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岩和角砾岩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2950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砾岩和角砾岩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砾岩和角砾岩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砾岩和角砾岩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砾岩和角砾岩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砾岩和角砾岩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砾岩和角砾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砾岩和角砾岩(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粗碎屑岩(砾砾岩和角砾砾岩)BrecciaConglomerate粗碎屑岩n主要由2mm( 30%)的碎屑颗 粒组成的岩石。粗碎屑岩1. 一般特征 2. 分类与主要类型 3. 粗碎屑岩的研究方法与地质意义1. 粗碎屑岩的一般特征成分特征n 以岩屑为主,可有少 量的矿物碎屑;n 基质有泥质和砂质;n 胶结物:方解石、二 氧化硅、氢氧化铁等 。构造特征n叠瓦构造(迎流 叠瓦)n扁形砾石彼此叠 覆,最大扁平面 向源倾斜。 n在强烈水流冲击 下,砾石呈叠瓦 状排列才最为稳 定。结构、颜色、产状n 结构n颗粒粗、填隙物粗n结构成熟度一般较低 n 颜色n多样,易氧化而呈红色 n 产状n巨厚砾岩岩系n夹

2、层n薄层透镜体n局部堆积形式2. 分类与主要类型5种分类方案根据砾石圆度分类 n砾岩、角砾岩 根据砾石大小分类 n巨、粗、中、细砾岩 据砾石成分分类 n单成分、复成分 根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 n底砾岩、层间砾岩、层内砾岩 成因分类 n滨海砾岩、河成砾岩、洪积砾岩、冰川角砾岩、滑 塌角砾岩、岩溶角砾岩等按砾石圆度的分类n砾岩(Conglomerate) n砾级颗粒中圆状和次圆 状砾石含量大于50%。n角砾岩(Breccia) n砾级颗粒中棱角状和次 棱角状砾石大于50%。n 砾岩和角砾岩之间存在着 过渡的岩石类型,可称为 砾岩角砾岩。砾岩与角砾岩n 成因n砾岩一般都是沉积作用形成的;n角砾岩

3、除了沉积成因以外,还可由构造作用(如断 层角砾岩)、火山作用(如火山角砾岩)或化学作 用(如洞穴角砾岩和盐溶角砾岩)生成。n 分布n砾岩比角砾岩常见,而且可以呈巨厚层出现;角砾 岩厚度不大,但具有更明显的成因意义。按粒度分类n细砾岩、中砾岩、粗砾岩、卵石砾岩和 巨砾岩根据砾石成分的分类n 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n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n 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 n砾石成分复杂,各种类型的砾石都不超过50%。n 砾石成分的简单和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生 成条件。如洪积和河成砾岩的砾石成分大都比较复杂 ,海湖滨岸砾岩的砾石成分大都比较简单。除此之外 ,它还取决于来源区的母岩性质

4、。单成分砾岩和角砾岩n 石英岩质砾岩n砾石成分为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物碎屑(石英岩和 隧石等),细砾岩时可以是石英,代表改造作用比较 彻底的产物。一般分布于地形平缓的滨岸地带。n砾石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并受波浪反复地冲刷磨蚀, 不稳定组分消失殆尽,只剩下磨圆度好及稳定性高的 组分。n 石灰岩质角砾岩n侵蚀区不坚固的岩石遭受破碎,就地堆积或短距离搬 运快速堆积形成。如由石灰岩碎屑组成的近岸陡崖堆 积、在坡脚下的堆积以及生物礁旁的堆积。复成分砾岩和角砾岩n 分选通常不好,磨圆度 不高,层理常不明显。 它们多沿山区呈带状分 布,厚度变化大,为母 岩迅速破坏和迅速堆积 的产物。n 成因类型很多,以造山

5、期后的河成砾岩及山麓 洪积砾岩分布最广。据砾岩在剖面中的位置分类n底砾岩 n层间砾岩 n层内砾岩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n 位于海侵层位的最底部,分布于侵蚀面上,与 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为海进开始 阶段的产物。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n特征n成分一般比较简单,稳定性高的坚硬砾石较 多,磨圆度高,分选性好; n杂基含量少,主要是砂质粉砂质成分,这 表示它们经历了长距离的搬运。层间砾岩n 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之中,不代表侵蚀间断, 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n 特点n砾石成分中可有软的不稳定岩屑,有时,这些岩屑 是主要的,如石灰岩、粘土岩及弱胶结的粉砂

6、岩等 岩屑,磨圆度差,杂基成分复杂,它们通常是当地 岩石边冲刷、边沉积的破坏产物。层内砾岩n 岩层在准同生期尚处在半固结状态时,经侵蚀破碎和 再沉积而成的砾石沉积物,再经成岩作用而成的砾岩 。确切地讲应属于内碎屑,故又称为同生砾岩。n 砾石成分单一,未经搬运或搬运距离很短,只有轻微 磨损,并一般限于单一的沉积环境内,厚度通常几厘 米,最大可到1-2m。n 层内砾岩在碳酸盐岩中分布普遍,如竹叶状砾屑石灰 岩;在砂岩内的泥页岩碎屑也是很常见的,其中泥页 岩砾石通常呈薄片状或板状“漂浮”在砂质的基质内, 并出现在砂、泥岩互层剖面的砂质层底部。层内砾岩的成因n 由浅滩或暂时的水退所形成。 n干燥作用产

7、生泥裂泥裂层被洪水淹没并扰动产生 碎屑再沉积。产于红色层系内的泥页岩碎屑并伴 有泥裂发育带和滨线特征者多属此类。 n 由于沉积物在水下发生滑动或坍塌形成。n特点是板状碎屑扭折显著且分布杂乱。角砾化的层 内砾岩可追踪到具有显著变形褶皱和扭曲的地层。 n 风暴浪打碎早期形成的半固结岩层并原地或就 近堆积下来形成 。按成因分类n 沉积成因 n风化残积砾岩 n洪积砾岩 n河成砾岩 n滨岸砾岩 n滑塌角砾岩 n冰碛砾岩 n同生(角)砾岩 n 非沉积成因 n断层角砾岩、岩溶角砾岩残积角砾岩(砾石级风化壳)n 母岩风化的碎块原地 堆积而成。n 特点n砾石无分选和磨圆, 成分单一。n沿剖面向下过渡为下 伏母岩

8、。滨岸砾岩n 形成于海或湖的滨岸地带,由河流 搬运来的砾石沿海(湖)岸、经海 (湖)浪作用长期改造而成。n 特点n颜色以浅色为主;成分单一,稳定组分 硅质砾石多,成分与结构成熟度高。n叠瓦排列:砾石长轴平行海(湖)岸线 ,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湖)。n有时含生物碎片;砾岩体层位稳定、分 布较广。河成砾岩n 常见于山区河流中,多位于河 床沉积的底部。砾石成分复杂 ,常可出现由各种岩石成分组 成的砾石;杂基中具大量石英 、长石、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 和泥质混入物。n 砾石最大扁平面向源倾斜,呈 叠瓦状排列,倾角较大,一般 15-30;长轴大部分与水流方向 垂直,但近岸处多与岸边平行 。n 河床砾岩化石少

9、见,有时可 见大的硅化木。一般多呈透 镜体出现,其底部可见冲刷 现象,有侵蚀切割下伏岩层 的痕迹,呈不平坦的冲刷面 。河成砾岩n 前述砾岩的砾石排列定向性只限于一般的稳定 河流中。n湍急的山间河流中,砾石定向方式有所不同,其特 点是砾石长轴平行水流分布,最大扁平面或者向源 倾斜,或者与水流方向一致。至于在洪水期密度很 大的混浊河流中,则完全不出现叠瓦状构造,砾石 多以直立状排列为特征。洪积砾岩n 山区洪流在流出山间峡谷 进入平原时,流速骤减, 致使携带的碎屑物质快速 堆积而成。n 特点:沿山麓分布,厚度 巨大;砾石粗大,分选很 差,磨圆度很低;填隙物 多为红色。岩体多呈透镜 状和楔状体。冰川角

10、砾岩(冰碛岩)n 成分复杂,分选极差,大 的砾石和泥砂混杂;有时 砂泥含量甚多,砾石含量 不超过50,与滨海(湖 )砾岩相比,具有较多细 粒填隙物。 n 砾石多呈棱角状,表面常 有丁字形擦痕。砾石排列 极为紊乱,最大扁平面的 倾角很大,甚至直立。 n 层理不清,常呈块状。滑塌角砾岩n 在地形陡峻地区的边界地带, 由于某种地质营力作用发生崩 塌,或沿斜坡发生地滑而形成 。n 棱角状角砾和磨圆砾石可同时存在,这是由于陡崖崩 落下来的已固结的岩屑多呈角砾状,而当发生水下滑 动时携带来的半固结底部沉积物很容易成为磨圆砾石 。此种角砾岩如分选性很差,砾石大小极不一致,由 很小的到直径可达几米的都有,厚度

11、变化大,常呈透 镜状岩体产出。岩溶角砾岩(洞穴角砾岩)n 角砾岩的形成与下伏物质(如膏盐层)被溶解以及上 覆地层的坍塌作用有关,尤其是石灰岩的坍塌。在地 下水活动的石灰岩发育区,常见由溶洞顶壁垮塌堆积 形成的角砾岩。n 特点:n有固定层位,角砾岩层厚度变化很大,由几厘米到 十米或者更厚角砾岩层顶、底界特别是底界很明显 ,一般在深处被膏盐层所取代;n角砾常为高度棱角状的板状碎片及各种大小的石灰 岩块,成分单一,毫无分选;杂基仍是碳酸盐质的 或是风化的红土物质。3. 粗碎屑岩的研究方法与地 质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意义n岩石学意义 n推断陆源区位置和性质 n划分对比地层 n推断古岸线、古河床位置 n根据扁平砾石倾斜方向确定古流向 n实际意义 n油、气、水的储集岩 n矿产、建筑材料 复习题n粗碎屑岩、砾岩、角砾岩的概念 n砾岩的一般特征 n主要的成因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