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5844258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41 附件五: 附件五: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第三部分: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 242 第一部分:总 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 (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2007)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规范 (试行) (2007) 3 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以及全国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现

2、状等,客观反映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及微生物菌种资源数量、分布、利用和保护(藏)现状,分析与评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 4.1 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4.1 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243 4.1.2 确立调查区域 4.1.2 确立调查区域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3、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

4、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技术方案设计; (3)人员组织; (4)时间安排; (5)保障措施; (6)经费预算。 4.2 野外作业 4.2 野外作业 244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2.2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 4.2.2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 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

5、、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相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4.2.3 调查方法选择 4.2.3 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调查对象、 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调查前要依据调查方法制定各种调查表,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 4.2.4 调查时间和频次 4.2.4 调查时间和频次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 4.2.5 标本采集与记录 4.2.5 标本采集与记录 野外考察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 记录)

6、,并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记录时应尽可能记录各物种所有能观察到的形态、生物学现状和生态环境信息等。 4.2.6 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 4.2.6 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 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 245 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4.2.7 补点调查 4.2.7 补点调查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因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需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 4.3 内业工作 4.3.1 标本整理和鉴定 4.3 内业工作 4.3.1 标本整理和鉴定 野生大型

7、真菌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尽量鉴定到种,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 4.3.2 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 4.3.2 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 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他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 定位信息等,并绘制重要物种资源的分布图。 4.3.3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4.3.3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以标准格式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

8、晰和准确。 5 质量管理 5.1 质量检查 5.1.1 监督检查 5.1 质量检查 5.1.1 监督检查 项目组织部门和机构将组织各种类型的质量核查,对调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 246 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项目的任务设计及其实施进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正确性;调查表格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和文字资料。 5.1.2 工作汇报 5.1.2 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包括阶段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为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进程,进行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阶段

9、汇报主要是以简报等形式汇报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完成过半时,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汇报,并按时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数据。 5.2 项目验收 5.2.1 验收内容 5.2 项目验收 5.2.1 验收内容 (1)调查成果; (2)经费决算。 5.2.2 验收依据 5.2.2 验收依据 验收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调查规范所作的规定。 5.2.3 验收办法 5.2.3 验收办法 由调查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派人组织验收,形成由验收人签字和验收单位盖章的书面验收结论。与验收依据有明显差距的成果不予验收,责令限期修改、提高完善,并重新组织验收。 5

10、.2.4 验收时间 5.2.4 验收时间 247 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 5.2.5 验收报告 5.2.5 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内容应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人员组成; (3)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4)调查点的布设; (5)调查方法和时间; (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7)任务完成情况; (8)重要成果。 5.2.6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2.6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2.6.1 编写内容 (1)前言 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 b.调查范围; 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 d.调查方法和时间; e.前人工作基础; 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 g.重要

11、成果。 (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 248 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 (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a.资源综合评价 b.物种概述 (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 (5)主要参考文献 (6)各种附件资料 a.物种名录; b.物种资源分布图; 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 (7)磁盘资料 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 3-5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 500 万)及 GPS 数据等。 5.2.6.2 编写要求 按照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规范、计划的规定,对已有文献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

12、分、文字精炼,必要时配加图表。 5.2.6.3 完成时间 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限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3 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5.3.1 归档内容 5.3 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5.3.1 归档内容 (1)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以及上级有关文件; 249 (2)外业调查原始资料及验收结论; (3)调查资料报表; (4)调查成果报告; (5)成果验收结论; (6)经费结算报告。 5.3.2 归档要求 5.3.2 归档要求 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部门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确保材料内容齐全,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 5.3.3 归档时间 5.3

13、.3 归档时间 调查成果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完成。 250 第二部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规范 (试行) (2007) 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 (2009) 3 范畴和术语 3.1 微生物菌种资源 3.1 微生物菌种资源 是指人工可以培养、可持续利用的、有一定科学意义、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 4 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4.1 调查对象 4.1 调查对象 包括各种

14、保藏的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按主要涉及的行业分为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林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医学微生物菌种资源、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等。 251 4.2 调查要求 4.2 调查要求 (1)以菌株为单位,每个菌株应有明确不同的特点。 (2)凡已鉴定过的、具有种名的菌株和科学上或实际中较为重要的、具有某种重要特性的、已鉴定到属的菌株,均应填写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表(附表2)。其他菌株则只按用途或特性统计数量,反映在附表1中。 (3)通讯调查和现场考察相结合。 (4) 形成调查微生物菌种资源清单, 提出综合的调查分析报告。 4.3 调查内容 4.

15、3 调查内容 (1)种类:微生物菌种的种名(中文名和拉丁学名) 、指出菌种的分类地位(界、门、纲、目、科、属) ; (2)菌株编号:每个菌株的编号,载入正规目录的菌株用目录中的编号,否则使用菌株原始编号; (3)菌种特点:简要说明菌种(菌株)的主要特点; (4)用途:指出被调查菌种(菌株)的主要用途; (5)原产地:菌种的原产地,包括省级、县级行政区划,国外的指明国家或地区; (6)菌种来源:菌种的最初来源,指明自主分离或引进单位; (7)分离基物:菌株分离基物的名称,若是生物体写明物种名称并描述分离的具体组织部位或器官; (8) 保藏方法及备份状况: 保藏被调查菌种用的具体保藏方法,如油管法

16、、低温冷冻干燥法、液氮法、超低温冻结法、低温斜面法 252 等,及相应备份数量; (9)保藏条件:包括保藏场所、保藏设备的状况,如低温库、冷藏箱、冰箱、普通储藏室等; (10)更新周期:保藏菌种的检查与转接更新周期、最近更新时间等; (11)参考文献:指出与被调查菌种有关的原始性文献,包括论文著作、专利、成果以及菌种目录等。论文著作信息包括作者、题目(或书名) 、刊物(或出版社) 、年、卷(期) 、页码;专利信息包括专利名称和专利号;成果信息包括获奖名称与级别或成果名称与鉴定单位; (12)利用现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4.4 调查方法 (1)通讯调查 4.4 调查方法 (1)通讯调查 以通讯方式,请被调查单位人员填写有关调查表格(见附表 1、附表 2) ,附表 1 每个被调查单位填写 1 份,附表 2 每个保藏的微生物菌株填写 1 份。为操作方便,实际工作中附表 2 为 Excel 表格形式。 (2)现场考察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