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82141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_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3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4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学习过程】一、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概念: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_地形 成因 河流 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形态 交通线团块状 类型 组团式条带状商业用地_用地城市土地 政府机关用

2、地第 2 页 共 10 页_用地利用类型 休憩及绿化用地_用地城 农业用地市 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中土 特点:无明确_,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地 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占据城市空间的_(百分比)利 功 住宅区 _住宅区城 用 分化 市 和 能 低级住宅区内 功 位置:_部 能 分 形状:点状、条状空 分 商业区 商业活动中心间 区 区 中心商务区(CBD) 结 服务中心构 工业活动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工业区位置:靠近河流、铁路、公路城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不同功能区在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市 城市地域 同心圆模式内 扇形模式 第 3

3、页 共 10 页部 结构模式 多核心模式空 影响地租 _间 经济因素 的因素 距离市中心远近结 (主要因素)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_最强、_ 其次、构 形 (付租能力) _最弱 的 成 土地价格和租金有高低起伏,而非直线变化形 因 收入(社会地位)导致_分化 成 素 社会因素 知名度和 种族和宗教团体常会形成聚居区变 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化 历史因素 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昔日的土地利用,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发展变化: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二、重难点突破:1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城市中集中了多种功能的活动于一体,每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据一定的城市用地,

4、而城市用地是有限的,因此各种功能的活动对城市用地进行了竞争。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活动其竞争力也相似,因此导致功能相同或类似的活动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相应的功能区。这使得在城市内部有着不同的功能区,但是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每一个功能区内部可能含有其他功能的活动。不同的城市规模不同,在地域范围内的地位不同因此具有的功能区也不同,但作为城市中普遍具有的功能区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第 4 页 共 10 页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商业区占地面积很小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交通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等交通便利的地方,这里的地租一般也比较高;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用地形式,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宅

5、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周围的交通干线两侧,但要注意污染严重的企业多当地环境的影响。3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1)历史因素:一是城市的历史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功能区的现状;二是城市功能区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2)经济因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3)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4)行政因素:在城市建设工程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影响城市中一些功能区的分布,但规划一般要符合前面所谈到的要求。【知识梳理】【典题解悟】例 1 下图是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6、和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成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其他因素(历史、社会、行政因素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通达度第 5 页 共 10 页b 图中距市中心 8 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解析:B 图距距市中心 8 千米多,人口密度最大,不可能为商业区(商业区应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由于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围或者是郊区,因此此处不可能是工业区;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职能,也是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故 D 最有可能。答案:D例 2 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

7、区 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 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解析:一般来说城市用地中,地价的高低与交通便捷的程度以及服务的程度呈正相关,城市中心地带由于交通通达度好,而成为地租很高的地带,又由于通达度好,利于消费者活动,而成为中心商务区。答案:C例 3 下图为 “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第 6 页 共 10 页(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型,城市功能分区_布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 (2)分析石化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综合思维能力。图中城市的两侧均有分布,中间河流穿过,沿河谷地地势低平,水运及用水比较方便,

8、所以受地形影响,城区沿河呈狭长型分布,城市的各功能区从分布上相对松散。答案:(1)分散疏松式 地形(2)分析一个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要考虑环境效益。从提高环境效益看,石化工业区的区位不合理。答案:因为石化工业区应位于下风向或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应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以减少对城区的水污染,而该工业区位于城区的上游。【课后检测】1城市功能区是指 ( ) A.提供城市职能的地区 B.城市人口集中的区域C.相同功能活动集中的区域 D.城市内交通线路分隔的地带2.中心商务区具有的特征是( ) A.位于城市几何中心,是城市生产活动最繁忙的地带 B.建筑物高大而稠密第 7 页

9、 共 10 页C.人流车流昼夜川流不息 D.这里全是商业企业构成3.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占城市用地总面积的一部分 B.在工业化之前城市住宅区就已存在C.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D.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4.分布于某城市商务区的一幢大厦,办公室应安排在 A.地下室 B.第一层 C.楼的中间层次 D.楼的上部层次5.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这是出于下列哪些原因(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寻找交通方便的地方 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为了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A. B. C. D. 6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历史因素 C.

10、经济因素 D.社会因素7有关历史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早期土地利用对日后土地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B.城市的土地利用不会随着历史而变化C.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就是要改变城市的特色D.一个城市的历史背景,不会对城市功能分区产生更大的影响8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占主导地位的是( )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居民生活排放的烟尘 光化学污染 气象因素产生的灰尘颗粒物 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A B C D9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建在大道会合处,说明( )A水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B气候对城市的影响显著C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D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显著10关于经济因

11、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第 8 页 共 10 页A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B城市中心对商业、工业和住宅这三种活动的吸引力大小是一样的C商业用地的地租从市中心到边缘变化是最大的D在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是因为这里的通达度较高11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该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是_和_。(2)该市的城市功能分区沿_分布,在工业区中, _分布合理,_分布不合理,并简述理由。_(3)据图推断该市所在的省区所具有的优势资源是_,劣势资源是_。(4)该市所在的地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是_。12下图是某城市简图

12、。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完成下列要求。(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商业区 A工业区 B居住区 C绿地 D(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第 9 页 共 10 页水厂 污水处理厂 重型机器厂 印刷厂 (3)在 A、B 、C 、D 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 区。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1C 2B 3C 4D 5C 6C 7A 8B 9D 10C11 ( 1)地形 河流 (2)河流(河谷) 化学工业区 钢铁、电力工业区 该市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其污染工业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化学工业属重污染工业,布局在西南比较合理,钢铁、电力工业也是重污染工业,冬季会造成居民区上空的大气遭污染。(3)煤炭 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