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803320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8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毅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周毅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北京市摘要世纪是人类物质文 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是当务之急。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

2、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 生 了三大影响深远的变化 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供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经济增长 了近百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从而迅猛推进 了人类文明进程 二是人口爆炸性增长,本世纪世界人口翻了两番,逼近亿,并且仍以每年约万的速度继续繁增三是 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纪四大显性危机。四者的恶性循环为旧工业生产方式掘下了坟墓,今后人类生存发展已不能单凭土地租种和挖掘地球资源

3、来维持,那种“先污染后治理”,不惜以高消耗刺激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发展历程。阁人类惨重的代价 地球生物圈失衡地球生物 圈的失衡大致表现在个方面酸雨蔓延,“酸度”超常温室气体变浓和全球变暖 同温层臭氧损耗加剧 和紫外线辐射增强森林资源锐减 大面积土地退化与沙漠化 水资源匾乏和清新空气成为奢侈品 固体废物与日俱增。闭传统工业这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富足和文 明的同时也带来负效应。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 由于种种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 自然生态、加重环境污染的尴尬境地。工业先天不足,布局规划严重不合理,工艺水平普遍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是粗放的外延发展。靠高投入、高消耗求得增

4、 长,结果物耗和 污染非常大,中国能源利用率只有,而发达国家都林业 经济第期在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三大排放源。自然生态环境仍呈恶化趋势。二元经济结构下工业化的结果在发展初期就遇到 了大规模的生态破坏和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变化态势令人担忧。各种 自然灾害频繁,削弱 了自然 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所有生 态破坏中,以土壤侵蚀现象最为突 出,集中表现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张。闭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比建国初期扩大了。在一年间,全 国农业用地以年 平均的速 度递 减,而森林和草地面积 损失速 度则高达。美国著名学者巴尔尼博士把黄河平均每年流失亿吨泥沙比作主动脉出血,大声疾 呼

5、地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有万,每年土壤流失亿,养分流失量相当于万化肥。不知你们想过没有,生产这些化肥需要多少资源”上述数字估算,单是生产化肥所需的煤炭,就要投资亿元用年 的时间建设一二十个大型煤矿来提供,还不算化肥厂本身建设所需的投资。以往森林的破坏和树木的砍伐引起了表土的严重流 失,使嘉 陵江清流化为浊流。长江的泥沙逐年增加,有成为第二条黄河的趋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中国生物种类非常丰富,高等植物和野生动植物特种均 占世界的左右。但是,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来自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威胁。近年来,中国已经有许多物种灭绝,包括约种高等植物。有一的动植物种类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其中大约有。种高等植

6、物和多种野生动物。圈环境污染积重难返。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急剧向农村蔓延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污染排放量已占全 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左右。全国多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达不到 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大气质量标准。即使是我国大气环境相对较好的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在世界上也属 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有的城市如本溪市曾经一度成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污染主要来 自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污染,以及汽车尾气污染。因二氧化硫污染导致我国酸雨区面积已经占国土面积的。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污染主要来 自工业废水的排放。中国本是个贫水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工农业排污和 生 活污水大量排放,使中国五湖四海

7、尤其是东部海洋陷于水污染困境 中。困北京、沈阳、太原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如果对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不给予足够重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不堪负重的地球人口扮演的角色地球生命支持系统所受到的与日俱增的压力究竟来 自何方国际社会普遍一致的观点认为,这都是无法持续的生产和 消费模式、人口数量 的空前增长、贫困普遍 的持续以及经济不平等造成 的。由此可见,人类生存的危机来自于人类 自身行为。仅就人口因素讲,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都与环境有着密切联 系。川在本世纪下半叶之初,世界人口为亿,年后年,增加到亿,而现在已达到亿到年将达到亿人。困

8、即使不考虑其它消费需求,仅从人类对淡水、食物、燃料和住室的基本需求来看,世 界人口如此迅速 的增 长势必会给资源与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以我国的水资源为例,全 国 目前近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城市多个。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个缺水。城市缺水 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缺乏、制水不足和水污染,而这些无一不和人口急剧增 长有关。从人口增 长的分布看,有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即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集 中周毅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根据联合国中位方案的人口预测,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亿。如果整个世界的资源消费届时达到年美国水平,那么全世界的铝、铜、锌等金属矿物储藏将会分别在年、年和年内耗

9、尽,世界石油和煤的储量,仅能维持年和年。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问题。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态势是“多”,人口数量多,基数大“快”,增长速度快“低”,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占很大比例。根据计算机仿真,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亿,下世纪一年代,总人口达到最高峰,人口规模下限为亿,并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人口群。与此 同时,人口将趋向高龄化,年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亿,约占当时中国人口的写,相当于那时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一岁年龄人口在年也将指 向最高峰,约亿人,实际劳动供给人口在一亿之 间,形成持久的劳动就业压力。中国是一个 消费水平不很高的发展 中国家胜,同时又是近年来消费水平提高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居 民收

10、入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的推进和居 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造成消费的增长,而客观上三者交互作用在一起,由三者形成的聚合力推动消费,这就是加权效应的巨大 消费市场。这种聚合力的巨大市场对生产产生强有力的刺激和需求。生活水平提高的背后是人均资源消耗的提高,人口与资源稀缺矛盾的加剧,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消费模式。资源危机剑拔弩张自然资源可分成非再生性、可再生性和恒定性资源三类,而无论哪类资源均存在稀缺问题。非再生性资源,顾名思义,以不可再生、不可循环为特点,如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随着人口的增加需求量的加大而减少,某些已亮 出“黄牌警告”。土地、森林、牧场、渔业等可再生性资源,面对人口膨

11、胀的压力其再生的速度和规模很不适应,过度开发利用已使这类资源显示衰减态势。而包括太阳、潮汐、风、水、原子等能源型恒定性资源,尽管数量巨大,但是 由于受到一定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般仅能利用其中较小甚至是极小部分。相对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增加来说,自然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一年世界人口由亿增加到亿,增长一倍,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两倍以上。人均资源表现为绝对数量处于劣势和短缺。中国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可持续发展支柱性资源的人均 占有量短缺。如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均值的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人均草原面积不到均矿产资源仅人均淡水资源只有,形成对

12、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影响 中国长远发展的潜力和发展方式的选择。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可区分为总体资源结构性短缺、同类资源结构性短缺和开发利用条件结构性短缺种。总体资源结构性短缺,指在全部资源中某些重要资源不足。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其余比较丰富的多为经济建设需求量较少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某些重要资源尤其是关系到众多人口生活消费的资源短缺。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指在具有较注年中国人均占有粮食量仅相当于美国、法国的、德国的,猪、牛、羊的人均 占有量均为多一些。同时,这种较低水平的食物占有量都占到居民消费支出的较高比例。目前我国城镇的恩格尔系数为,乡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反映出总体上处于温饱水平。林业

13、 经济第期强替代性同类资源中,优质与劣质的质量结构问题。如我国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燃气优质能源所 占比例低,煤炭等劣质能源所 占比例高。开发条件的结构性短缺,指资源开采利用的难易程度和成本的高低。如我国 目前草原面积万“占世界陆地的,人均面积也相当于世界的,在各类广义农业资源 中算是比较丰富的,然而 由于草场多分布在降水量稀少的北部和西部,严重影响到草场的载畜量。从中国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要注意到资源总量和按人均占有量的绝对数量短缺,而且要特别注意到种形式的结构性短缺。资源大国的重负。一是大国主要依靠开发本国资本来积累资本,为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一

14、大重负,而且地利条件不利,又增大了开发难度,提高了开发成本。许多资源优势很难在短期内转化成物质资本,将可能使中国在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效率不高的过程中,丧失宝贵发展时间和机遇。二是中国幅员广大,但可耕地少,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交通不便,资源匹配又极不均衡,统一管理难度大。三是由于中国资源基本能自给 自足,因此建立了较为完善而独立的工业体系。在国际经济发生变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各种资源加快自身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包括人均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后备资源供给不足,人均资源消费需求量不可抑制地扩张,国

15、 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迅速拉动着资源、能源总需求量的急剧上升等。上述资源特征综合在一起,已构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刚性制约。如果不从长远角度考虑 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中国资源状况难以支撑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发展理论新走向从经济增长单学科到可持续发展多学科发展学初始于世纪自然科学中的生物胚胎学,继而在世纪古典经济学中有所提及。但真正的丰富和发展得益于世纪初叶爱因斯坦、罗素等科学家关于人类生产发展的预言,到世纪中叶康德拉季耶夫、雷诺兹、熊彼特的经济发展长波循环论,又到年代“绿色政治学”取代“强权政治”一跃而为各国绿党的施政纲领和理论基础、“新思维”,再到本世纪末联合国倡导并为各国普遍纳入国策的可持续发展

16、理论,这一螺旋式上升历程包含 自我完善和自我否定。经过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许多国家都增加了理性思考,开始 由单纯强调经济增 长转 向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技术、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倡导发展的协调性、综合性和持续性。这种发展观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流思想和全球发展战略 中的重要课题。其大趋势是人与 自然协调,自然与生产和谐,生产与消费适度,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同步,生态文 明与市场文 明 良性运行,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可以说是古代氏族自由、平等和博爱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发展理论经历了一系列转变,从实质上可以将其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从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旨的转变,二是从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 的“主体”为中心的转变。如果说前者是“发展范围”的扩大,那么后者则是发展 目标和核心的转变。山在付出惨重 的代价之后,学者 们开始重新审视发展历程。发展学从发展经济学开始,实为“增 长经济学”。在增 长 经济学盛极一时的年代末期,发展成 了经济学“第一优周毅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先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