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28535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广西桂梧高中广西桂梧高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命考试时长:90 分钟 总分 100 分)一、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2.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3. 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

2、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4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 。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封建地主阶级的抵制作用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5.李鸿章曾指出“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A富国强兵,谋求发展 B同心协力,精益求精C重用人才,创办企业D改革政治,融入世界6.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3、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3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D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7.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2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8. 1979 年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 万千

4、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9.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A上海浦东B海南特区C港澳特别行政区D深圳特区10.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大会A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1. 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中国

5、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B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12辛亥革命之前, “太太”一直用于称呼官员的妻子;而民国时期, “太太”成为上流社会和平民百姓共同青睐的称呼。这种变化体现了A传统礼俗消失 B科学知识普及 C平等观念传播 D妇女地位提高131865 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 年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诞生。这- 3 -些交通事业的进步主要是由于A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B洋务运动的推动C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收回路权运动的开展14竹枝词中这样描述近代上海的新鲜事

6、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C近代通信技术传入中国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1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 B晚清 C民国 D新中国16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A “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B “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 “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 “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17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

7、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西班牙A当地盛产白银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C不用白银做货币 D积极参与早期殖民掠夺1817 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 ,荷兰成为“模范国家” 、 “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 17 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19. 16 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 17 世纪,欧

8、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三角贸易 D商业危机20.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4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21. 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针,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并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9、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C.英国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工人勤奋劳作使贫富差距缩小221876 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A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美德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2319 世纪中期,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能放心使用复杂的机械,因为他们知道,用电报告知所损坏的机械上任何部件的号码,便可很快获得新的部件并自己完成更换。这主要得益于A新信息技术的出现B新交通工具的发明C农业机械化的普及D标准化生产的形成24.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

10、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2519111913 年间,英国 25 岁以上人口中,4.93%的人拥有 60%以上的财富。在德国,1911 年时 3425 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 532 万马克。材料反映出A英、德两国尚未采取济贫措施 B主要大国之间的经济差距C当时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1879 年 12 月 21 日,纽约先驱报一篇报道写道:“电流,不用煤气,不出火焰,价比油廉,然

11、而却光芒四射。”此文最有可能报道的是A电灯的研制成功 B发电机的研制成功C电话的成功发明 D汽车工业的兴起27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 5 -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 。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28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说明铁路发展A促进了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 B冲击了当

12、时的社会关系C彻底结束了英国的贵族制度 D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2919 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 ,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但同时“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已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已进入了城市。 ”这些现象反映了美国A工业革命的成就和问题B城市化进程的加速C社会治安逐步失控D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中心30下面表格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时间英国美国德国1860 年27.59.161900 年191312A经济危机的影响B世界市

13、场的形成C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 “律例” “典章”或“车服制” “舆服制” “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材料二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康有为 1898 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

14、断发易服改元折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 ,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6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2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5分)(3)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趋势?(3 分)32 (18 分)1500 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 2材料二 1750 年英国人口有 1050 万,1850 年为 2750 万,1851 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 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