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58012 上传时间:2017-03-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2016年起未来五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20 年环境保护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文书一、 “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一)环境保护工作及进展“十二五”期间,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决定和计划。结合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以及迎 境保障等行动,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做好环保审批、环境监管、环境监测、 “两绿”创建以及环境信访等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环保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饮食业油烟污染长效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将饮食业的油烟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一是率先创立联合审批机制,依法严把油烟污染源头审批关;二是落实油烟排放严控工作,进

2、一步提升完善油烟在线监控系统,大中型饮食企业安装油烟净化器及在线监控设备的比率达到 100;三是实施“铁腕治污 ”,形成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油烟直排、偷排或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通过“严审批、重监控、硬执法”等“三板斧”举措切实解决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油烟扰民投诉案件数量较“十一五”期间有明显的降低,扰民投诉与 2013 年同期 1261 宗相比下降了54%,超额完成市下达饮食业投诉率下降 50%的目标。2、绿色创建活动成绩显著“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绿色社区 ”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区,绿色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绩。区级以上绿色社区创建比例从 2010 年 升至20

3、15 年的 区属公立学校中市级绿色学校创建比例从2010 年 升至 2013 年 100%。在都府社区组织召开全省首次的“社区环保圆桌会议” ,开创了 创新绿色社区环境管理体系、探索公众参与环保的新途径。绿色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3、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把环境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环保管理,进一步加强了环评工作的管理和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和完善油烟净化设备实时监控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和环境应急监控系统;完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管理制度,全区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率均保持 100

4、 。环保执法工作进一步深入,先后开展了“饮食业污染扰民专项整治” 、 “废矿物油排放企业排查工作” 、 “医疗机构辐射源专项执法检查”和“江河整治专项执法”等多项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建设、违法排污企业,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环境问题。4、江河水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江河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认真落实 江河沿岸污染源整治工作方案 ,对 X 江、和 等江河沿岸污染源展开摸查,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污染源责令限期整改;元,总长 里,采取截污、清淤、调水补水、堤岸景观改造等工程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后,基本达到水清、岸绿、生态、自然、开

5、阔、惠民的预期效果,、和 3 条江河受污染情况均出现明显的好转,江河整体水环境质量和水景观得到明显改善。5、境质量保障工作卓有成效认真制定和落实实施 2015 年第 16 届 空气质量保障及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 2015 年第 16 届 环境质量保障监测工作方案 、 实施 2015 年第 16 届 水环境保障工作方案等 5 个工作方案;加大空气环境和江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做好“退二进三” 、黄标车淘汰更新、小型燃煤锅炉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污染控制以及清洁能源使用改造等工作。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得到全面保障。6、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在 2012 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过程中,摸清了工业

6、源、生活源等污染源“底数” ,建立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污染源普查基础数据库,并于 2014 年和2015 年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实现了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的动态更新,为 有效地推进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二)环境质量现状“十二五”期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中趋好2015 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合计 357 天,优良率为 比 2010 年增加 百分点;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的年均值分别从 2010 年的 克 /立方米、克/ 立方米、克/ 立方米、月、00 平方厘米碱片日下降至 20

7、15 年的 克/立方米、克/立方米、克/ 立方米、月、00 平方厘米 碱片日, 2015 年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均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总体来看,辖区内空气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中趋好的态势。、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015 年 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 ),优于国家 2 类区 60)的环境噪声限值,较 2010 年的 贝下降 贝,五年下降幅度达 2015 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 69.5 ),优于国家 4a 类区昼间 70)的环境噪声限值,较 2010 年的 贝上升了 贝;2010一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值均优于国家标准,但二类混合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值仍超过国家标准,

8、全区辖区内噪声达标区创建率达到 总体来看,辖区内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湖江水环境质量呈现好转趋势2015 年 湖江水体主要污染物平均污染指数总体较2010 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 ,水质评价污染指数从 2010 年的 低至 2015 年 低幅度达 29%;随着2015 年江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全面实施,水质污染物指标超标项目数量有所减少,水体受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质恶化基本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总体得到一定的改善。(三)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十二五”期间 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质量的改善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累积性,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1、湖江水质有机污染仍

9、较严重“十二五”期间,虽然湖江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个水体环境水质仍受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等为主的有机污染影响。据 2015 年人工湖和江河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和 四条江河水质仍属于劣 V 类;、和 三大人工湖水质也属劣类水体,各湖江按水质平均污染指数(级表划分均属于重度污染以上级别,水体污染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等部分指标超标现象仍比较严重。污染物长年的积累导致湖江水体的自净能力薄弱、湖江的上游或外来水源水质恶劣和截污渠箱渗漏等是造成当前湖江水质污染的最大原因。2、餐饮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仍是环境信访的热点辖内第三产业尤其是餐饮业相当发达,虽然 “十二五”期间油

10、烟扰民和噪声投诉案件较“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但由于餐饮业大多处于繁华路段和居民聚居区,商住高度混杂,且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原因,致使餐饮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仍位居污染投诉的热点问题之首,据 2015 年 环境信访统计,油烟扰民污染投诉案件达 580 件,占全区环境信访案件总数的 3、区域性污染已成为影响辖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十二五”期间,随着“退二进三”和清洁能源改造等污染减排措施的大力推进,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迅速下降。二氧化硫排放量从 2012 年的 718 吨下降至 2014年 168 吨,两年下降幅度达 77%,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市

11、排放总量不到 辖区内空气污染物以二氧化氮的污染指数最高,其次是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和二氧化硫。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辖区内通行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周边地区工业源废气排放迁移等跨区域性的大气污染物所影响。4、声环境质量仍有待改善主要环境噪声源有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虽然“十二五”期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基本保持稳定水平,但功能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总体有呈上升的趋势,2015 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路段超标率达 功能区环境噪声二类混合区的昼间和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分别为 63.6 )和 54.3 ),均超过国家标准。噪声扰民投诉案件还比较突出,据 2015 年区环境信访统

12、计,噪声扰民环境信访案件达 490 件,其中餐饮娱乐业噪声扰民问题尤为突出。5、环保工作面宽量多,环保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的能力建设还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环保队伍建设难以适应环保工作面宽量多的特点。近年来市环保局又先后将市管非重点排污单位等 5 项事权下放,使区的环保监管任务大幅增加,工作非常繁重,但相关的人员、设备、经费和编制职数等并没有随事权的下放而增加,导致环保监管工作难以全面到位。二、 “十三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1、展新定位为 环保工作注入强劲动力在 建设“首善之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名城、 “适

13、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历史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赋予 “首善之区”典范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发展目标定位。 “首善之区”典范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建设将为 加强环保工作注入强劲动力。2、城市发展战略转移为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根据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5) ,空间发展战略将由外延拓展转变为内涵“提升优化” ,将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城市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作为“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商业、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核心区域,将兼具 城的文化风貌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以及高品质的人居环

14、境,重新成为新 战略重心。城市发展战略转移为加强 环保工作带来新的机遇。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给环保工作带来新契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均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 按照省、市关于实施 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文化引领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的重要工作任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为淘汰物耗能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与工艺设备提供新契机。4、调战略和城区“三旧”改造为环保工作带来新机遇中调战略和“退二进三”进一步拓宽了 的发展空间,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同步得到提升,强化了 作为 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和地位;丰富的“三旧”改造资源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未来几年 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为优化提升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带来新的机遇。(二)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1、 “碳减排”的承诺对环保工作的压力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 2020 年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