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829676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良种良法配套, 才能更好地发挥优良品种的高产效应。近年来,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主要推广了密植型玉米品种,通过推广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2008 年, 由省科委组织国家支撑计划玉米专家对小店区刘家堡乡西草寨村 2.196 亩大丰26 号玉米示范田进行了全田实收测产,亩产达 1149.3 公斤, 创山西省玉米高产纪录。2009 年, 南马村千亩以上玉米丰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 753 公斤, 较其他玉米亩均增产 50 公斤以上,创造了近年来小店区玉米亩产最好成绩。一、 选地与整地选地。选择土壤 pH 值 6.57.0,有机质含量大于 1.0%,全氮含量大于0.05%, 速

2、效磷 (P2O5) 大于 20 毫克 / 公斤, 速效钾大于 120 毫克 / 公斤, 耕层深度大于 20 厘米, 保水保肥, 排灌条件较好的中、 上等肥力的地块, 同品种连作周期不超过 2 年。整地。秋整地。北方属干旱半干旱地区, 降水少, 又常发春旱, 必须做到春墒秋保。前作收获后要秋耕冬灌,及时灭茬施肥, 耕深 1825 厘米, 做到根茬翻埋良好, 每亩 12 吨有机肥和化肥总量 80%的氮肥, 全部磷肥、 钾肥, 一同翻入土层中。耕后及时耙、 压, 注意保墒, 达到平、 松、 碎、 齐、 净的标准。春整地。在秋季达到可播种状态, 春季要尽早耙地保墒。秋翻地后, 早春待土壤化冻 15 厘

3、米左右时, 及时进行耙、 耢、起垄、 镇压相结合的保墒措施, 每亩用100 克禾耐斯兑水 50 公斤, 喷后及时深耙 810 厘米, 以形成药土层, 防止病虫害发生。 秸秆还田, 提高土壤肥力。 提倡秸秆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在玉米收获后, 机械粉碎抛撒在地表, 同时灭茬进行深翻, 增加土壤中钾的含量。二、 种子处理晒种播种前种子处理对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至关重要。 播种前 35天选无风晴天, 把种子摊开在干燥向阳处晒 23天。 通过晾晒能增强种皮对水分和空气的渗透性, 促进酶的活性, 可提高种子发芽率 5%以上, 提早出苗 12天。种子包衣要选择通过绿色环保标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 以防治

4、地下害虫及丝黑穗病。三、 播种及施肥播种种植形式。 清种是全省玉米大面积生产田最基本、 最主要的种植方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 将玉米与小麦、马铃薯等矮杆作物以 31、41 或 62 的比例间作。播种期。春季, 当 510 厘米地温达 1012时是玉米播种适期。山西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播种方法。采用机械播种, 速度快、 质量好, 可缩短播期。机械播种作业时, 开沟、 播种、 覆土和镇压等连续进行, 利于保墒。播深 25 厘米, 做到播种深浅一致, 覆土均匀。当土壤含水量不足 18%而抢墒播种时,采取深开沟、 浅覆土、 重镇压, 一定把种子播到湿土上。播种量。根据土壤质地、整地质

5、量、土壤墒情、播种时期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机械播种,每亩播种量 2.33.0公斤; 开沟播种, 每亩播种量 2.02.5 公斤; 精量播种, 每亩播种量 1.01.2 公斤。留苗密度。高肥地块,亩保苗45005000 株 ; 中 肥 地 块 , 亩 保 苗40004500 株;肥力差的地块,亩保苗35004000 株。施肥底肥。 每亩施优质农肥30004000 公斤 (根茬、 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或腐熟还田) ,硝酸磷肥 50 公斤, 结合秋翻地或整地一次性施入。追肥。玉米拔节期, 在距植株根系 1015 厘米处, 采用刨坑深追和垄沟深追的方法, 亩追施尿素 30 公斤, 追肥深度为 1215 厘

6、米。四、 田间管理早间苗定苗早间苗避免幼苗互相争夺养分和水分, 减少地力消耗, 有利于培育壮苗。间苗过晚, 苗大根多, 容易伤根或拔断苗。适宜的间苗、 定苗期为幼苗 3 叶时间苗, 45 叶时定苗。 留大苗、 壮苗、 齐苗, 不要求等距, 但要按单位面积保苗密度多留一成苗,以便追肥前去掉弱、 小、 病、 杂苗时备用, 以保证定足苗。化学除草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 (或异丙甲草胺) 混合兑水,在玉米播后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进行土壤喷雾。干旱年份或干旱地区土壤处理效果差, 用莠去津类乳油兑水, 在杂草 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在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反之使用低剂量,苗带施药按施

7、药面积酌情减量。施药要均匀, 做到不重喷、 漏喷, 不能使用低容量喷雾器及弥雾机施药。玉米与其他敏感作物间作地块禁用。中耕锄草中耕要结合锄草进行, 最好在幼苗期、 拔节期和孕穗期各锄草 1 次,杂草多的情况下可锄草 2次。苗期中耕可消除土壤板结、 消灭杂草, 对调节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有重要作用。当幼苗长到 23 叶时, 进行深中耕, 中耕深度 2025 厘米。病虫害防治北方玉米主要病虫害是丝黑穗病、 小地老虎、 黏虫和玉米螟。对丝黑穗病, 使用戊唑醇种衣剂拌种, 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出苗后发现田间有小地老虎为害迹象, 要及时使用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按说明书兑水, 使用喷雾器进行灌根防治; 玉米大喇叭口期, 把呋喃丹颗粒剂农药,按每株 810 粒均匀撒于玉米心叶内, 具有明显的防治黏虫和玉米螟效果。收获玉米生理成熟后 710 天为最佳收获期, 一般为 10 月 1 日左右收获。玉米要及时扒皮, 促脱水、 防霉变。密植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张福娥(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致富天地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