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85331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刘启刚(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中文系,宁夏 银川 750021)当今时代,国际形势日益呈现政治多极化、 经济一体 化、 科技全球化的发展态势。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渐完善,出现了多种所有制与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格 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因此出现新变化,产生新 特点,进一步探究其变化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对 策,对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个人的社会地位、 人生目的、 意义的根本看法。目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是 好的,绝大多数人具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2、。但是,新的历 史形势下,其人生价值观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其主要 表现为: (一)价值主体自我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大学 生,人生价值取向倾向于集体主义。80年代的大学生在 反思和批判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由认识自我到崇尚自我, 追求 “自我设计” 、“自我实现” 、“自我价值”,大学校园弥 漫着强烈的 “自我” 氛围。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大 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的重要性,克服了 80年代大学生过分突显 “自我” 的倾向,在社会价值与自 我价值间寻找结合点,但自我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二)价值取向功利化。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大学 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他们在 “生活目标选择

3、” 、“职业选 择” 、“自我、 他人、 社会关系” 这三个维度上的价值选择, 总体上讲虽然没有放弃 “为社会做贡献” 、“个人利益服从 集体利益” 等集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但在碰到 “自我价值 的实现” 、“个人发展” 等个人主义价值观时,还是退居其 次,这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上表现得尤其突出。而且大学 生不再推崇无条件的、 绝对的 “为社会、 为他人服务”,而 倾向于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顾,利与义兼顾。对于金 钱、 知识、 权势、 职位这些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金钱的位 置,金钱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时通常是首选标准,这些都说 明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 (三)价值目标短期化。正确的价值目标应

4、该是将近 期目标与长期目标、 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结合起来,以远 大理想指导近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但是,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中,出现了一种淡漠远大理想,忽视社会目标 的现象。大学生中曾出现 “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 前途,有钱就图” 的说法,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渺茫。有关 方面曾在大学生中作调查,“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有一部 分人回答是 “毛泽东” 、“孙中山” 、“雷锋”,也有一部分人 回答是 “歌星” 、“影星” 、“父母” 、“自己” 、“比尔 盖茨” 等 等。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 的淡化,是价值目标选择短期化的一种表现。此外,大学 生热衷选择 “热门专业”

5、、“热门大学” 、“热门职业” 的现象,也是其价值目标选择短期化的一种表现。 (四)价值观认同多元化。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生价值观上奉行大一统 的 “主导价值”,社会成员所追求的是比较前卫的个体价 值。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多 种经济成份的存在,使大学生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观认 同。新世纪初,有关部门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现状作了 专题调研。其中一项,按 “利他性” 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 列出20世纪流行的8种类型的 “价值观”,进一步证实大 学生价值观认同呈多元化态势: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占37. 7 %;(2)主观为人为己,客观利人利

6、己占20. 8 %; (3)自我为中心,利己不损人占15. 9 %;(4)大公无私,舍 己为人占3. 8 %;(5)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占1. 2 %;(6)先 公后私,先人后己占7. 2 %;(7)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占10. 6 %;(8)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占2. 8 %。 二、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演变的原因 (一)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经济关系是决定社会发 展最根本的因素,它的变革必然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变革。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有极大的影响。一方 面,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独立的法制经济,通过等价交换 的原则,确认物质利益的局部性、 个体性,从而对大学生 的自主、 自立、 自强精神

7、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更能激励大学生转变观念。此外, 市场经济还拒绝了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宗法色彩的 人身依附和盲从意识。这些从深层次上引起了大学生人 生价值观的改变。 (二)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加剧,当代网络资讯的迅速发展,西方 的价值观逐渐地被输入到中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 是忠、 孝、 礼、 义。围绕着这些核心,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比 较注重门第等级,道德名誉,家庭利益以及小生产者的平 均主义。近代西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个人主义,主要指 个人奋斗、 个人独立、 个人自主、 个人的权利等范畴。围 绕这个核心,西方的价值观比较注重

8、天赋人权、 人的自由 平等、 自由竞争以及实效和功利。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 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其科学技术 和经济优势,不但向他国输出商品,也输出西方意识形态 和价值观念,迫使别人接受其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念。他 们以推行经济全球化为借口,打着 “全人类价值” 、“维护 人权” 等虚伪口号,把他们的价值观念、 人权标准、 甚至政 治制度强行外输,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三)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时代,大学生心理 因素得到迅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增强,使其价值观 具有明显的主体意识,引起大学生的沉思、 反省,注重评 价社会、 自我,要求获得社会的承认,更为主动,独立的从第

9、12卷第2期 2005年6月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AISHAN TOWNSHIP ENTERPRISE WORKERSUNIVERSITYVOI. 12 NO. 2Jun. 2005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中去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情感的丰 富,使大学生在对事物作价值评价时,喜欢和厌恶的情绪 色彩更浓厚。大学生意志的各种品质,如目的性、 坚毅 性、 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都得到较大的发展。这 些品质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 己实现某种价值的动机和目标。大学生思维的发展,使 其认识事物的意义、 价值、 功用等方面有了理性的思考, 对事物的价值取向,能从理性

10、的角度,作出合理的选择, 也能从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人生追求的价值目标。 三、 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第一,加强科学理论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 人生价值观。科学理论是大学生树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的 基础,是转变观念、 辨别是非、 武装头脑的强大思想武器。 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教育。二是要加强党的基本 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教育。三是搞好爱国主义、 集 体主义、 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四是加强形势 政策教育,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 科 学精神。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 历史进

11、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正确认识我国 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 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影响。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 观点和方法,分析各种问题。使大学生在树立远大理 想与科学的世界观的同时,树立起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坚持指导思想 “一元化”,反对指导思想 “多元化”,抵制拜 金主义、 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第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 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利益 主体的日益多样化,在价值观上必然会出现新情况、 新问 题和新矛盾,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就必须坚持江泽民同 志 “三个代表” 思想,以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12、根本利益” 为 原则,把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判断思想,行 动和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把国家和 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坚持国 家利益、 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这是新时期价值 观的基本点,也是大学生建立科学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导 向。 第三,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所产生的 价值观念冲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 观念。一是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价值观的 冲突,吸取传统价值观中的合理内核,剔除传统价值观的 消极成份。二是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价值观 冲突。经济全球化固然能促进全球经济文化社会的发 展,但这一进程中存

13、在深刻的价值冲突。经济全球化使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互利互补的一面,同 时也存在着经济利益的尖锐冲突。经济利益的冲突决定 政治利益的冲突。经济政治价值的冲突又伴随着、 渗透 着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观冲 突,大学生必须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正确认 识政治多极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冲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极 化受到了新霸权主义、 新殖民主义和新干涉主义的挑战。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与新霸权主义的矛盾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价值冲突问题。新霸权主义对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的价值基本的挑战,“人权高于主权” 论,“主权有限” 论特 别是

14、“为价值观而战”,使价值问题提升到军事、 战争的极 点。因此,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 霸权主义的新发展所提 出的一系列价值问题,需要在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 发展以及帝国主义的本性及其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科 学的分析,坚决抵制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的倾向。四是 正确认识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中的价值观冲突。经济全 球化、 政治多极化与文化的融合、 冲突是密切相关的。文 化融合与冲突的核心是价值的认同与冲突,是价值观的 一元性与多元性矛盾的表现。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是当今 世界的客观事实。如何正确认识、 把握和处理这种客观 事实,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文化价值 观,同时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

15、观,需要高校对大 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牢 固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第四,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推动大学生科 学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人们的心理特点要求智力因素与 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调发 展,知识因素与价值因素、 能力因素协调发展。但是,由 于种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前一 方面因素发展快于后一方面因素的状况。在高等教育 中,加强知识教育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过程特别是 认知过程的发展,价值观教育则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情 感过程,意志信念、 信仰和理想的确立以及心理特征如性 格、 气质、 兴趣、 需要、 动机、 个性等的养成

16、。因此,加强大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建立与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在大学 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 化,是指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 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 体文化。它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 精神境界,校风、 教风、 学风,思维方式、 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和习惯、 学 生社团及文化活动、 学校的环境布局与美化等方面。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要规范学校秩序环境,通过科学的管 理、 完善的制度、 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 活泼、 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二要 完善学校的人际和舆论导向以及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 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三是注重校容、 校貌的美化,向学 生传递现代化、 科学化、 民族化的信息,使之受到积极的 感染;四是要注重校园资讯网络的科学管理、 科学利用。 一方面利用网络传播信息,传递知识,弘扬科学人生价值 观念,另一方面有效制止一切危害大学生科学人生价值 观形成的信息传播。 第六,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