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82220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届中考历史考点复习中国现代史考点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考点 4 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点击考纲 测量要求测量要求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识记识记理解理解应用应用(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回归民族团结与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祖国统一(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往考点详解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内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 2.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五大自治区:全国已成立内蒙古、

2、广西、新疆、宁夏、西藏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二、二、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1.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2.提出: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 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 3.内涵:“一国” ,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两制” ,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三、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回归进程 (1)香港:1997 年 7 月 1 日,中

3、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 区。 (2)澳门: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澳门设立特别行 政区。 2.意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 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早日解决台 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四、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1978 年后,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和人 为隔绝的局面,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了两岸人员交流。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两岸经贸、文教交流更加广泛,人员往来频

4、繁,增进了两岸 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2同步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是A.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主协商政治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保障了少数民族政治权利 维护了国家统一 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有 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A. B. C. D.D. 3. 20 世纪 80 年代初,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 两制”的中央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5、D.D.邓小平邓小平 4.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三大战役的胜利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澳门的回归 大陆综合 实力的增强A. B. C.C. D. 5.“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社会制度 B.B.主权归属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 6.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历史条件包括1949 年中国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 邓小平提出切实灵活的“一国两制”构想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极大的发展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A B C.C. D. 7.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正确的认识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加强两岸经贸

6、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维 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A. B. C.C. D.8.1993 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 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A相同的心理素质 B B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9.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同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理解不正确,正确 的应该是 都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政策 民族自治区与实行“一国两制”的地区都实行资本主义 制度 都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独立的外交3A

7、. B. C.C. D.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 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 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 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 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 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8、 回答: 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何在?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 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初中语文第三册 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如右图: 请回答: (1)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首先提出的? (2)这种政治构想在我国已有什么成功的实践范例?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台湾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联系材料二、三,你有何认识?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 A 图 B4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

9、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 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 年作 材料三 1993 年 10 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 。19952000 年,海峡两岸 间接贸易额达 1300 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 1200 多万人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 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产生这一种 变化

10、的原因。5考点考点 4 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A 2.D 3.D 4.C 5.B 6.C 7.C 8.B 9.C 10.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 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 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1.邓小平。香港、澳门。势力的干扰;美国等少数西方反华势力的阻挠。 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有相近意思即可给分) 。12.(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2)“一国两制”。 含义: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变化:由交 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原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 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