看后评论说,这部电视剧? 乡土气息浓郁,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深受群众欢迎?。?其二, 是雷山县近年来经济与日常生活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苗族社会中的生产结构和?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 同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电视机、 VCD 机、 DVD 机和卡拉 OK 等进入普通百姓家, 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在县城, 随处可见音响制品店和经营影碟出租的铺面。据雷山县广电局的统计, 目前, 雷山县的广电综合覆盖率达 90. 2% , VCD 机普及率达 70% 。在西江、 郎德等旅游村寨, 几乎每家都有一台电视机和 VCD 机。晚饭后收看电视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