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3298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旅游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旅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 12 月 12 日 星期二责任编辑 / 杨波 排版/钱军校对/郑雯B/08 文化旅游踏访铁铜乡金沙滩枞阳县铁铜乡位于江心洲上,每年长江枯水季节,境内便现出一片广阔的沙滩,被誉为枞阳的 “ 小海南” 本报记者马卫东 知晓枞阳县铁铜乡金沙滩,源于几年前枞阳小伙子高斌创作的 沙洲 情歌,歌中描述的沙滩美景让记者神往,因而萌生了探访铁铜乡金沙滩 的念头。 12 月 7 日下午,趁着到枞阳县采访的间隙,记者一行来到枞阳县 铁铜乡,探访被誉为枞阳 “ 小海南”的铁铜乡金沙滩。 铁铜洲是长江中的一个江心洲,从枞阳县城向西南方向进发,沿着大 堤行驶一会儿,赶到了一个名叫和平渡口的地方,这是进入铁铜

2、洲的主要 渡口。 初冬季节,水位已经回落,裸露出片片斑驳的江滩,江面显得有些狭 窄。 江堤上的芦花片片,随风摆动颇为婀娜。 听说记者要去踏访金沙滩,正 在等候轮渡的乡亲们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起来,言谈之中透着些许的自豪。 过了渡口,沿着一条乡间水泥路,记者一行驱车赶往金沙滩。一路上, 但见房舍错落,绿树掩道,阡陌纵横,菜畦栉比,好一派田园风光。 车行途 中,有一片绿意盎然的苗木林,大家情不自禁停车欣赏。 随行的铁铜乡政 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片绿色植物叫香榧,香榧林是该乡实行土地流 转引进的特色种植项目之一。 该乡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亚 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耕地 95%以上是沙地,适宜

3、种植棉花、蔬菜、油菜 等作物,也适宜种植黄蜀葵、瓜蒌、葛根、薄壳山核桃等特种经济作物,目 前规模较大的基地有蔬菜基地 220 多亩、香榧育苗基地 100 多亩、葛根 基地 1000 多亩。 踏上江堤,沿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道,穿过一片茂盛的防护林,一片 广阔无垠的沙滩出现在记者的眼前。 放眼望去,但见沙滩地势开阔起伏, 表面似有波光粼粼,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发出金色的光芒,很有大漠风 情的壮美。沙滩沿着江堤伸展,与江水连成一片。加上江岸绿树的衬托,以 及几汪碧水、片片绿林的镶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沙滩又多了一份生 机、一份灵动。 踏上金沙滩,脚踩着细软的江沙,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吹拂 着微寒的

4、江风,顿感心旷神怡。 沙滩上,那经过江水冲刷的沙纹随处可见, 层层叠叠,深深浅浅,形状各异,似在述说着岁月的变迁与律动。 隆起的沙 丘,凹陷的沙坑,错落相间,颇有大沙漠的风格。 更有那一汪碧水中的 “ 小 岛”,沙纹如梯田层叠。 岛映水中,水衬倒影,别有一番风味。 据当地人介 绍,沙滩每年的形状都不一样,风景也各有千秋。 沙滩与江水共生,与周围 环境相融,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置身其中,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记者感受着这难以言表的美,早已忘记了连日来的疲劳,忘记了 纷扰的杂念。 铁铜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铁铜乡金沙滩是受长江江水长期冲刷 所成,整个沙滩约有 4000 多亩,三面环

5、江。 沙滩不仅广袤,也是个天然 氧吧。 由于沙滩位置较低,汛期便被江水覆盖,每年仅有 4 个月左右的 时间可供游人登上游玩。 在此期间,每到周末,都有很多游人登上沙滩 观光游玩。 为开发金沙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动铁铜乡的乡村生态 休闲旅游发展,该乡把此处纳入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邀请专业设计单 位进行了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沙滩品位,以吸引更多游客前 来观光、游玩。 下一步,该乡将通过举办沙滩节、风筝节等活动,提高铁 铜金沙滩的知名度,打好该乡的旅游牌,通过旅游产业的做大,带动群 众脱贫、致富。走进南泉古村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有着悠久历史 文化和秀丽的风光, 它规模不大, 面积只有

6、7.81 平方公里,原属池州管辖,上世纪七十 年代初划归铜陵市。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 南泉村曾是池州通往外地的重要商道,商贾 名士纷至而来,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传播途 径。 南泉村是古老的,村边的始建于唐贞元 十一年 ( 795 年)、后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如今正在遗迹上重建的千年南泉禅寺映证 着它久远的历史。 南泉古村依山而建,绿树 掩映着山村,显得格外幽静。 沿着村内碎石 铺成的小径蜿蜒前行,聆听着自己行进的足 音,仿佛进入了历史的时光隧道。 这里不仅 有典型的徽派古民居,还有规模较大的吴氏 宗祠。 斑驳的墙体爬满了粗大翠绿的藤条,飞檐上生长着不知名的杂树, 不知道经历了 多少风霜雪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这里也是 洒下热血的土地, 曾经在这里与敌人 浴血奋战,巩固革命政权之后,还专门在这里 设立了一个征税点, 为的发展壮大发 挥出作用。老屋门楣上的那颗五角星,似乎也 在讲述着红色的历史。 南泉古村绿水环绕,村边的老浒洞里汩汩 流淌的清澈泉水冬暖夏凉,几位村民一边洗刷 家什,一边在叙家常,不时传出快乐的笑声。南 泉古村在保留着历史与人文内涵的同时,又紧 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步建设成为新时代的美 丽乡村,2006 年成为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工 程的 “ 示范村”之一,越来越焕发出生机和活 力。 吴丽萍 本报记者 任勇 摄影报道南泉村民居。南泉村村貌。曾经的征税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