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40839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积累运用(32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伫(ch)立晕(yn)圈恹(yn)恹潜滋暗长(qin)B、笃(d)信裨(b)益秀颀(q)强(qing)聒不舍C、毋(w)宁迸(bng)溅宽宥(yu)大义凛(lng)然 D、古刹(ch)啁啾(qi)棱(lng)角拈轻怕重(ni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初三(1)班学习氛围浓厚,同学间相互不

2、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B、父母对小明的关爱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C、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D、新开的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济济一堂,琳琅满目,去过的顾客都非常满意。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通过参加“诵读经典”读书活动,使我们的心跟着文字一起跃动。B、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C、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D、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月的扬州花香满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是(2 分) ( )A、 “鲁迅从年轻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 ”这

3、个句子的主干是“鲁迅立下志向” 。B、 “波涛汹涌” “独立完成” “杨柳青青” “健康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同。C、 “幻灭” “莫名” “情愿” “意图”都是动词。D、 “只有每一个扬州人都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 ,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它迷人的魅力。 ”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河中石兽这篇说理短文出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2B、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本文从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

4、深刻的人生哲理。C、 纪念白求恩一文采用了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表达方式。D、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选自散文诗集春天的旋律 ,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 “即将来临” “逼近之时”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书写,4 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 lin y,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 s 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 z 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7、默写。 (每空 1 分,共 9 分)(1)塞下秋来风景异, 。(2) ,小桥流水人家。(

5、3)千里马常有, 。(4) ,非宁静无以致远。(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6)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 ,却上心头。(8)一堆堆乌云,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8、语文综合实践。 (8 分)【活动一】走进名著。 (5 分)“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志宇轩昂,胸襟秀丽。 ”这段话描写的是谁?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 分)梁山有三位女性英雄,请写出两位(绰号及姓名): 、 。 (2 分)口语交际(3 分)3临近中考,小明同学却常在课堂上偷看水浒传 ,作为同桌的你该如何劝说他?二、阅读理解(55 分

6、)(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9 题。 (6 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释】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9、请你借助合理想象描绘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画面。 (3 分)请你结合诗的最后两句,谈一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15 分)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

7、,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选自韩非子和氏 )楚山:山名。即荆山。刖: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4 分)及厉王薨( ) 王以和为诳( ) 4此吾所以悲也( ) 遂命曰( ) 11、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泪尽而继之以血A、马之千里者(马说 )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沿河求之(

8、河中石兽 )12、翻译下列句子。 (6 分)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13、 马说与本文通过“识马” “相玉” ,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3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 1418 题。 (18 分)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

9、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 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 (刘向说苑 ) 。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5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 “学则正,否则邪” (扬雄法方学行 ) ;“学则治,不学则乱” (黄宗羲明儒学案 ) 。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

10、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 239 名“”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

11、说话” (笛卡尔语) , “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雨果语) 。 “腹中有书气自华” ,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

12、进行“以德治国”的。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分)15、试阐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16、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17、请你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段的论据。 (4 分)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618、 “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5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 1922

13、 题。 (16 分)听雨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 ,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

14、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 ”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 ,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