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458001 上传时间:2017-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医院“十三 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特色优势,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实力,推进全县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按照县区域卫生规划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明确中医医院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坚定方向,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努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我院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

2、理念和法治思维,做好中医药“ 四个服务” 工作。要坚持为深化医改服务,进一步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坚持为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服务,进一步提供事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机制和规划体系。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抢抓国家、省、州有关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传承中医,弘扬国粹,科学发展,造福人民” 的医院宗旨,以“ 中医为本、仁德待人、精诚服务、惠泽民众”的 办院方向,紧紧围绕建设2“中医特色突出、综 合服务功能强、专科优势明显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的发展目 标,

3、坚持西医综合医疗与中医药特色优势并重,大力培植中西医重点专科和特色优势学科,向服务要市场,向人才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全方位创新发展,在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过程中,加快推进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建设。二、总体目标到本规划末,完成医院整体搬迁工作,一院两址。发展上紧紧围绕建设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能力强、专科优势明显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严格按照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和全国重点专科建设考评细则,调整诊疗病种结构,加快业

4、务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科教研工作,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强化运营成本控制,高标准打造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到本规划末,医 院 建 设 达 到 管 理 体 制 科 学 化 、医 院 信 息 网 络 化 、病 房 设 施 标 准 化 、诊 疗 设 备 现 代 化 、中 医 特 色 突 出 、综 合 服 务 功 能 完 善 、专 科 优 势 明显 的 建 设 标 准 。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 务能力,实现中医中药县乡村一体化,形成集中医药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及侗医侗药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 人 民 群 众 提 供 质 优 、价 廉 的 中 医 医疗 保 健 服 务 ,医 院

5、社 会 效 益 、技 术 效 益 和 经 济 效 益 有 新 的 突 破 ,力争 实 现 业 务 收 入 大 幅 度 增 长 。3三、具措施体(一) 积极实施医院整体搬建工作1、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及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要求,申请县委、县政府支持,积极推进医院整体迁建总体规划布局,实现医院的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 元,总建筑面积 4 万余平方米。争取本规划末,完成医院整体迁建。2、调整中医医院建设规模后,病床编制数增加至 499 张,购置并安装医疗设备、电梯、中央空调、安全监控、信息平台及消防系统等配套设施,以及建设院内道路、围墙、停车场、绿化、装

6、饰、亮化等配套工程。优化医疗环境,提升服务质量。3、争取在新院址旁再征地 30 亩,坚持多渠道筹资,并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和优惠扶持,依托中医医院建设康复养老基地,为老年朋友提供了颐养天年的绝佳环境和专业照顾。4、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收集 珍稀濒危、 贵重中药和侗药植株,依托新院址中保留的山体建设新晃侗药百草园,努力实现珍稀濒危、贵重中药和侗药培植产业化化。(二)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1、以建设中医药文化为突破口,规划在新医院建设中,做好地面、墙面,装饰中医药文化布局,在新院址中设计建造中医药文化长廊,完成“侗 药百草园 ”等庭院中医 药文化标识建筑建设,美化医院环境,营造出

7、良好的中医药学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中医4药文化知识,让病患者增加对中医的了解,建立医院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树立医院中医特色服务品牌优势,扩大医院综合影响力。2、继续完善 “患者至上”的医院文化建设工作。重视诊疗环节和细节的服务工作,了解患者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至始至终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包括(满意的)疗效+(亲切的)服务+(便利的)制度 +(舒适的) 环境和( 和谐的)氛围,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形成规范的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三)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1、继续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到“十三 五” 期末,加大资金投入用于重

8、点中医 专科、专病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肿瘤科、中风脑病科、骨病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肛肠皮肤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同时发展微创外科、泌尿外科等。大力发展肿瘤(中晚期治疗)、中风(脑出血、脑血栓)、消渴(糖尿病)、胸痹(冠心病)、胁痛(慢性乙型肝炎)、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脘痛(消化性溃疡)、癥瘕(子宫肌瘤)、腹痛(盆腔炎)、肠痈(急性阑尾炎)、淋证(泌尿系结石)、膝痹(膝骨性关节炎)、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十余种重点专病。力争“ 十三 五” 期末 10 余个优势病种形成一定的 规模和影响。2、紧紧围绕“院有专 科、科有专病” 的工作目 标,强化医院专科专病建设,打造医院核心竞

9、争力,形成系统完善、中医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的诊疗体系,争取到“ 十三五” 期末,中医肿瘤5科、中风脑病科顺利完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的创建验收;骨病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肛肠皮肤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中医特色专科顺利完成省级或市级重点中医专科的创建验收。3、制定奖励措施重奖专科专病建设有成效的科室和个人。通过市级重点专科评审的科室奖励 5000 元,通过省级重点专科评审的科室奖励 1 万元,对有重大贡献的医务人员实行提薪、重奖和特别培养等。4、进一步积极推广中医医疗技术,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室的考核,制定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开展的中医医疗技术项目达到国家要求,突出中医特色,形成中医药品牌特色

10、。5、将中医药各项指标纳入临床科室考核评分中。各类指标每下降十个百分点扣 1 分,超额完成任务,每增加十个百分点奖 1 分。当月总评分 95 分以上的科室 100%核发各项奖金及效益工资,每少一分核减全科所有人员相应百分点的各项奖金和效益工资。6、为了充分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特色和优势,结合世界康复治疗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依托目前的针灸推拿科,积极培养康复医师、治疗师,并逐步建立完善康复治疗师队伍。增加 100元投入康复科的建设中,在“十三五”期内打造出一个高标准的针灸推拿康复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康复科普知识宣教工作,举行康复义诊与康复知识大讲堂等活动,做到广大市民康复意识有所提升,做

11、到人人知康复,户户懂康复。努力成为我县最大、最具特色的康复中心,使其成为医院新的经济6增长点。)制定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医院年度临床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推行目标责任制,确保我院以中医中药为发展重点。(2)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管理制度、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中药药事规范管理制度,使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化、科学化。(3)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重点专科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应用。8、依托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和进村进寨走访,查阅相关馆藏史料,加强对民间侗医侗药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侗族医药的点点滴滴“文史” 资料或“口碑”资料,广泛收集、整理、遴选出侗医特色单

12、方、验方、侗医绝技、独特侗医药材等。在“十三、五” 期内,开 设侗医 门诊和侗医科,推广侗医文化。 积极争取国家对民族医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项目建设经费,争取建立打开侗医侗药对外市场的平台。力争在“ 十四、五” 期内把我院建设成为侗医医院。(四)加强医疗质量建设1、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健全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实现科室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72、以病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医院感染控制为重点,加大基础质量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激励机

13、制。3、不断优化常见病种、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2015 年科室 50%以上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形成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4、进一步提高急诊急救能力,优化“院前急救、急诊、住院、手术” 绿色通道流程。5、重视医疗纠纷防范,探索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形成及时、高效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处理机制,维护正常的诊疗秩序。6、积极推进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和“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 动,围绕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队伍建设、科室建设与管理、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推广实施、药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工作,努力为新院搬迁后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奠定良好的基础。(五)

14、加强中医护理管理,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1、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开展工作。制定护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确保措施落实到位。2、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有计划招聘护理人员,至“十三、五” 期末,床护比达到 1:标准。3、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认真制定8学习与培训计划,严格考试与考核,确保护理人员参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培训人数达 70%以上。4、全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六)构建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服务体系 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等相

15、关要求,做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整体规划,加强县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区域设置、专项技术人员及相关设备配备,以中医“治未病” 为 核心理念,规范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力争于 2020 年基本建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技术研发和指导中心。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 的特色优势,积极探索构建“ 中医特色明显、技 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 的中医 药预防保健服 务体系,为 我县及周边亚健康人群提供优势服务。2、逐步充实、完善“治未病 健康管理中心” ,加强人员配备,增加设备,建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3、构建预防服务体系,为全县人民提供以“治未病” 理

16、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包括设立中医专家门诊、大力推广“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工作等措施。4、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加强服务信息及服务效果宣传,扩9大广大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切实做好中医特色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宣传推广活动。5、建立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从而提供个体化的健康调养方案。6、加强信息化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城乡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 ,形成 “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七)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教学工作1、坚持“中西医并重” 的办院方向,按照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