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走进百姓成为新风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5226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艺术走进百姓成为新风尚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艺术走进百姓成为新风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艺术走进百姓成为新风尚(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是一个大国的文学, 民族 众多、 边界辽阔、 话题多样、 视角多元, 在 新的时代背景与新媒体语境中, 也应该 能够容纳下更多文学史叙述的可能。 既 有的高校通行并谓为经典的文学史教 材, 在叙事编排上不外乎有 “作为文学观 念演绎的文学史” 、“作为时代肖像绘制 的文学史” 与 “作为经典作者与作品推介 的文学史” 这三种叙事逻辑。 如何在一个 集史学观、 方法论、 实践论甚至阅读史、 接受史为一体的完备的系统中, 完成一 种新的中国 “文学史” 的知识生产, 是新 时期中国文学史修撰的重要内容。 文学本来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门 类, 新时代语境下, 文学史观从文学的综 合特性出发,

2、抓住文学史生成机制的四 个主要范畴, 即文学作为媒介载体、 经济 实体、 社会机构 (书院、 电子书店) 和艺术 形式的系统, 确实值得借鉴, 也有利于社 会实践, 是否应该把文学的艺术发展、 进 步与社会历史的发展、 进步放在同一个 价值体系、 同一种理论框架内?当然, 当 我们呼吁一种社会视野中的文学整体观 时, 有这样一种论断认为, 这样容易导致 文学艺术 “边界” 的消失, 进而可能忽略 文学艺术自身的历史存在价值和客观发 展规律。对此, 我倒持乐观态度, 主张 “读屏时代” 、“弹幕时代” 里的大文学概 念, 一方面对简单扩充文学研究边界的 做法高度警觉, 另一方面对人为建构学 科壁

3、垒以及固守文学边界的看法也持一 定的反思态度。用整体观去绘制新的文学版图 意味着, 我们不得不思考文学的艺术精神与社 会发展是否同步。新一代学人的成长环境、 文 学阅读史是一个充满媒体变迁、 社会文化重新 被修订的时代, 文学史作为知识体系、 修养积淀 以及价值观示范需要与时俱进, 适应新的阅读 者的阅读需要与知识补给的需要。而且, 这种 重绘也意味着要对一种时代需要作出反应, 即 需要理解这个正在变化着、 充斥着商品、 广告和 影视的世界。 重新绘制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整体知识版 图, 需要我们能够破除一定的学科壁垒, 打通边 界, 反思 “边界警察” 意识, 具备如下几个问题向 度。 一是边地

4、视角。 中国文学作为大国的文学, 需要一种边地与中心互为补充的视角, 作为多 民族国家的中国, 存在一体格局中诸多的文化形态, 要构建多元一体的文学史理论框 架, 需要有文学整体观的思维指导, 不 但将各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还 要突出各自所属文化空间的特点。 譬如 完成一个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发展史 的工作, 实现一种共享的知识, 以此体 现民族、 国家的完整文学格局, 建构边 地与中心互动的文学史。 二是文化格 局。 文学史当然也是经验史、 文化史、 生 活史与一定时期的风俗史。 就中国而 言, 南北东西各个文化区域特点鲜明, 发展也不平衡, 东北、 闽台、 西南、 西北 文化生态迥然

5、不同, 如何从中国统一整 体的文化格局中去编写、 修订中国文学 史, 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 我特别希 冀能够看到一个具备 “文化科学” 史语 境中的当代文学史, 这使我们不仅能够 关注文学中的人学, 也能够关注到人学 背后的文化学。 三是社会视野。 文学的 本质是创新, 每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都 是从无到有的一个生产过程, 创造性是 文学的基本要求。 文学史的教学长期以 来主要侧重文学创作思潮的兴衰与文 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虽然作品的分 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在文学史的 时空框架中, 作品的讲析主要为了支撑 文学史的观点。 如果我们转换角度, 意 识到我们所培养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 学

6、生更多是从事文化生产、 管理、 服务工 作等, 我们将有可能为文学史的教学打开 一个新的空间。 对此, 我赞同许多学者、 专家提出的 “文学 生活” 的概念以及 “超文学” 的评价逻辑, 这背后 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阅读、 文学接受、 文 学消费、 文学选题策划、 生产与消费等活动, 也 牵涉文学生产、 传播、 读者群、 阅读风尚, 包含文 学制度与文学创造力之间的关系等, 甚至还包 括文学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辐射情 况。 专业的文学创作、 批评、 研究等活动, 广义而 言, 也是文学生活, 但专门提出 “文学生活” 、“超 文学” 这个概念, 是强调关注 “普通国民的文学 生活”

7、 , 或者与文学 有关的普通民众的 生活, 探讨如何通过 扩容文学研究的对 象, 进而扩大文学研 究的影响力。文学史应容纳更多叙述可能王敏责任编辑: 李晓晨新闻版邮箱: wybxinwensina com1949年9月25日创刊 ( 总第3855期 )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93代号1-10246每周一、 三、 五出版 (今日八版)2015年4月27日星期一WENYI BAO中国作家网网址http:/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让艺术走进百姓成为新风尚国家大剧院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百场演出活动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本报讯 (记者 徐健) 从城市最中心 到160里外的远郊区县, 从国家最高艺术

8、 殿堂到基层百姓的文化中心, 4月21日, 为了一个特别的 “艺术之约” , 国家大剧院 携手众多艺术家, 驱车赶往位于京郊的延 庆县, 为那里的群众送去了一场精彩演 出, 而这场演出, 也正式拉开了由中共北 京市委宣传部、 国家大剧院主办的 “深入 生活、 扎根人民国家大剧院百场演出 下基层” 活动的帷幕。从即日起, 国家大 剧院将推出覆盖全年的100场公益演出, 除走进学校、 社区、 企业之外, 艺术家们还 将深入远郊区县以及生产建设的第一线, 让高雅艺术沾上 “泥土芬芳” , 让艺术走进 百姓成为 “新风尚” 。 下午两点, 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及驻院演员金郑建、 刘

9、 嵩虎等组成的 “文艺小分队” , 准时出现在 延庆文化中心。从传唱久远的 大海啊故 乡 到脍炙人口的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 阳 , 从浪漫唯美的 让我们荡起双桨 到雄浑激昂的 我为 祖国献石油 , 艺术家们带来多首中国经典作品, 现场气氛 不断升温。迪里拜尔献上拿手曲目 冰山上的雪莲 七月 的草原 , 更是将演出推向高潮。看到观众们高涨的热情, 艺术家们纷纷走下舞台, 来到观众们中间唱起一曲饱含深 情的 思念 , 台上台下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 积 极发挥文化航母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方面降低门槛、 把观众 “请进来” , 一方面放下身段、 主动

10、“走出去” 。每年的五月音 乐节、 歌剧节、 舞蹈节期间, 大剧院都精心策划一系列 “走出 去” 的公益演出和艺术活动, 从学校教室到医院大厅, 从工 厂车间到地铁站台, 从商业中心到郊区空地都有大剧 院艺术家的身影。7年多来, 大剧院下基层活动已近1700场, 覆盖30余万市民群众。“以往下基层主要是艺术讲座、 大 师课, 今年则是将最生动、 最有舞台热度的公益演出带下 去。 ” 谈及此次下基层演出的特色, 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 表示, 与往年相比, 今年不仅演出规模扩大了, 还将呈现系 统化、 常态化、 精品化的特点, 打造全年持续不间断的文化 气象。 据介绍, 今年下基层的每场演出都经过

11、了精心设计, 可 以说是专为老百姓定制的公益文化服务。在节目组织上, 演出将以音乐会为主, 涵盖交响乐、 合唱、 室内乐、 歌唱家独 唱等多种形式; 在演出阵容上, 除了大剧院管 弦乐团、 合唱团以及驻院歌唱家, 大剧院还将 最大程度 “盘活” 艺术资源, 邀请中外艺术家 参与其中; 在内容策划上, 曲目选取市民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 并加入讲解寓教于乐。 让艺术在基层生根开花, 让 “深入生 活、 扎根人民” 成为新常态, 社会有需求、 百姓有期待, 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自成 立伊始, 国家大剧院就实施了高雅艺术 “滴灌工程” , 它所推动的 “走出去” 不是简 单、 机动的 “送文化” ,

12、而是深入、 长久的 “种” 文化。如从2011年开始在北京全市 建立 “歌剧兴趣培养基地” , 几年过去, 歌 剧基地学校数量不断增多, 截至目前已扩 充到 153 所学校。此次 “百场演出下基 层” 活动, 国家大剧院在体制机制上进行 了一次创新探索政府买单, 专业机构 提供文化服务, 老百姓受益。业内人士表 示,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院团单打独斗的 状态, 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让下基层 “常 态化” 。“可以预见, 常态化、 大体量的惠民 活动, 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维生 素” ,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表示, 通 过 “百场演出下基层” 大剧院将进一步推 动高雅艺术融入百姓生活,

13、 并发挥 “文化浸润” 作用, 润物细 无声地改变这个城市的文化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 国家大剧院今年举行的下基层艺术活 动, 特别注重参与性、 互动性。无论是公益演出和观众零距 离互动, 还是歌剧节让小学生登上大剧院舞台, 大剧院为普 通观众搭建起开放平台。正如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所说: “我们不仅要让艺术的种子落地, 更要创造条件让它生根发 芽、 开枝散叶。不仅要让文化普惠到每一个群众, 也要让他 们成为文化的参与者甚至创造者。 ”刘奇葆在河北调研时强调 重视和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阳光年华 首发: 展现劳动模范奋斗历程据新华社电近年来, 随着网络媒体非法转载他人作品现象的日 益突出, 权

14、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传统媒体对此反响强烈。为有效 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国家版权局近日在京发布 关于规范网络转载 版权秩序的通知 , 并与40余家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代表举行座谈。 通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了著作权法律法规中涉及 网络版权转载的几个重要问题, 包括界定时事新闻、 厘清法定许可不适 用于涉及互联网媒体的转载, 以及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和作品原意等问 题。二是引导报刊单位和传统媒体进一步改进内部版权管理工作, 特 别是针对报刊单位明确有关作品权属提出了指导意见。三是鼓励报刊 单位和互联网媒体积极开展版权合作, 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转载环 境。四是要求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

15、门加大版权监管力度。 在当日举行的 “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座谈会” 上, 与会媒体表示 将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版权局的监管工作, 北京日报和奇虎360分别 代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发布了维权声明和自律声明。当日,在国 家版权局相关部门的见证下,搜狐新闻与湖北日报、网易新闻与法制 晚报、腾讯新闻与光明日报、今日头条与中国证券报分别签订了版权 合作协议。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说, 此次通知的发布, 旨在切实 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下一步, 国家版权局还将 不断加强执法, 旗帜鲜明地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今年6月, 将启动 “剑 网2015” 专项行动, 重点仍在查办案件,

16、依法严打重罚, 让网络空间真正 清朗起来。 (姜潇)规范网络转载版权秩序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本报讯 (记者 王觅) 4月 23日至 24日, 江苏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江苏省作家 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 记、 副主席赵实,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 副主席钱小芊 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省人 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在开幕式上讲话。 赵实代表中国文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她 希望江苏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旗帜, 自觉担当起建设文化强省、 文化强国, 实现中 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希望江苏广大文艺工 作者努力追求德艺双馨, 自觉遵守文艺工作者职业 道德公约, 率先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 先行者、 先 倡者; 希望江苏省文联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自 身建设, 不断提高科学化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钱小芊代表中国作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说, 江苏是我国的文学大省, 当代江苏文学是中国 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几代江苏作家在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