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向对称式 (1)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14KB
约8页
文档ID:4582754
双向对称式 (1)_第1页
1/8

公共关系的发展,,单向吹嘘式的公共关系(公众该死的时代):菲尼斯·巴纳姆单向传播式的公共关系(公众应被告知的时代):艾维·李双向沟通式的公共关系(相互理解的时代):爱德华·伯纳斯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相互调整的时代):斯科特·卡特李普和阿伦·森特,双向对称理论,美国学者卡特利普(S.Cutlip)和森特(A.Center)先后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咨询》、《当代公共关系导论》等著作在1952年出版的《有效公共关系》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他们认为:公共关系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组织与公众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公共关系就是:一方面把组织的想法与信息传播给公众;另一方面把公众的想法与信息反馈给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双向沟通,从而产生对称平衡的良好环境 “双向对称”模式迄今仍然属于现代公共关系活动采用的基本模式”,,卡特利普和森特的《有效公共关系》一书,核心思想是“公众导向”,他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它用以建立和维持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互利关系,该书被誉为“公共关系圣经”和“现代公共关系思想的基础”双向对称”模式超越了原来的“单向沟通”模式,科学地界定了公共关系“传播沟通”上双向互动特征,从而把“公共关系传播”与“宣传”、“广告传播”严格区分开来,因为后两者的沟通属性为典型的“单向传播”。

双向对称性的公共关系,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是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强调“双向沟通、双向平衡、公众参与”双向对称模式提出的理论前提有两个:一是把公共关系看作封闭系统还是开放系统;二是把公共关系看作一种“工作”还是一种“职能”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共关系的比较,1.各种公共关系对公众的态度不同2.各种公共关系的原则不同3.各种公共关系所采取的方法不同4.各种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双向对称式的公共关系进而提出“公众愿意可以参与到决策中来”xg,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