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基础理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824642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9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基础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劳动法基础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劳动法基础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劳动法基础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劳动法基础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基础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基础理念(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劳动法基础理论第一节劳动法的概念 和 调整对象一、劳动法上的“劳动”它有别于人们日常用语中的“劳 动”,一般是指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 动全过程中的劳动。这种劳动是一 种有偿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 劳动;这种劳动还是带有劳雇关系 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 职务劳动。1、主体的法定性n 它首先要求从事劳动的人 具备作为劳动者的法定条 件;2、有偿性n是由劳动者从事的,能 够得到劳动报酬,从而用 以满足自身及其家庭成员 生活需求的劳动;3、社会性n这种劳动的对象必须是 除本人和家人以外的他人 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4、从属性n这种劳动还必须建立在 劳动合同或者雇佣关系基 础上,是从属于一

2、定的用 人单位或者雇主的,从事 劳动的人须服从用人单位 或者雇主的管理。劳动的基本要件n劳动法上的“劳动”基本要件包括:基于法定 义务(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式的 劳动);基于劳动合同关系(区别于夫妻 关系和亲子关系之劳动);基于有报酬的 (区别于基于道德风格的义务劳动);基 于为职业的谋生方式(区别于学生实习等 非职业性劳动)。二、劳动法n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 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 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一)劳动关系n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 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 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特征n (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 关系,与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n (2)劳

3、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 ,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n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用 人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 则。 思考:下列情况是否属于劳动 关系?n农民在市场上出售自己劳动生 产的农副产品所发生的买卖关 系 n个体劳动者个人劳动或与其家 庭成员共同参加劳动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 社会关系n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方面 的关系、劳动力配置服务方 面的关系、劳动保险方面的 关系、工会活动方面的关系 、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等。 劳动执法劳动执法劳动服务工会活动(三)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n1、保护与管理相结合。 n2、强制与授权相结合。 n3、实体法

4、和程序法相结 合。 第二节劳动法的形成 和 发展一、外国劳动立法的产生和 发展n(一)劳动法的产生n1802年英国国会通 过的学徒健康及道德 法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限制资本家剥 削工人的法律,被认为 是现代劳工立法的 开端。 n(二)自由竞争阶段的劳动立法n1、最低工资立法n十九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不利于消费者和 企业主,而有利于工人的调节工资的新形 式。它规定工资的最低限额,而不是工资 的最高限额。 n2.社会保险立法n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 ,称为伊丽莎白济贫法,1834年又颁 布一部济贫法,称为新济贫法。 但无论是旧济贫法时代还是新济贫法时代 都是以惩戒性“矫治”观念作为立法

5、的基本理 念。n(三)垄断阶段的劳动立法n1883年开始,德国发布一系列社会保险相 关法律,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 1884年灾害保险法、1889年老年 与病残强制保险法、1911年职员保险 法、1927年失业保险法等。这些法 律结合在一起,形成以社会保险立法为主 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国际劳工立法n(一)国际劳工组织n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成立于1919年。它把政府、 雇主和工会集合在一起,为追求社会正义 而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国际劳工组织 中,这三方机构地位平等,投票权利相同 。1946年,国际劳工组织成为与联合国建 立联系

6、的第一个专门机构。n在以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和促进充分就业 作为该中心目标的同时,它还处理职业安 全与卫生、工人和管理人员培训、劳资关 系、妇女和移民工人、社会保障以及其他 紧迫的社会问题。 n(二)国际劳工标准n国际劳工组织大会每年召开一次。这个由政府、 雇主和工人代表组成的国际会议每次都讨论或通 过有关劳工权益的问题。其成果以国际劳工公约 和建议书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公认的“国际劳工 标准”。凡是批准了某一公约的国家必须就其在法 律和实践中实施公约的情况定期提出报告,因为 在法律上这些成员国受到这些国际契约的约束。 三、中国劳动立法n1、中国的劳动立法历史与发展道路 ,最早 出现于20世纪初

7、期。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 政府农商部于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暂 行工厂规则。n2、国民党政府则沿袭清末民法草案的 做法,把劳动关系作为雇佣关系载1929 1931年的民法中;1929年10月颁布的工 会法,实际上是限制与剥夺工人民主自 由的法律。n3、1931年11月7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劳动法。n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6月,中央 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 ,劳动部公布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 ,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经修正后重新公布), 1952年8月,政务院发布

8、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 决定。1954年7月,政务院公布国营企业内 部劳动规则纲要,1956年6月,国务院公布 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1956年国务院公布工 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 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n1994年7月5日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标志中国 劳动法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n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通过 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n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节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n (一)劳动法适用

9、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的所有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n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 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扩大了劳动 法的适用范围n1、我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 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的。n2、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 n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 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第四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n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涵在整个劳动 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 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 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n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n 劳动法的立法目的就

10、在于保护劳动者的 合法权益,这正是劳动法区别于其他法律 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从劳动法诞生之日 起就被确认,虽然由于现代劳动法的发展 ,劳动法具有了其他作用,但无论劳动法 的内容如何变化,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永远是劳动法的主旨。n二、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n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原则是指政府、工会组 织、企业组织代表三方共同参与劳动关系 的协调。他们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主体。关 于三方原则在西方国家早就提出,全称是 三方协商决定劳动标准和处理劳动关系的 原则,具体是指在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劳动 关系的处理上由政府、雇主和工人的代表 在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解决。 n三、公法手段和私法手段相结合原则n(一)劳动关系的

11、合同化 n(二)劳动关系的基准化 第五节 劳动法的渊源和体系一、劳动法的渊源 n(一)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n(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 的有关劳动的基本法;n (三)国务院制定的劳动行政法规 ;n (四)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劳动规章 ;n (五)地方性劳动法规 ;n(六)我国政府批准生效的国际劳工组织 通过的劳动公约和建议书 。二、劳动法体系的职能结构 模式 n各种劳动法律规范都分别以其特定职能, 共同实现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任务。因 而,有必要以劳动法律规范的职能为分类 标准,建立能够表明劳动法职能分工的劳 动法体系 n劳动关系协调法,又称劳动关系法,主要由以实 现劳动关系运

12、行协调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 律制度所构成;n劳动基准法,又称劳动条件基准法,主要由以实 现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或称劳动条件)基准化( 即制定和实施劳动基准)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 律制度所构成:n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 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 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 成。劳动法总 则劳动关系协调 法 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 内部劳动规则 法 职工民主管理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基准法工时法 工资法 劳动保护法 劳动监 督法 劳动保障法劳动就业法 职业培训法 社会保险法 劳动福利法第七节 劳动法律关 系n一、劳动法律关系概念n劳动法

13、律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依据劳动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实现劳动过 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是劳动法 调整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n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n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 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 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如果缺少其中任 何一个要素,就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n(一)劳动法律关系主体n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 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并承 担义务的当事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 加者,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

14、是用人单位,包括 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及个体经 营单位 n(二)劳动法律关系内容n 劳动法律关系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 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n(三)劳动法律关系客体n 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 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n在我国,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只能是劳动者 的劳动行为。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n(一)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n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形成和存续的动态过程 ,表现为劳动法律关系的发生、续延、变 更、暂停、终止等环节和在这些环节之间 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实 现。 n (二)劳动法律事实n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 ,能够引

15、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 消灭的客观情况。按照它们的发生是否以 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来划分,劳动法律事 实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第二讲 劳动合同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n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用 人单位)确立、变更、解除、终止劳动权 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特征 n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殊性;n2、劳动合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从属性;n3、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特定性 。(这种劳 动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而不是社会学 意义上的劳动;二是表现在这种劳动体现 的是劳动过程的实现,而非劳动成果的完 成(以完成一定任务的合同除外)。2007年底 谁让老板“集体恐 慌“? 劳动合同法不

16、应是企业倒闭的 替罪羊 135万元:西门子炒员工赔偿 巨款 n2008年7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创 下上海市解雇赔偿之最。 n 案件经过:谢先生1995年6月进入上海西门子 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工作,2003年10月担 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安徽省总经理,今年4月 18日,他被公司无理由解雇。 n 今年6月,谢先生向浦东劳动争议仲裁院申诉 ,要求恢复与西门子的劳动关系,遭到西门子方 面的拒绝。随后,谢先生向西门子提出300万元的 补偿要求。经调解,双方最终就补偿135万元达成 一致。 7万元:学历造假劳动合同 无效 n 2008年5月,上海市一中院就一起学历造假案作出终审判 决:徐女士返还公司补偿金及部分多得的工资,并赔偿经 济损失,合计7万余元。 n 案件经过:几年前,徐女士持伪造的复旦大学双学士学 历,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一家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约定 月薪9000元,后增加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